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浙江民营经济发展新特点与转型升级对策建议

时间:2024-04-25

摘要:民营经济占据浙江经济半壁以上江山,其发展水平决定着浙江经济发展质量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是浙江长期占领全国经济制高点的重要因素。当前,浙江民营经济确实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浙江应从营造发展环境、提升发展水平、提高创新能力、强化要素保障等方面入手,再创民营经济体制机制新优势,加快民营经济发展。

关键词:民营经济体制转型

1浙江民营经济发展的新特点

浙江是民营经济的大省,截至2014年9月底,全省共有各类市场主体400.75万户,同比增长9.51%,其中企业119.51万户,同比增长16.35%;私营企业104.89万户,同比增长19.07%;个体工商户274.67万户,同比增长6.77%。

近年来,浙江民营企业虽然遇到诸多困难,但是仍处在良好的发展状态,主要特点是:

1.1民营经济实力稳步提升

根据全国工商联最新发布的“2013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名单显示,浙江139家高居第一,入选榜单的企业在规模和效益上同比均有明显的提高。浙江民营企业积极克服资源要素环境制约,不断适应国内外市场需求变化,企业生产经营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民营经济贡献了全省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生产总值、70%以上的外贸出口以及80%以上的新增就业岗位,“五六七八”现象充分说明了民营经济在浙江经济体系中的基础性地位。

1.2民营经济结构逐渐优化

新的时期,浙江民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落实政府提出的经济转型发展策略,在经济结构升级转型方面,走在了前面,民营企业以其灵活、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在环境变化中快速反应,企业竞争力逐渐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也是稳步提升。且第三产业占比已超过第一与第二产业之和。目前,在规模以上工业中,民营高新技术企业10000多家,实现增加值占民营工业增加值的19%左右;2013年信息经济生产总值达到10000亿元以上,占全省国民生产总值的5.9%。出现了一大批如娃哈哈集团、万向集团、吉利集团等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的跨国公司。

1.3民营经济发展活力不断增强

浙江民营企业大力加强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加快企业股份制改革和上市步伐。截止2013年底,浙江300余家上市公司中,民营企业占80%以上。同时,浙江民营经济对内对外开放持续扩大,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努力在境外建立生产基地、研发中心和营销网络,不断提高对外开放的质量和水平。目前,浙商遍布世界各地,在外浙商有750多万人,其中有150多万人分布在130多个国家和地区。浙江积极实施“浙商回归工程”,鼓励浙商回归创业反哺家乡,得到广大浙商的积极响应,为浙江带回了数千亿元的有效投资以及宝贵的智力资源。

1.4民营经济发展氛围良好

“重商亲商扶商”是浙江的好传统。浙江继续深化政府自身改革,再造民营经济发展新优势。当前,浙江着重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打造“办事最快、审批最少和服务最优的政府”,加快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全面提升政府的有效治理能力。加快实施“四张清单一张网”建设,即实施“政府权力清单”,全面清理政府权力;实施“政府责任清单”,明确政府职责;实施“企业项目投资负面清单”,制定核准目录外企业投资项目政府不再审批的具体办法;制定“政府部门专项资金管理清单”,省级政府部门一般不再直接向企业分配和拨付资金,也不再直接向企业收取行政事业费;建立省市县三级联动的行政审批“一张网”,形成“一站式”网上办理和“全流程”效能监督。

通过改革,增加部门间的协同,加快打造尊重市场、尊重规律的“有限”政府,服务到位、监管到位的“有为”政府,严格依法行政、规范高效运转的“有效”政府。

2浙江民营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浙江民营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步入增速换挡、经济结构调整、政策消化三期叠加,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如下:

2.1浙江民营企业转型升级速度缓慢

浙江提出转型升级历经10余年,但“小、散、弱”的现象并没有发生实质性改变。全省小微企业占全省企业总数的90%以上。浙江民营企业在市场上仍然是资源要素的竞争,拼的是价格,低端锁定的发展势能和路径依赖惯性过大。低端同质化竞争严重,浙江民营企业造成的国际贸易摩擦越来越多,占全国总数的1/3。浙商文化中短期、功利主义盛行,民营企业家对知识创新、企业转型升级以及长远战略规划普遍缺乏,对知识产权、人才培养不够重视,调研了解到资产规模和销售额1亿左右的民营企业中,不少民营企业家的“土豪气”过重,员工缺少归属感,人才流失严重。

2.2浙江民营企业发展受资源要素约束严重

随着发展阶段的变化和节能减排硬约束的强化,浙江民营经济发展越来越多地遇到了用地难、融资难、用工难,以及原材料成本、融资成本和工资成本快速上升等问题,使那些靠拼资源、拼环境、拼价格的“三拼”民营企业面临生存的考验。

目前浙江50%的土地指标给大项目,剩下绝大部分用于保障基础设施建设,用于民营中小企业发展的土地资源极少,工业土地价格30-50万元/亩。民营企业的资金来源主要来自自身积累和民间借贷,直接和间接融资都存在较大困难,主要表现为贷款担保难,抵押手续繁,信用中介服务体系发展滞后。虽然出台了信用担保、风险投资等方面的政策,但具体操作在基层落实难。浙江民营企业大多是从个体经济发展起来,大中型企业比例较低。小企业自主创新意识普遍较弱,创新能力较低,拥有知识产权的企业少,贴牌生产企业较为普遍,企业竞争力普遍不强。

2.3浙江民营经济的“空心化”趋势比较明显

由于土地等资源要素的严重制约,加上外省招商引资的门槛普遍低于浙江等因素,造成了浙江民营企业转而迁往外省甚至是东南亚等国,使浙江经济“空心化”的趋势比较明显。有的民营企业家精神有衰退迹象,有的民营企业管理者年纪过大、观念老旧,接班人培养出现断层。企业产权往往与企业家的个人产权混合在一起,没有形成现代企业所具备的独立和完备的产权制度,一元化产权结构导致摆脱不了家庭血缘关系的干预。由于缺乏具备现代管理理念的经理人,企业的管理缺乏制度化、规范化的程序,管理和决策有较大的随意性。有的企业家热衷于赚快钱、短期钱,将资金投向房地产、矿产等产业,造成资金链断裂,部分社会责任弱化的民营企业家,甚至采取恶意破产、跑路等方式逃避债务,使原本经营还不错的联保企业被拖入困境。

3促进浙江民营经济转型升级的对策建议

浙江民营经济要积极顺应新常态,新形势下的经济发展趋势,立足浙江实际,结合本地民营企业的特色优势,主动转型,力争实现跨越式发展。

3.1绘制民营经济发展新蓝图

民营经济在支撑增长、促进创新、扩大就业、增加税收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改革开放后浙江经济的发展史就是民营经济的发展史。应将民营经济发展作为浙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纳入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城镇空间规划和区域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以及相关专项规划,统筹推进浙江民营经济发展。要站在全局的高度,在总结浙江民营经济前阶段发展经验的基础上,组织力量深化研究浙江民营经济的发展模式、发展路径、体制创新、政策保障等重点问题,引导全社会理解支持民营经济发展。通过全省共同努力,将浙江建设成为全国民营企业转型升级引领区、民间资本市场准入先行区、民间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民营发展环境优化新样板,继续为全国民营经济发展做出新贡献。

3.2加快促进民营经济转型升级

面对近年来内外环境的迅速变化,浙江省的民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也遇到了如下问题,如高素质劳动力短缺、企业核心技术人才流失、融资成本过高、新商业模式的冲击等,这些新矛盾的存在,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民营经济转型升级的步伐。

对此,应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下大力气解决根本的结构性问题,加大政府对行业发展的调控力度,鼓励高新技术企业落户,并给予税收方面的优惠,引进外来高素质人才,提高本地区劳动力的基本工资,为企业的发展解决劳动力不足的问题。大力支持新兴产业的发展,布局高端产业,尤其要重视信息经济的发展,坚持协作化、共享化、智能化的经济整合发展方式,嫁接国内外的先进经验和技术以及引进优秀企业、人才、项目,克服老化的蔓延,完成传统产业的升级和改造。总结推广吉利、阿里巴巴等民营企业成长路径,引导民营骨干企业走高端化、品牌化和国际化之路,形成一批带动力大、辐射面广、国际竞争力强的大企业大集团。

3.3破除民营经济发展资源要素制约

产业集群经济是浙江民营经济发展的主要形态,是集聚集约发展的重要方式,是破解资源要素制约、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要加快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变,按照高水平开发、高强度投入、高密度产出的要求规划建设好各类园区,推进绿色企业创建行动,继续深化结构减排、科技减排等措施,有序推进重点行业污染整治,加快解决行业性、结构性的突出环境问题。坚持“停劣上优”、“腾笼换鸟”,“以亩产论英雄”,鼓励和支持民营企业加快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和增长模式。

3.4强化民营企业信用建设

政府主动转变职能,减少事先审批,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大力打造民营企业信用体系,建设涵盖企业诚信守法、履行社会责任和违法经营行为、交易失信行为等信息记录的政府平台,开放整合各部门信用数据,明确各级政府部门的信息共享规则和开放责任,用制度使企业不敢失信。

注重质量、诚实守信是企业的立身之本,也是企业最基本的社会责任。引导民营企业要把追求经济效益和实现社会效益结合起来。要完善企业信用档案,充分发挥政府信用平台监督作用,建立失信企业“黑名单”并实时向社会公开,构建“守信为荣、失信为耻”的社会舆论氛围。严格保护民营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创新的种子,建立更为完备的知识产权侵权的仲裁和惩戒机制,严厉打击和有效遏制知识产权侵权和违法犯罪行为。

3.5打造民营经济最佳发展环境

消除体制性障碍,鼓励民营经济进入混合所有制国有企业改革、放宽民营资本进入领域。全面和大力创新财税和金融支持体系,促进民营经济“高精尖”发展,助力民营企业稳定发展。积极引导在外浙商资本、资源、人才、信息、技术等优质生产要素回流。

参考文献:

[1]邵慰.浙江民营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及对策[J].商场现代化,2014(09).

[2]许世亮.浙江中小民营企业人才引进对策研究[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4).

[3]陈金勇,汤湘希,赵华,金成隆.终极所有权结构差异、两权分离程度与自主创新[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3(10).

[4]石水平.机会不平等下的家族企业成长与融资决策———来自我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11).

[5]洪峰,戴文涛.政治关联与内部控制质量的债务契约有用性———来自民营企业的经验证据[J].广东商学院学报,2013(06).

作者简介:

王祖强(1966-),男,浙江诸暨人,经济学博士,教授,现任中共浙江省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主任、软科学研究所所长,浙江省“科学发展观与浙江发展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