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从职业生涯发展看中职数学的潜在价值

时间:2024-04-25

丁勇

摘要:随着职业教育的发展,中职数学面临机遇的同时也面临挑战。中职数学正在遭受实用主义和功利教育的拷问。本文从职业生涯发展的角度进行探讨,揭示数学在中职学生知识积累、能力提升、专业发展等方面无可替代的价值。

关键词:中职数学 职业生涯发展 潜在价值

1 研究背景

1.1 职业生涯发展 职业生涯这一概念的含义是不断发展、丰富和完善的,可以从狭义和广义两个层面进行理解。狭义的职业生涯是指从踏入社会、从事工作之前的职业训练或职业学习开始直至职业劳动最终结束、离开工作岗位为止。广义的职业生涯是从职业能力的获得、职业兴趣的培养、选择职业、就业,直至最后完全退出劳动这一完整的职业发展过程。

职业生涯发展这一概念是建立在职业生涯的基础之上,指为达到职业生涯规划的各种职业目标进行的各种知识、能力和技术的发展性教育、培训等活动,是个人逐步实现其职业生涯目标,并不断制定、实施新目标的过程。

1.2 CETTIC职业素质测评系统 职业素质测评最早起源于心理测验。随着职业理论和岗位设置的逐步发展,研究人与岗位之间微妙关系的职业生涯发展理论应运而生。对个体差异、岗位特色、人岗匹配等方面进行施测,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利用科学的手段收集信息,进而做出价值判断并给出合理化的建议。CETTIC职业素质测评系统是以现有的丰富的心理学测验为依托,结合职业特性编制的适合于中国特色的职业素质测评体系,具有广泛的统计学基础和反复测试修正的测评体系。CETTIC职业素质测评系统是由劳动保障部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组织开发,是我国第一个正式出版的大型职业素质测评系统。

1.3 大众数学 198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表了题为“为大众的数学”。北京师范大学刘兼领衔“21世纪中国数学教育展望——大众数学的理论与实践”课题组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将大众数学理念下数学教育所追求的目标分为三个方面,即通常所说的“三个人人”,人人学习有用的数学,人人掌握数学,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发展。大众数学的理念对于数学教育是一个改革的方向,力求将束之高阁的数学平民化,对于当下我们的职业教育中数学课程的开展同样具有深远的意义。

2 中职数学教育现状

2.1 政策支持缺乏 随着职业教育概念的不断丰富延伸,职业教育已经不再仅仅局限于传统意义上学校专业化的教育,而是伴随着职业的发展而不断丰富。职业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政策对于职业教育的倾斜力度逐步加大。职业教育的专业倾向性明显,职业院校对于专业建设的投入加大,但是作为基础课程之一的数学课程逐步沦落到鸡肋的尴尬境地。不管是国家层面还是地方层面的职业教育政策,专业课都花费大量的版面,但是对于基础课程的描述要么只言片语,要么完全忽视。

2.2 生源范围狭窄 随着普高热的升温,中职学校的生源范围变得越来越狭窄。相当一部分中职生来自于中考成绩不理想的初中毕业生,数学科目是其软肋。初中数学基础知识不牢固,容易形成知识学习的恶性循环,学生的厌学心理明显。职业学校的专业特色明显,中职生认识观念容易产生偏差,认为只要学好专业课程即可,像数学这样的基础课程流于应付。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互动的过程,中职数学课堂气氛不够活跃,教师的积极性极易受挫,成功体验度不高。师生的双边互动在中职数学教学中逐步演变成一边倒的局面,数学教师向学生传送知识的单项流动。

2.3 评价体系失衡 目前所采用的数学评价模式主要是以总结性评价为主,考试是最普遍的评价方式。考试作为评价方式本身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评价结果过于笼统粗糙,不能有效反映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和能力发展情况。学分制模式下,学生成绩的区分度不高,只有合格和不合格两种类型,对于学习成绩较好和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生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打击,极易使这两类学生丧失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动力。由于中职生的基础大差别较大,最近发展区大不相同,无形中给数学教学增加了难度。这也是数学学习评价在中职数学教学中一个难以回避的问题。

3 数学对职业生涯发展的潜在价值

3.1 中职数学学科价值再认识 数学首先是一门课程。数学是科学的皇后,这一经典的语句揭示了数学具有推动科学进步的不可估量的作用。数学发展史与科学的进步是同步的,同时与社会的发展也是密不可分。由于中等职业教育属于职业教育的基础阶段,即知识的储备阶段。数学作为公共基础课程,旨在完善学生的知识体系,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数学是高职高考的必考科目,直接影响中职学生的学历提升。不同的学科需要的数学知识不尽相同,数学与专业知识相融合,形成了具有鲜明的专业性的数学学科。中职学生学历提升时,难免会遇到如:金融数学、工程数学、计算数学、生物数学等等,这些交叉学科以独特的方式展示了数学对于其他学科的辐射、渗透和支持。

3.2 数学建模 如果说哪一门数学课程很好体现了数学理论形成过程:实际问题→抽象理论→实际问题,答案无疑是数学建模。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所经历的仅仅是实际问题→抽象理论两个过程,给学生的印象是教条呆板、枯燥乏味。无论理论的引入怎样精彩,脱离了实践应用都显得空洞。数学建模出现后,改变了这一局面。数学建模涉及广泛的学科领域和厚实的技能技巧,这些不同于书本上或教师直接传授的技能,需要学生围绕实际的问题去查阅相关资料,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在此过程中不断充实完善自己。数学建模能够从多方面增强学生的能力。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数学建模课程无法在中职学校直接开展,但是数学教师可以吸取其精髓,将待解决问题进行弱化处理,在中职学校开设类数学建模课程。数学教师从中职学生的数学学习实际出发,设置问题,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学习任务。类数学建模课程将中职数学问题的背景专业化,学生在现有知识基础上,通过观察分析,查阅相关资料,共同探讨,找到实际问题的数学模型。利用数学模型解决问题,充分体现了问题解决的思想。在这一过程中,中职学生的观察、分析、类比、合作能力可以得到较大幅度提升。

3.3 大众数学理念的新解读 中职学生若要实现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逻辑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合作能力不可或缺。这些能力不是生来就具备的,而是后天学习积累获得。数学以其独特的学科特点,可以对上述能力进行多方位、深层次的训练,这是其他学科无法取代的。职业教育者已经意识到中职学生数学意识匮乏导致连锁反应这一问题,对此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提出了许多可行性的方案,是今后中等职业教育数学课程改革的宝贵财富。针对不同的专业,可以在满足通识教育的基础之上,进行针对性的强化训练。如:建筑专业增加立体几何;机电专业增加复数;计算机专业增加数理逻辑;财会专业增加概率统计等。

3.4 CETTIC职业素质测评系统与数学的关系 CETTIC职业素质测评系统编制是建立在大量的统计数据分析基础上的,作为数学重要分支的统计学成为了CETTIC职业素质测评系统的理论基础。首先,CETTIC职业素质测评系统建立过程中的题目筛选、常模制定、权重分配都需要用到数学计算和分析。其次,CETTIC职业素质测评系统的多项测评项目都与数学有着直接或者间接的联系,如数字递加、坐标定位、图标阅读等都需要利用相关的数学知识进行解答。最后,复杂的测试结束后,虽然结果的分析是计算机进行的,不需要人工操作,但是这一过程实际是基于大量实验数据的分析对比,从中寻找规律性,进而做出结论。

3.5 中职数学对职业生涯发展的推动作用 中职数学在立足于自身学科特点的同时还要处理好与专业、职业、社会之间的关系。数学以不同形式渗透到生活的各个领域,数学语言的精简和高效逐步为大众所接受。中等职业学校作为应用型人才的前沿阵地,在保证学生具备基础知识和思维能力的同时,还应着力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数学能力是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三者结合在一起的综合性的能力。每个人的数学能力是不同的,而同一个人的不同数学能力也是不同的。正因为这种不均衡性对职业生涯发展起着潜在作用。数学能力直接影响学生职业选择倾向、职业能力构成和职业素质提升。职业兴趣是个人职业生涯发展的源动力,也是成功的重要保障。职业兴趣的一个重要划分依据是——观念,即多与概念、定理、逻辑、数据打交道的职业,此类职业常需要想象、推理、概括、创造性研究,非系统化的心智活动,这都需要相对宽广的数学思维背景。因此,调整中职数学的授课,通过影响中职学生的职业兴趣,来起到推动其职业生涯发展的效果,不失为一个好的方法。

4 结束语

终身教育思潮席卷全球的今天,中职数学所提供的不仅仅是数学知识,更多的是思考方式。中职数学的潜在价值正是通过改变思维能力来改变中职学生的职业素质,进而帮助他们在踏上工作岗位后可以实现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培训就业司.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创新职业指导——新理念[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5.

[2]陆书环,傅海伦.数学教学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3]李卫平.基于职业发展的中职数学课改的思考[J].当代职业教育,2012(8):13-15.

[4]夏海鹰,吴南中.终身学习与职业生涯发展(第2版)[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3.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