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5
崔艳
济宁市任城区交通运输局 山东济宁 272100
在会计实践中,从原始凭证审核、资金的拨付、会计记账,到财务信息公示,会计风险无时无刻不在。建立一个良好的内部制约机制,通过科学严谨的会计制度能够有效敦促工作人员履行职责,促进部门之间的井然有序,从而提高单位管理效率,减少会计风险。近年来,行政事业单位的领导不重视、制度不完善、业务不精炼、资金使用效率不高,导致会计信息质量难以保障。国家虽然陆续出台了中央八项规定、三公经费等一系列规定,但会计核算仍存在一定的风险。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工作风险的防控,规范地使用财政资金,不仅能加强会计队伍建设,更能有效遏制腐败现象的发生,构建“风清气正”的社会环境,保证行政事业单位的高效运行。
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风险主要体现为会计信息失真。在目前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业务中,主要是人力资源部门的工作人员进行相应的核算业务,且单位内部对会计发票、支票等制度的管理不足,这就使事业单位的会计财务管理出现修订与检验不完善的问题。若个别从业人员的财经纪律观念淡薄,就很容易出现内部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长此以往将会产生诸多会计风险。对此,行政事业单位需要防范会计业务风险,保障财务与内部信息资源的安全。
由于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都归国家所有,因此,行政事业单位必须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保障内部资产安全与完整。严格依照相关法律规范做好资产的占有、使用、保管及处置。行政事业单位可以通过政府采购、上级划拨、分散采购等不同的方式获取资产,而这种多样化的资产获取途径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工作的难度。正是因为行政事业单位在获取资产过程中受制于各种客观因素,所以很多行政事业单位都出现了资产安全性较差以及资产流失问题严重的问题。此种情况下,行政事业单位可从以下几方面收入全面落实资产管理工作机制。首先,加强资产清查工作,定期的进行现有资产存量、使用情况的调查工作,掌握各类资产的详细情况。其次,集中管理。行政事业单位不仅要充分重视资产核算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而且还应通过设置资产管理台账的方式,合理的分类和管理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最后,加强资产使用、维修、核算以及管理工作的力度[1]。
外部市场经济环境是影响事业单位会计风险防范的重要因素。一方面,国家颁布的事业单位会计等方面的法律法规会对事业单位的会计业务产生影响,尤其是在不同会计制度交替的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容易对制度认识不清或多方影响造成会计业务对接不畅的问题;另一方面,在如今外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行政事业单位中经常出现人员调动的现象,这就容易使财务工作内容缺乏连续性,产生“领导换,会计变”的现象。
新政机构会计管理主要负责行政事业单位资金投入产出的统计工作。目前,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管理对员工提出了严格的要求,但由于一些事业单位的会计员工在日常工作中思维僵化,且认为即便是会计工作出现问题也有国家承担的推卸责任的想法,不但制约了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工作效率和质量的提升,而且增加了会计风险发生的概率,对行政事业单位管理工作的开展造成了非常不利的影响。为了彻底改变这一现状,增强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风险防范的水平和能力,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工作者必须时刻保持风险防范的意识,制定科学合理的风险防范策略,才能从根本上降低会计风险发生的几率,确保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管理工作的高效开展[2]。
会计核算指对经济活动发生或者完成后的核算管理过程,是会计工作过程中记账、核算、报销的总称。做好会计工作,才能保证会计工作的效率,有效提高会计工作水平,保证会计工作质量。加强会计核算与管理,能够精准编制会计报表,将行政事业单位经营情况如此展现出来,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实际要求。但是从目前情况来看,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在账务处理上缺少专业性,存在虚假开具发票、白条抵库等不良状况,随意调整账目,无法保证会计科目内容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影响会计信息质量,无法展现出行政事业单位真实的资产负债情况,丧失会计核算价值,从而引发会计风险。
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编制大多数由财务部门单独完成,单位内部各部门之间没有沟通和协调,对预算支出的部门经济分类基本上以现有数据或上年数据做调整。有些上级要求的预算控制数也只是简单的只减不增,某些日常定额公用经费递减与单位业务的发展和市场实际相脱离,造成预算编制不准确。由于人员经费是根据编制内实有人数与各项定额标准核定,而单位如果有聘用人员的话,其开支可能挤占日常公用经费或专项经费。对于某些有缩减或控制要求的部分,会计人员在编报决算时为了让报表通过和符合绩效评价随意调整会计科目,造成财务报表失真[3]。
通过内部环境的优化和完善,能够更好地落实会计内部控制工作。在具体实践中,首先,科学建设企业文化。企业文化能够影响到内部职工的认知和思想,有助于提升会计内部控制效率。因此,企业需结合会计内部控制要求,完善内部规章制度体系,督促各个部门以及员工在日常工作实践中严格执行制度内容,树立良好的行为习惯。同时,要在日常决策、工作当中充分体现企业文化,依托互联网技术,大力宣传企业核心文化,组织开展线上、线下活动,增强企业文化的生命力。其次,重视人才资源规划。企业在会计内部控制推行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即为培养和利用人才资源。通过对会计内部控制专业人才进行大力培养,不仅企业会计内部控制成本能够得到降低,而且可以更加高效地实现会计内部控制目标。因此,企业需结合实际情况,积极吸收外部优秀人才,系统培训现有人才,全面提升人才队伍的整体水平。最后,优化内控组织架构。通过科学构建组织架构,能够促使会计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得到保证。一方面,内部会计组织架构可对系统内部工作进行协调,另一方面,不同岗位之间又可以形成牵制关系[4]。因此,企业需科学构建与优化会计组织架构,综合考虑职能分工、业务目标等内容,对各部门、各岗位的责任、权利等明确划分[4]。
针对网络黑客入侵企业系统,给企业带来财务损失的问题,只能从企业内部入手。企业管理人员要针对这一问题引起重视,企业可以针对该方面招聘专业的安全技术防护团队,为企业强化防护攻击能力,结合网络防火墙,设置网络报警系统,再度相应的设置安全登录验证等,以此带给企业会计信息化系统最强有力的防护,不给黑客人员任何违法犯法的机会。或许,利用专业人才防护入侵的技术,可以搜索黑客涉猎的足迹,给公关机关提供一定 IP 线索。这样既可以专业化开展会计内部控制工作,又可以促使控制力度得到增大。此外,企业要将会计系统的不相容岗位分析表制定出来,依据企业各项业务涉及的岗位情况,分离标注不相容岗位,避免出现暗箱操作等不良问题。
对企业单位来说,新会计理念要渗透于企业内部控制就必须着手搭建内控信息平台。企业从管理会计视角,建立内控信息平台,可以让内部信息的流通更便捷,也可以深度挖掘企业的信息价值,确保管理会计报告的质量。以企业内控信息平台为导向建立企业内部信息传输网络,职能部门间有效的沟通和互动,有效规避企业内部信息不对称的现象,实现信息平台数据的整合上传,进而实现信息共享,提升企业内部控制质量。企业可借用“互联网+”技术,利用大数据技术分析信息,根据信息类型建立电子版信息档案等,提高企业信息综合利用率,使信息技术助力企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助推企业单位良性运营发展[5]。
一是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合理设置岗位,确保所有岗位人员依法办事。严格执行不相容岗位分离制度,禁止混岗,坚决杜绝一人办理资金业务全流程。加强印章管理和审批签字制度,落实授权和审批权限。二是建立严格的会计核算、决算制度,强化会计预算管理体系的建设,做好预决算目标绩效考核工作。三是建立健全内部审查机制。成立内审机构,对于重大支出,必须通过内审机构审核后,方可办理各项支出。四是做好会计信息依法披露工作。通过信息公开,落实外部监督。五是掌握现代信息技术,进行风险预警与监督。充分利用现代高科技信息技术,录入会计基础数据,分析跟踪潜在风险,设置预警值,做到及时提醒。审计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会计风险的防范和控制,行政事业单位应加强审计监督,强化会计核算审计管理,做好日常审计监督工作,将内部控制监督落实到位。在外部监督中,要求财政部门与外部审计部门充分配合,对单位整体经营情况进行核查,督促单位及时将经营成果对外公布,接受社会群众的监督。同时,要求单位积极配合其他部门日常监督管理,实现对会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降低会计风险发生的概率。
在数字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事业单位可以通过基于数据的信息系统简化会计流程,规范会计管理,提高会计内部信息安全。一方面,事业单位内部的会计部门需要基于网络技术建设一个应用型的数据信息管理系统,通过该数据系统的应用可对事业单位基本的收入与支出等会计信息进行实时记录,从而通过数据的对比与分析更好地进行会计账目核算;另一方面,在数据技术的应用中,事业单位需要对整个单位内部的交易流水账务等内容进行数据分析,特别是对单位内部资产的损耗等内容进行记录与分析,并且将每次交易的数据信息与常规信息进行比对,以预测未来会计财务管理层面的数据,从而为后期的会计财务处理工作提供科学的数据支撑,实现会计风险的规避。
总之,时代进步和科技更新,财务制度和会计业务也在变化和改进。为了更好地服务社会,提高社会公信力,行政事业单位应当不断提高风险意识,保障国家资产的安全、信息的完整和数据的真实性,确保行政事业单位的良好运行,为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提供强有力的保证。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