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5
牛海涛
确山县中医院 河南确山 463200
医疗设备在医疗体系中具有重要的功能和作用,可为患者提供临床诊断、治疗、护理等多项操作[1];而医疗设备的管理质量则关乎着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以及医疗体系中的发展和进步[2]。因此,为了可以整体提高我院医疗设备的管理质量;本次研究中将随机抽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和2020年2月-2021年2月两个时间段内的共200台医疗设备作为研究对象,以对比的方式分析PDCA循环模式的应用效果。
本次研究中选取的时间段分别为2019年1月-2020年1月和2020年2月-2021年2月,分别作为此次研究的常规组和实验组,各有医疗设备100台;常规组中,心电监护仪、输注泵、呼吸机及麻醉机分别50台、20台、15台和15台;实验组中,心电监护仪、输注泵、呼吸机及麻醉机分别55台、20台、13台和12台。两组研究对象的资料比较差异小,无统计意义(P>0.05),经本院相关伦理委员会监督核准后可纳入研究。
常规组,所有医疗设备均按照传统管理模式进行质量管理,即:医疗设备入院后按照要求进行登记备案、定期保养,在使用过程中如果出现故障问题,则及时进行报备和维修。实验组,则在常规组传统管理模式的基础上实施PDCA循环模式,主要内容如下:
(1)计划(P)。所有参与此次研究的医护人员均进行开会商讨,根据医疗设备的出厂使用说明书及相关资料制作操作流程卡,同时针对上一年度(2019年1月-2020年1月)传统管理模式中出现的不足之处进行总结归纳,分析其原因(人为损坏、技术性落后、维护保养意识较差、质量控制检查不足、维修制度不完善等)后寻找解决方法,针对本周期内(2020年2月-2021年2月)的医疗设备质量管理工作计划进行安排,并制定和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将所有责任落实到个人。
(2)实施(D)。首先,需要医院内的责任工程师深入相应科室进行医疗设备的操作培训,充分提高各科室医护人员对于医疗设备的工作性能、常见故障应急处理和紧急替代流程进行详细了解,同时在使用过程中做好登记,清楚的了解设备故障报修流程、状态标识的更换等、其次,设立专职和兼职医疗设备质量控制员,定期进入各科室对于各设备仪器进行保养和维修,保证其能够正常运行,一旦出现故障、破损现象,则必须立刻进行维修或者直接更换,以保证医院内相关诊治项目的正常运行。然后,定期抽查各个科室内对于医疗设备性能和使用方法的了解程度,以丰富和保证其对于医疗设备的认知度,提高其维护保养意识。最后,将所有医护人员的定期考核、检查结果纳入对科室的质量考核体系之中,予以公平、公正、公开的对医疗设备质量管理水平进行监督。
(3)检查(C)。由PDCA循环管理小组中的责任工程师每月检查临床使用科室《医疗设备日常运行登记本》的填写情况,并核对每台医疗设备的故障记录,查看科室内是否正确悬挂医疗设备运行标识牌,并按照要求进行保养和维护。
(4)处理情况(A)。每月定期开展医疗设备管理相关会议,针对上一个月内出现的医疗设备质量管理问题进行分析和总结,按照科室内要求制定针对性的奖惩机制,充分提高素有医护人员的设备维护意识,以保证医疗设备的正常稳定运行。
分别对两组医疗设备的相关项目执行率(运行状态标志、质量控制、保养执行)以及设备故障发生率进行统计计算,并作以有效的对比和分析;其中,发生率=发生台数/总台数*100%[3]。
应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对患者进行相关数据分析。计数资料用率(%)和(n)表示,x2值检验,计量资料用±标准差(`x±s)表示,t值检验,如果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实验组中运行状态标志100台、质量控制98台、保养执行97台、发生故障7台,常规组中运行状态标志95台、质量控制90台、保养执行85台、发生故障25台;实验组的相关项目执行率(运行状态标志、质量控制、保养执行)均高于常规组、设备故障发生率低于常规组,组间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详见下表1:
表1 比较常规组和实验组的管理法的应用效果[n(%)]
PDCA循环模式的含义是将质量管理分为Plan(计划)、Do(执行)、Check(检查)和Act(处理)等四个阶段,并在实际的质量管理中通过制定计划、执行内容、检查实施效果、处理问题等整体提高质量管理水平[4]。在本次研究中,通过在医疗设备管理质量中应用PDCA循环模式,充分提高了我院医疗设备的相关项目执行率(运行状态标志、质量控制、保养执行),降低了其故障发生率。
综上所述,PDCA循环管理模式在医疗设备质量管理中效果显著,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和推广价值。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