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3
文 康桂芬
《资本论》的伟大生命力
文 康桂芬
《资本论》是马克思用毕生精力创作的百科全书式的伟大科学巨著,是包括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的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经典名著。《资本论》自出版到现在已有100多年,尽管今天的世界和中国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与马克思写作《资本论》的时代相比,已不能同日而语,但《资本论》的伟大生命力不可磨灭。当前认真学习《资本论》,不仅具有极为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极具现实意义。
众所周知,马克思主义是由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主要部分组成的,而《资本论》则是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有机整体的重要基石。《资本论》首先是一部政治经济学的光辉巨著,它使政治经济学成为无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在马克思之前,政治经济学早已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但那不过是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资本论》的副标题为“政治经济学批判”,马克思批判地继承了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科学成分,以严密的逻辑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内在矛盾,科学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运动规律和历史趋势,阐明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完成了政治经济学史上划时代的伟大革命,创立了无产阶级政治经济学。
《资本论》也是一部光辉的哲学巨著,是唯物史观的典范和活的辩证法。马克思以唯物史观的基本思想为指导,通过深刻分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规律,同时也使唯物史观在《资本论》中得到科学的验证和进一步的系统阐发、运用。
《资本论》还是一部叙述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的著作。科学社会主义学说是对资本主义经济运动的历史趋势以及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对立关系进行深入的考察,正是马克思剩余价值学说的确立,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了科学。
《资本论》的研究对象正像马克思所讲:“我要在本书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本书的最终目的就是揭示现代社会的经济运动规律”,即主要研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揭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生、发展和灭亡的规律。
《资本论》理论部分包括3大卷17篇98章,以剩余价值为主线,阐述了十大理论。
第一卷是资本的生产过程,分析剩余价值的生产,阐明了劳动价值理论、剩余价值生产理论和资本积累理论,从而研究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们在直接生产过程中的相互关系。
第二卷是资本的流通过程,分析剩余价值的实现,阐明了单个资本再生产理论和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理论,从而研究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们在交换过程中的相互关系。
第三卷是资本主义生产的总过程,分析剩余价值的分配,即资本家和大土地所有者各集团如何瓜分剩余价值,阐明了产业资本和产业利润理论、商业资本和商业利润理论、借贷资本和利息理论、土地所有权和地租理论、收入源泉理论,从而研究了资本主义生产总过程中人们的相互关系。
《资本论》的生命力不仅体现在它作为理论范式所涉及的基本结构、基本功能、基本范畴和基本方法,而且体现在它对我们认识当代资本主义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仍然起着方向性的指导作用。
第一,《资本论》是认识当代世界经济社会运动规律的强大思想武器。马克思在《资本论》通过对资本本身运动规律的考察,深刻地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阐释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历史趋势。但是,二战后,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一度进入了黄金时期,随着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和科技革命的不断进步,社会生产力得到不断发展。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在保持资本主义制度不变的前提下,通过自我调整和改革,在生产资料所有制、企业治理、社会福利制度和经济运行机制等方面都发生了一些变化,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论断受到了质疑。与此同时,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发生的苏东剧变,更使《资本论》过时论一时甚嚣尘上。然而,进入新世纪以来,资本主义在全球迅猛扩张的同时,它的内在矛盾和深刻弊端也随之暴露无遗,特别是2008年以来始于美国严重的全球金融危机,再次显示出了《资本论》强大生命力和科学价值。马克思阐述的资本的本质、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本质、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及资本积累的历史趋势等原理,对分析当代资本主义仍然适用。
第二,《资本论》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基石。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尽管没有明确提出市场经济的概念,但是如果抽象掉所分析的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的属性,《资本论》也是一部研究市场经济一般发展规律的经典之作。第一卷通过对商品和货币的考察,阐明了有关市场经济的许多规律,诸如价值规律、供求规律、货币流通规律、价格运动规律、市场竞争规律等。第二卷通过对个别资本和社会总资本的分析,揭示了市场经济的运行过程。第三卷通过对商品市场、劳动力市场、资本市场、土地市场等市场体系的分析,揭示了价格机制、竞争机制、供求机制等市场经济的机制。可以说,《资本论》的全部内容都是研究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规律如果抽去了资本主义特殊生产关系的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和范围内也适用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第三,《资本论》是指导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理论宝库。马克思在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研究中,不仅揭示了生产、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的一般经济规律和商品生产的经济规律,而且科学地预见了社会主义经济必须遵循的某些经济规律。《资本论》对这些规律的论述,都为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问题提供了理论基础。一是《资本论》有关对生产和社会化生产一般的科学分析,对包括社会主义在内的一切社会都适用。比如,马克思关于社会生产诸环节间相互关系的原理,对处理好社会主义国民经济中生产、分配、交换与消费的关系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马克思关于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阐明的社会资本再生产的实现条件的原理,对正确处理国民经济的各种比例关系,实现经济总量平衡具有指导意义。还有,马克思论述的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途径和方法、劳动过程的一般内容和基本要素、分工协作的发展规律、社会再生产两大部类的划分及其相互关系、社会总产品的实现条件及其价值补偿与实物补偿的原理、社会再生产中外延的扩大再生产与内涵的扩大再生产的原理,以及机器、大工业和科学技术的作用、股份制的作用、虚拟经济等问题,在今天仍然意义非凡。二是《资本论》中有关对社会主义经济的科学预见。《资本论》虽然没有专门论述未来社会的篇章,但是马克思在研究资本主义的发展趋势和与资本主义生产进行对比时,对未来社会的基本特征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一些设想。如生产资料社会占有、有计划地组织社会生产、公有制经济更需要管理和簿记、加强经济核算、按劳分配和按需分配、合作经济、消除城乡对立、个人自由全面发展等,对社会主义发展具有直接意义。
作者:中共河北省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教授
(责编/赵哲)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