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3
文|李延英
会风体现作风,会风会纪问题,不仅事关会议的质量和效果,而且事关党风、政风和行业形象,事关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能否真正得到贯彻落实。参会人员在会上的表现,一定程度上集中反映了党员领导干部的政治素质、精神面貌和工作状态,也反映了一个地方的政治生态。
最近,安徽宣城市委对不遵守会议纪律的党政干部说“不”,不但对缺席和提前离开会议的单位和个人在媒体上公开曝光,并对缺席和提前离会人员进行组织处理,决定对已酝酿尚未履行任用考察程序的相关人员暂停考察,对已履行任用考察程序的相关人员暂停研究。
有人认为,相对于书面检查、警示谈话、通报批评,对缺席和提前离会人员采取暂缓提拔的组织措施,应当说,这样的处理是重的。不少当事人也不以为然,也觉得处理重了。那么,这样的处理,真的重了吗?
会议是各级党政机关传达精神、布置工作、统一思想、研究问题的重要方式之一,是我们开展工作的一个重要手段。我们党历史上很多事关生死存亡的重大转折,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很多命运攸关的重要决策,大多通过会议来贯彻。开会的主要目的是传达上级精神、交流工作情况、研究解决实际问题、部署推进工作。只要开展工作,就离不了开会。因此,按要求集中精力参加会议是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应是每一个干部必须履行的责任,也是改进会风的一个基本要求。
会风不正,固然与一些会议内容“先天不足”、会议质量不高、太多太滥、参会者苦于应付等因素有关,但主要是参会者缺乏必要的责任意识和纪律意识,不遵守会风会纪。很多人并没有意识到会风也是党的纪律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意识到会风不正是违反组织纪律的一种表现,没有意识到重视并开好会议是每个干部义不容辞的责任。参会人员不集中精力开会,从其性质来说,就是对工作不负责任。可见,“开会溜号”者受到暂缓提拔的处理,并不委屈。只有让这些不守会议纪律的人有切肤之痛,改进会风才能见到效果。
会风问题折射出党员干部的精神状态和工作作风。试想,一个干部连党委、政府的工作会议都不当一回事儿,能指望他能学好党的方针政策,执行好党的决议,搞好分管的工作吗?事实证明,那些会风不正的人,工作作风也并不过硬,常常是拖拖拉拉、推诿应付、敷衍塞责,以致造成效率低下,政令不通。
会风不正的直接后果,是会议精神还没走出会场就已大打折扣。从某种意义上说,开会也是一种“投入”,是有成本的。会风不正使“投入”和“产出”难成正比,是劳民伤财的浪费。听任这种不良习气的蔓延,势将损害党委、政府的威信和形象,影响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
会风不正是“顽症”,治“顽症”必须下猛药,标本兼治。改进会风、提高会议质量,改进领导干部的作风才是治本之策。既要靠思想教育,又要靠制度保证;既要靠个人自觉,又要靠严格管理;既要靠集中教育,又要靠常抓不懈。其中,最根本的是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只有把包括会风在内的作风作为干部考核的一项重要指标,把作风导向体现在政绩考核、干部选拔和行政问责的全过程,为改作风注入压力,才能带来动力,促使干部养成良好的作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