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从毛泽东诗词中品悟伟人“十气”——志气篇

时间:2024-04-23

文|李光彩

作者:青年毛泽东特型演员

形以气充,神依气存,气纳则神存。形与神皆根源于气。《黄帝内经》提出“形与神俱”的观点,认为形为人的形体,为体;神为生命活动和生理功能,为用。有形体才有生命,有生命才产生精神活动和具体的生理功能。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形神统一是生命存在的根本保障,只有形与神俱在,方能尽终天年。

伟人毛泽东在青年时代就善寻大本大源。气是构成万物的本原,气本为一,分阴分阳,阴阳生万物。万物生衍,行于一气。气大无边,其力苍劲。聚则有神,散而无光。采纳精灵,自强不息。毛泽东就是重气、练气、养气之人,故而强大无比。

养身之道,以气为本。生化之道,以气为本。积气以成精,积精以全神。故所谓“精气神”俱存。毛泽东的“气”体现在十个方面,这“十气”即志气、骨气、朝气、虎气(即豪气)、义气、脾气、正气、猴气(即灵气)、霸气、大气。

志气,是不甘落后,力求达到目的的决心和勇气,要求做成某件事的气概。“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其志也”“志在必得”皆是有理想、有信心的表现。有志气的人,往往奋斗目标明确,意志坚定,不怕各种困难。越是在艰难困苦的条件下,越是能显示志气的力量。

毛泽东自幼立志,志存高远。

据其外祖家亲人回忆,他童年时就写过一首《咏指甲花》的诗,其中最后四句是:

渊明爱逸菊,敦颐好青莲。

我独爱“指甲”,取其志更坚。

毛泽东在井湾里上私塾时,不满旧学堂封闭式满堂灌的教学,曾写了一首《井赞》诗:

天井四四方,周围是高墙。

清清见卵石,小鱼囿中央。

只喝井里水,永远养不长。

1910年秋,他第一次离开韶山冲到东山学堂读书时,便写了一首七言绝句诗《呈父亲》:

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

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当时的毛泽东只有17岁,人小志气大,这个时期是内忧外患,辛亥革命、清廷覆灭的前夕,从“学不成名誓不还”到“埋骨”“青山”,作者的情感志向是坚定如山、显而易见的。考入湖南湘乡县立东山高等小学堂读书期间,他受康有为、梁启超改良主义思想的影响。东山高等小学堂是戊戌维新前最早兴办的新式学堂之一,也是毛泽东走出乡关、走向社会的起点。

新中国成立后,1959年6月,毛泽东回到阔别32年的家乡,作七律诗《到韶山》:

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

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

正所谓:“诗言志。”毛泽东在青年时期就立志以“改造中国与世界为己任”,他坚持不懈,努力奋斗,最终实现了自己的理想。正如卡耐基所说:朝着一定目标走去是“志”,一鼓作气中途绝不停止是“气”,两者合起来就是“志气”。一切事业的成败都取决于此。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