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5
尹小虎
南京高科股份有限公司 江苏南京 210000
目前,我国大学校园中对于工商管理的教育模式还比较落后,仍采用基于应试教育下的培养理念,在这种教育模式下培养出的学生往往缺乏创新精神和探索精神,不善于进行思维的发散和拓展,并且缺乏自信,自我效能感较低,在工作中则表现为对于自身岗位职责的不明确以及缺乏对于工作的见解和思考。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往往思维简单,不能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隐患并防患于未然,并且由于没有进行抗压训练,使得他们的心理素质较差,难以应对工作中出现的困境。
我国当前在对于企业工商管理人才的培养中缺乏针对性,对于不同的学生采取相同的教育手段,导致缺乏对于人才的科学定位。对于具有不同特点和优势的学生,在相同的知识框架下进行学习,会导致磨灭他们自身的特性,形成思维定式,缺乏创新精神,从而对企业发展造成限制。当前我国在对人才进行培养时,只重视理论而忽略实践,缺乏对于学生管理能力的培养,会在一定程度对企业工商管理水平的提升造成限制[1]。
在传统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下,当前高校的教育仍按照“重理念、轻实践”的模式。这就导致了工商管理人才缺乏动手实践的能力,同时也不利于提升管理人才的综合素质。除此之外,当前对于课程的设计偏细化,使得学生在对于知识的整体理解和运用上存在问题。然而,社会的进步需要全方面发展的人才,只在某一板块的知识上专精不足以适应社会,因此,要在保证学生原有优势的基础之上,尽力提高其弱势项,保证在相关领域的全方位发展,才能使其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保有优势。我国当下的人才培养模式使得学生只擅长单一领域,脱离实际,使之无法满足企业的需求,终将被企业所淘汰。
传统的教育模式采用灌输式教学,由教师主导,将知识强行传授给学生,导致学生在学习中缺乏主动性,并且也限制了学生自主思考,不利于思维的发散。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也逐渐意识到让学生在课堂上发挥主体地位,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的重要性。通过引导的方式,循序渐进,让学生自主思考,以培养其创新思维能力,并且可以通过多媒体等教学手段,模拟真实企业管理场景,让学生提前适应工作场景,以培养学生在该场景下解决问题的能力,并鼓励学生对企业管理中的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畅所欲言,然后由教师进行客观评价,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让学生具有实践的勇气[2]。
为了使人才在企业发展运行中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要注重在制定企业人才培养战略时对于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在前期招聘人才后,进行培训与配置时要针对人才自身特点,综合评估其优势与劣势,制定相应的培养目标,对人才进行科学的定位,在培养过程中要有所侧重。对于在理论和知识层面造诣较深的人才,应鼓励其学习国外先进的管理和培养理念,然后发挥所长,将其与企业自身发展现状相结合。对于擅长实际操作的人才,则要加强相应理论的学习,并与时代接轨,对专业领域的知识进行及时更新,以避免其在实践过程中出现技术性错误。
通过在企业内部健全人才培养计划,可以提高对于企业工商管理人才的培养效率。首先,要对人才进行准确的定位,合理设计课程。在对课程进行设计时,要合理统筹,区分主次,突出重点,但是要注意循序渐进,不能急于求成。其次,要注重人才综合素质的提高,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之上,提高其实践能力,并进行管理能力的培养,以培养出企业需要的管理人才为终极目标[3]。最后,在课程设计中要结合管理实践中所需的各种文化知识,不能忽视了理论。在对人才进行培养时,要遵循对工商管理人才进行培养的内容体系(见图1)。
图1 工商管理人才的培养体系
时代市场经济背景下,企业管理人才是决定企业能否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胜利的关键,要提高对于企业管理人才培养的重视程度。因此,要对企业管理人才培养的现状予以关注,对当前高校企业管理人才教育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从而针对性的提出优化我国企业管理人才培养方案的措施,以实现促进企业长期稳定发展的目的。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