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5
申东美 郑雁
山东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 山东济南 250101
环境监测是指通过对影响环境质量因素的代表值的测定,确定环境质量(或污染程度)及其变化趋势[1]。将其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与整合,为环境管理部门提供决策依据。环境监测不仅仅是相关部门的任务,也需要社会公众一同参与。但是环境监管在社会公众内的存在感较低,直接导致了社会参与度较低的情况。
我国的环境监测机构总共可以分为两大类:综合监测机构和专项监测机构。综合检测机构的主要职能是监测气体、噪声、水质、固体废弃物等方面[2]。专项检测机构只注重于一方面的检测,监测广度上与综合监测机构稍逊色一些。就我国目前来看,环境监测社会化存在着地区差异性,中国地大物博,各个地方的经济发展状况不同,各个地区的气候不同,这些因素都导致了地区差异性的存在。例如在我国经济发展较早的地区中,环境监测机构就较完善。截止截至2018年6月14日,上海的社会环境监测机构已经达到149家。与这些发展较快速的城市相比,中西部的环境监测机构相对较少。直接导致了中西环境监测发展缓慢,低于全国增速。
90年代以后我国工业开始迅速发展。环境污染的问题变得愈发明显。环境监测的速度远远比不上环境污染扩大的速度。现有的监管部门监管速度已经赶不上社会发展的需要。在企业方面,有一些企业甚至没有建立排污的转化设备,更不要提监测手段,监测数据。某些企业甚至有数据造假的情况发生。
每当环保人员进行执法的时候,总是无法依据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管理。虽然手中有着监测的数据,但是却无法可依。对各种容易产生污染的中小企业没有约束力。如果监测行业内没有相关的管理体系,监测市场将会发展将会停滞不前。为了保证监测过程可以顺利的进行,相关机构可以请专家到现场对环境造成污染的因素进行逐一的排查,以便于监管机构制定法律法规。
监测质量结果的产生与检测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环境监测要求从业人员有着卓越的质量意识,科学数据的产生也和管理措施有着直接的联系。这就对从业人员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精湛的技术能力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就目前环境监测行业而言,还是存在着监测人员的技术不过关,工作素质不够高的问题。这些因素严重的影响着监测的结果。
国家在环境监测行业的相关政策很少,使得环境监测行业的发展还处在初始阶段。没有相关政策的扶持,就没有丰富的实践经历,相关部门难以确定统一的环境监测标准。这也是导致我国环境监测法律法规不齐全的原因之一。
只有加强监管才会进一步促进相关法律法规和体系的进一步完善。但是就目前我国的相关体系而言,仍然缺乏一个统一的标准。这就要求环境保护部门应该尽快的出台相关政策指导从业人员的工作。政府部门也应该及时调研,进行走访与调查。可将调查到的结果进行公开,对监测结果错误的单位要给予相应的惩罚措施。例如,实时更新PM2.5数值,可以警醒当地民众,让民众也参与到对环境的保护当中去[3]。民众会对自身可能对环境污染行为有所约束。起着保护的环境作用,进而减少对环境的破坏。环境监测部门还应该经常开展业务活动从而进行实时的跟踪反馈。监测机构应及时的把环境监测的报告上报给上级部门,这将促使监管机构和环保部门不断的趋于一致,更有助于建立统一的管理体系。
就目前而言,环境监测从业人员的水平参差不齐。据不完全统计,截止2018年底,山东省内从事环境检测服务的机构不少于700家,所以很有必要对从业人员加强培训和管理。首先基础一定要过关,考察环境监测人员的上岗能力,保证从业人员掌握着岗位所需要的全部专业技术和专业知识,每月对其专业能力和专业知识进行个性化的考核和评估。平时监测机构要经常对对从业人员进行培训,并加强继续教育。确保从业人员能够及时的了解到相关政策以及相关知识的更新。
环境监测工作的进行一定要依据完善的法律体系。使环境监测工作者有法可依。法律能直接的控制一些个人行为和社会机构的行为。截止目前,我国的环境保护部门发布了<<环境监测管理条例>>和<<环境监测机构资质管理办法>>。但是这两项规定尚未完全成型,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环境监测工作的发展。行业内缺乏一个统一的标杆[4]。每个部门的核定标准和监督机制不同,这对环境监测市场的健康发展是极为不利的。
人们对于环境的保护意识较以往有所提升,因此,环境监测部门在推行质量监管新法规的时候,注意关注市场发展对于环境监管的引导性作用,合力创造出贴近目前社会发展状况,和谐的、优质的环境监测机构。针对于国内环境监测地区发展不均衡的情况,应充分进行调研,吸取相关意见,进行努力协调,不断推进环境监测社会化的同时,也要不断发展监测市场的发展。做到两方面协同进步。
我国的环境监测行业发展拥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但仍处在一个发展的初步阶段,相关法律法规,还需要进行完善。环境监测行业的发展需要各部门积极进行调研并加以协调,以在工作中发现存在的问题。本文对环境监测工作中存在的不足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如何更有效的进行环境监测,还需要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去研究。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