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管理信息系统在发电企业中的应用分析

时间:2024-04-25

祝翔

北京京能招标集采中心有限责任公司 北京 100041

随着发电企业信息化进程的推进,信息技术已成为提高工作效率、改进工作模式、增加发电企业综合效益的重要支撑。为了能够保证电力企业顺利成功完成其所制定的目标,让企业的管理人员能够准确、快速的获得准确有效地信息,让企业在生产运行中的效率获得提升,使企业管理人员的决策更加正确,提高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本文对发电企业生产管理信息系统相关内容进行了分析。

1 发电企业信息管理系统的基本要求

发电企业信息管理系统作为连接输、既要建立与供配电企业(包括各级供电企业、电力公司)、各个用户的信息交互通道,又要能够实现实时数据显示、实时状态跟踪的功能。发电企业对信息安全、数据稳定等方面要求较高,这就对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应至少达到下列要求:

①统一数据模式,实现标准化。

②平台设计整体化。

③决策设计智能化。

④可扩展性优良。

⑤使用便利并便于维护。

2 发电企业信息管理面临的问题

发电企业建设阶段、运营阶段具有投资金额较大、周期较长、涉及范围较广、人员流动性较大等特点,过程中影响及突发因素较多,并且处于不断变化之中,因此,项目具有较高的风险[1]。技术复杂、管理元素多元化、环境复杂多变等因素都会带来一定的风险,且在建设、生产过程中,各流程产生数据量庞大、关联性强,较难有效进行管理。如何利用好这些数据,使之成为决策发电企业发展、改进方向的支撑,成为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3 管理信息系统在发电企业中的具体应用

3.1 根据现有情况收集数据

对于发电企业的管理系统应用首先分为两点,一是数据采集,二是管理,因为只有有了基础生产数据采集才能对各个环节和现场境况有所了解,以便后期在历史数据基础上进行分析,进行更有效的生产。脱离了基础数据,如仅有控制手段,就只能是日常操作的不断重复,起不到更进一步的对管理进行优化的作用。由于电力系统复杂庞大,部署要耗费大量的物力财力,所以系统数据采集最好对国内外一些有过电厂管理信息系统应用场景背景的同行经验进行借鉴,争取减少重复性的浪费,依据已有经验设置关键环节设置数据采集点和流程控制点,其次也要结合现场状况和现场业务环节进行调整。对于一些特殊环节要进行一定程度整合,否则系统会变得较为复杂,难以达到统一管理和控制,如复杂度达到一定水平,统一化设置工作难度就会显著提升,调优也会变得举步维艰。对于流程的控制,同样也要尽量统一,否则如果系统不能加以限制,那就和非系统情况下的流程操作没有几乎任何区别,只是在非系统操作上加了些系统录入的工作而已。而且数据库的设置也要合理,否则由于电力系统环节及数据量庞杂,所有数据汇集到一个点会使数据分析减慢,操作效率减慢,最终拖垮整个系统。只有存在合理的数据采集点才能更有效的进行数据管理[2]。

3.2 根据已有数据进行管理及迭代

当系统上线后,数据库中就会出现数据流入,根据这些现有的生产环节的数据可以对整个系统形成一个有效的统计,这样就可以从一个更高、更集中的维度对整个系统有一个新的认识,并且对于后续的控制便于统一、有效管理。其实系统的上线对于生产环节就是一个行为的约束,不同生产部门要依据系统的流程来进行操作,而不是简单的对规定停留在认知层面,这样就已进行了一步管理工作。重视对历史数据的应用,就可以对之前一些有问题的关节进行调整,比如生产业务环节、操作环节等等,宜分析后进行讨论、拟定和修改,使流程日趋完善,变得更加简洁和规范。当新的流程部署到生产环境中,生产部门会依据新的流程完成整个作业的操作,达到优化整个系统的效果,即是完成了生产- 采集- 反馈- 生产的一个迭代,最终完成一个系统部门、业务流程、生产环节的自我升级的过程,完成对整个系统的优化,这也正是管理信息系统的意义所在。而且,在目前大数据应用广泛的背景下,也为更进一步的智能化等留下数据基础,从而完成纵向的信息共享。当然,不同部门之间的数据及优秀的流程设计也可以相互共享,进行沟通,形成横向的信息共享。信息系统的作用不仅仅如此,信息采集的各个流程和文档最终将留存到数据库中,数据库中的数据相对于实物更易保存和查询,以达到数据采集的预期效果。

3.3 管理系统的更进一步引用

管理系统带来的数据采集、留档过程可以进行进一步的数据应用和共享,留档的信息可以结合当前大数据的应用做进一步的数据分析,为系统更进一步的设计做基础。大数据的应用几乎遍布各个角落,比如气象预测,火车车次的调度等,都是在对历史数据进行充分分析后进行的。当然电力系统也可以做相应的操作,当达到历史数据完备的条件下,就可依据历史同期数据进行当期的业务调整、仪器调整等,达到资源利用合理化的作用,完成系统对于发电企业的优化。

4 管理信息系统在建设过程中及项目交付后运维管理需要注意的问题

4.1 制定合理的供应商选择方案

项目进行招标采购时,需要重点从投标人资格条件、评标办法、合同条款、方案需求方面完善招标文件内容[3]。投标人资格条件中需重点设置同类业绩数量、规模要求及财务状况要求,确保参与竞争的投标人均具备实施项目的技术、资金等方面的能力。由于管理信息系统既包含供货又包含服务,属于综合性较强的招标项目,所以价格评分比例应适当调低。商务评分细则应重点关注合同条款响应性、付款条件及投标人业绩水平等内容。技术评分细则应重点关注项目组织机构人员能力、资历、项目组织设计及实施方案。

从采购策略角度考虑,因项目采购包含硬件、软件、培训及运维服务等多方面内容,应根据招标人自身项目管理能力确定采购方案。如招标人信息管理能力及沟通协调能力较强,且具有一定数量的信息专业人员,宜采用平行发包策略,分别对硬件、软件标段进行招标并签订合同,这种招标方式有利于降低采购成本,加快实施进度。但缺点是沟通协调工作量大,双方出现交叉业务矛盾时较难解决。反之,如招标人信息管理能力相对薄弱,应采用软硬件及服务合并招标模式,选择一家能力较强的建设运营总承包服务商,这种招标方式业主方沟通协调工作量小,并有利于减少项目建设、运营期间的需求变更,降低过程中的实施风险。但此种模式容易带来项目建设运营成本的提升,且有可能增加实施周期。

如果需求方案相对成熟,设备清单、服务内容、需求人日数到达一定深度,宜采用固定总价合同模式。如方案设计深度较为成熟、但没有明确的设备清单、服务人日数还未准确确定,宜采用固定单价合同模式。如方案尚未明确,且进度较为紧急、也没有具体的服务内容,应采用成本加酬金合同模式,保证项目的实施进度。

在对投标人进行价格评审时由于项目实施的长期性、多变性,不宜仅仅关注投标人的总报价,应提前预估项目运营一段期间内的总需求,按照投标报价中的分项,测算全寿命周期内的总拥有成本。

4.2 加强执行过程中的配合力度

在项目启动后,沟通工作主要由需求方和实施方项目经理牵头进行,重点工作包括业务量评估、实施难易度评估,实施进度确定,最终,形成总体实施规划。在之后的具体执行过程中,参与方均应严格按照此规划进行。应要求项目实施方定期向汇报实施进度,如遇问题,应要求需求方尽力配合,出现问题及时协调,尤其是要保持沟通渠道的始终畅通,避免因沟通不畅引起的方案反复、变更从而造成工期延误。

4.3 搭建测试环境,联调

因热电联产已投入运行,并且对安全性有很高的要求,为避免新增系统对其造成影响,应要求需求方配合搭建测试环境,预先在此环境中模拟生产业务,并对可能发生的问题反复进行测试,确保迁移到生产环境后,系统能够正常上线运转。

新增系统需要与现有业务系统做集成,两者之间需要互开接口、双向映射、推送数据等,需协调好现有业务系统的开发、运维人员及新增系统的实施人员,确保软件实施、硬件实施无缝对接。

4.4 运营管理

项目交付前,应要求实施方对需求方的运维部门人员进行相关业务维护的培训。项目交付后,应要求实施方应派驻相关的软、硬件运维人员,协同需求方运维部门进行一段时间的运维工作,具体时间根据复杂程度而定。待需求方运维部门熟练掌握系统后,可将实施方案服务方案变更为定期巡检。同时,应将可能遇到的情况做预估、整理,按事件严重程度分级,创建应急响应机制。

5 结语

在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发电企业必须要不断增加运营能力,抢占市场先机。为了实现这个目的,就必须采用更加先进的生产和运行管理系统,来提高整个企业的管理效率。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