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中职语文教学实践中提升学生主体认知的策略分享

时间:2024-04-25

任晓艺

山东省禹城市职业教育中心学校 山东德州 251200

与其他教育模式相比,职业教育更加重视学生职业技能、以及职业素养的培养和提高,而对于语文或者其他缺少专业性质的课程并不关心,许多学生、甚至部分教师都认为这些基础科目,对于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以及就业并没有多大的影响。但在具体的实践过程当中,语文作为重要的基础文化课程,其作用是其他学科无法取代的,在职业教育当中不但具有明显的教育性与职业性,而且对于培养学生的人文意识以及核心素养有着极为重要的促进作用。但是原本应当要受到关注的中职语文课程,在课堂教学当中却无法发挥出应有的价值与作用,那么要怎么样才能够在当前的中职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强化语文课堂效果,就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1 课堂学习氛围

要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活动中的主体,教师就要改变传统的课堂学习氛围。教师要与学生一起探究答案,要允许学生进行个性化的解读;在课堂中应用对话模式,让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积极地交流;教师要平等地和学生相处,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要及时地进行指导。对于学生产生的质疑和困惑,教师不要盲目地否定或肯定,而要为学生留出一段时间的空白,让学生自己组织语言,自行反思。教师要让学生明白:学生自己才是学习的主体,要相信自己的能力,能够解决自己成长和学习中的难题。学生要愿意展现自己的思想、情感和智慧,并愿意与其他人的思想、情感和智慧进行碰撞。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学生才能把握住语文知识的内涵,感受到文化的魅力,生成个性化的思想和情感,进而成为拥有学习能力、实践能力的综合型人才。由此可见,在中职语文教学实践中,我们不仅要引导学生积极地完成学习任务,还在帮助学生实现自我发展。

2 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

对于中职学生而言,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都会有一些失败的体验。教师就是要多加引导,让他们恢复学习的自信心,拥有学习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我们的引导,让学生亲身经历成功与失败,并且积极地总结经验,这便是真正达到了新课改的教育教学目标。这样,对于教师提出的问题,设计的探究活动,学生不再会觉得困难,反而会成为他们成长的动力。因此,教师在开展中职语文教学实践时,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要让学生在教师开展“教”的活动之前,先完成“学”的活动。在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笔者并没有让学生草草地了解,将标准答案死记硬背,而是让学生带着问题离开课堂,让学生借助QQ、微信、博客等交流平台继续探究学习。学生借助现代化的学习工具,可以将问题转变为课题[1]。在课题探究过程中,学生经历了学习的过程,获得了学习方法。更重要的是,学生生成了个性化的感悟,在遇到新的问题时,能自主进行解决。这便是学生养成终身学习的能力。此时,学生不仅仅在课堂上能完成学习任务,在离开课堂之后仍然能够完成学习任务。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成长为学习活动的主体[2]。

3 利用好第二课堂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即使采用分层教学,仅仅用课堂几十分钟的时间也很难实现人人发展这个教学目标的。因此,我们需要利用好第二课堂。随着专业领域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课堂所能展现给学生的内容越来越丰富。学生要想在学习领域中,获得更多的发展,不能仅仅在小小的方寸之间精耕细作。他们需要成为流动化的学习者,能够结合自己的学习需求,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自主学习、自己搜集资料解决问题。这种能力的养成,不能仅仅依靠课堂有限的时间来完成。语文知识充满了生活气息、文化气息。学生需要在实践中积累生活体验,需要在品读、感悟、欣赏中培养文化素养。因此,学生也要离开课堂去探寻更为广阔的学习空间。由此可见,第二课堂的构建,对学生成为主动型的学习者,拥有自主学习能力有极大的帮助。笔者建议,在构建第二课堂的过程中,我们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力,让学生参与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研究学习;让学生参与情景创设,角色表演,让学生参与讨论,用多种方式完成教学评价。如在学习《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课时,笔者让学生借助自己的能力搜集了孙权、刘裕的英雄壮举,刘义隆的北伐败绩以及廉颇的故事,让学生借助小组合作,对搜集的资料进行展示,随后由我导入本课创作的历史背景介绍,指引学生将所选典故与南宋统治者及作者进行对比、类比的小组讨论,进而深刻领悟到作者对当局直而不露、隐而不晦的谴责和老当益壮的战斗意志。然后,我组织学生借助朗读比赛,品味文字勾勒的画面感,并邀请学生选手和学生评委自由表达感想,使学生感同身受,体会作者壮志难酬的悲愤和抗敌救国的迫切。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课上学习与在第二课堂中的学习能够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真正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活动[3]。

4 结语

作为一线的教育工作者,教师在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时,要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笔者认为,教师只有与学生建立合作关系,将教师的优势融合学生的优势,才能共同实现教育教学目标。我们需要改变传统的教育认知,要将学生的能力作用于我们的教学活动中,将教育效能最大化地展现出来,从而解决教育问题中的难题。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将学生培养成真正的学习者。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