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从经济泡沫到通货紧缩——谈美国第二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及其影响

时间:2024-04-23

■ 陈 虹 宫照华

从经济泡沫到通货紧缩
——谈美国第二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及其影响

■ 陈 虹 宫照华

2010年11月3日美联储出台了第二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美国为何要追加实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这项政策能否收到预期效果,又会给全球经济造成什么影响?

一、美国第二轮数量宽松货币政策

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源于英文“quantitative easing”的汉译。在货币政策中先于美国使用的是日本,2001年至2006年日本中央银行采用了量化宽松货币政策。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为了对金融市场进行紧急救援,各国中央银行先后采用了非传统的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主要内容包括三个方面:一是降低政策性利率,二是确保金融市场的稳定,三是支援企业融资。而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就是指央行通过大量提供货币供给稳定金融市场的政策。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美联储紧急推出了第一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从2008年底开始到2009年3月结束,其中买进资产信用证券的宽松措施更是执行到2010年3月才结束。在第一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中,美联储为向市场提供流动性共购入资产1.7万亿美元,在危机爆发的最初时段,这对抵御交易对手风险、稳定金融市场的混乱局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2009年9月全美经济研究所(NBER)公布:2009年6月是这次危机导致衰退的谷底。2009年秋季后,美联储各项宽松货币政策逐渐转向“退出战略”。但2010年8月以后美国经济复苏乏力,核心CPI跌幅加剧。美联储经过数月酝酿,决定实施第二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即加大货币供给,方式是追加买进长期国债,实际操作此业务的是美国纽约联邦储备银行。根据该银行测算,预计到2011年6月需要购买8500亿~9000亿美元国债,其中2500亿~3000亿美元国债可用已偿还的MBS的本金购买,其余的还需追加购买6000亿美元国债。由于零利率政策的实施,美国进一步下调政策利率的空间几乎丧失殆尽,所以选择增加国债的买进作为追加的宽松货币政策。

二、美国为何对通货紧缩风险如此恐惧?

美国之所以再度实行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主要是为避免成为第二个日本。自20世纪90年代日本经济泡沫破灭之后,日本经济陷入通货紧缩泥潭长达20年之久,迄今仍未走出“景气持续低迷和物价持续下跌”的困境。因此,美国政府非常担心本国经济重蹈日本覆辙。美国媒体也频繁质疑美国经济已经日本化(Japanization),原因是美国经济开始回升已一年有余,但核心CPI却在持续下跌。2010年10月14日,美国旧金山联邦银行在报告中已明确提出警告,美国通胀率曲线几乎与上世纪90年代日本的通缩率曲线相重合,美国出现通缩的风险很大(见图表)。

何谓通货紧缩?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1999年关于世界经济预测报告,其定义为“物价的持续下跌”。一般认为,当物价持续下跌两年以上,可认定为发生了通货紧缩。通货紧缩是一种与通货膨胀相反的经济现象,其弊端主要表现为:

①所得从债务者向债权者转移。增加了债务者实际偿债负担,导致债务违约率上升,不能偿还债务的人增加,最终使金融机构经营恶化。②名义工资不能下降,从而使企业成本上升。③当物价持续下跌时,企业或家庭就会推迟现实的购买,导致需求减退。④通缩恶性循环。⑤零利率制约。通缩条件下实际利率(名义利率扣除物价上升率)始终高企,因此利率政策的效果会被大幅削弱。

美日经济的确出现了共同点,美国至少在开始重复从泡沫开始走向通缩的道路。主要特征是泡沫崩溃之后经济马上陷入衰退,由此形成了严重的产出缺口。家庭部门资产负债表的调整,成为阻碍经济复苏的巨大压力。

1.泡沫经济崩溃以及严重的经济衰退

美、日经济的共同点首先就是泡沫的崩溃。日本股市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暴涨,1989年末达到峰值后急剧下跌,此后长期低迷。不动产价格更具典型性,在1990年代初期达到顶峰后持续下跌了近20年。

美国21世纪初IT泡沫崩溃引起经济衰退,美联储迅速降低政策性利率,实际上已经形成了负利率,这一举措成功地刺激了经济复苏。但另一方面也孕育了引发2008年这次金融危机的住宅市场的大泡沫。

美国低利率和扩张性货币政策,极大地活跃了证券化金融商品交易,美国住宅价格从2000年开始大幅上升,2006年中期住宅市场价格达到顶峰,随之而来的是以住宅价格不断上升为前提的次贷债券的破产,由于证券化金融商品价格的暴跌,导致了2008年次贷危机。

危机后,在美国景气衰退过程中,美国国内服务品价格也开始大幅下跌,加剧了美国政府对当前通缩的担心,因为美国的CPI中服务品价格占比高达60%,而其中房租又占服务品价格比重的30%。因此,住宅市场价格的长期低迷,拉低了服务品价格。

全美经济研究所的报告显示,这次危机无论是时间之长,还是影响之深,确实是1929~1933年大危机以来最严重的,产出缺口之大是历史上罕见的。预计美国景气复苏将很缓慢,产出缺口也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消除。

2.失衡的美国家庭部门资产负债表

随着住宅价格不断下跌,美国家庭部门资产负债表受到了巨大损失。从2007年开始的两年之间,美国家庭部门的住宅资产贬值了6万亿美元,如果加上其他金融资产的损失,美国家庭部门的损失高达14万亿美元。

危机之后美国家庭部门急剧压缩贷款,被迫进行严格的调整。目前,由于住宅价格一路下跌,导致美国住宅贷款资产的四分之一已经成为了负资产,也就是说,这些住宅的市场价值已低于贷款余额。

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在危机早期的效果最为明显。原因是当银行间资金市场瞬间瘫痪时,当以信用市场为核心的金融体系面临全面毁灭时,由中央银行承担了交易对手风险和信用风险,替代金融媒介机构发挥金融中介的职能作用。

为避免经济陷入长期通货紧缩,美国政府希望增加货币供应量提高通货膨胀预期,通过股价上升增加家庭财富以刺激消费增长。但由于巨大的产出缺口和家庭部门调整资产负债表的压力,美国第二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是很难奏效的。日本的经验就是直到家庭和企业失衡的资产负债表调整完毕之前,经济不可能出现真正复苏。

三、泡沫与通缩共存:发达国家与新兴市场国家冰火两重天

美国经济两年来经历了从泡沫到通缩的巨变,在同一个时点上发生的另一现象就是:发达国家的通缩与新兴市场国家的泡沫同在,这给全球经济造成新的冲击。

1.过剩流动性刺激新兴市场国家资产泡沫

世界美元(World Dollar)是测量全球美元流量的一个指标,2010年10月底美元流量已高达4.5万亿,是2008年美国雷曼兄弟公司倒闭之前的2.3倍。

根据国际金融协会的统计,2010年全年新兴市场国家资金流入净额为8250亿,比2009年增加了40%。流动资金投资占比最大的是债券,其次是直接投资和股票投资。新兴市场国家泡沫风险日益明显,表现是:①债券价格暴涨,新兴市场国家债券指数价格屡创新高,价格降低。②不动产价格上升。英国经济学家杂志编制的住宅价格指数排行榜显示,处于世界排名最前列的国家和地区是新加坡、香港、中国内地。③消费者物价上升。

2.如何继承金融危机的遗产?

首先,即使处于史无前例的高速增长时期,也不能陷入过度自信。其次,对金融市场监管的重要性要有充分认识。第三,货币政策目标必须定位在保持“国内经济稳定增长”上,如果以汇率或经常收支为政策目标,必将损害国内经济的稳定性。

例如,20世纪80年代中期,日本东京都核心区域的地价足可买下整个美国,导致日本人的自信过剩。美国截至2006年持续上涨的不动产价格,也推高了住宅抵押证券等金融证券化商品交易,最终导致金融危机。

对比美日经验,中国对于建立在房地产开发热潮基础上的经济增长,应保持清醒的头脑。中国应大力加强国内金融市场基础建设,坚持金融监管与金融发展并举。还要在国内经济能够承受的前提下,逐步实现汇率弹性放开资本交易,逐步完善经济结构改革,降低对外需的依赖性。

作者:陈虹为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宫照华为山东威海市乳山怡园中学高级教师

(责编/赵哲)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