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3
张秀君
1951年4月13日,张闻天赴苏联就任驻苏大使。驻苏使馆是新中国建立的第一个大使馆,从1949年10月建立,到张闻天1951年4月15日到达莫斯科就任,已經有一年半时间,原来已经有了一批工作人员,因此,张闻天只带了少数人前往。
外交工作上的重大突破
驻苏使馆位于莫斯科克鲁泡特金巷13号,使用旧中国使馆的馆舍。一个使馆几十口人,连办公带居住,还要接待和宴请客人,这座原沙俄巨贾之女捷罗任斯卡雅的宅院就显得很拥挤。直到后来工作人员增加,实在无处容身,才又租了克鲁泡特金巷7号的一栋小楼做办公之用。由于房子少,张闻天和刘英夫妇二人只住两间,其中一间兼做大使办公室。
张闻天到使馆以后,花了半个月的时间作广泛深入的调查,对建馆一年多工作的成绩和问题、干部队伍状况、同志相互关系等作了全面了解。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进行驻苏使馆的整顿工作。他特别把研究工作摆到使馆工作的首要位置上,为了加强调查研究,到任后的5月4日宣布建立研究室,这是我国驻外使馆中最早建立的研究室。这成了驻外使馆甚至外交工作上的一个重大突破,使得使馆工作的主要内容和整个面貌都改变了。张闻天亲自领导研究室的工作,出题目、改文章、参加讨论,进行具体指导。很快,驻苏使馆的调研工作就开展起来了,并开始向国内报送研究成果。
当朝鲜战争正在激烈进行之际,张闻天指导驻苏使馆研究室在6月20日完成调研报告《关于朝鲜停战的和谈问题》,以丰富的事实和严密的分析说明,“美国当局在目前有在三八线求得停战的趋向”,这种停战“只是在不放弃对中国台湾和三八线以南的韩国的占领条件之下的单纯停火”;并提出停战的方式很可能是经过“联合国军”总司令李奇微,“由双方军事代表开会取得停战协议”,因为这样做可以避开对新中国的承认以及台湾等问题而只谈军事上的停战。报告建议中共中央领导作好和谈准备,随后的事态发展,证明张闻天的分析与估计是正确的。报告由信使送到国内后,党中央十分重视。周恩来和外交部对此进行表扬,并提出以后此类报告应以急电发回。
落实“156项工程”的总负责人
新中国成立初期,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之一是集中力量完成苏联帮助设计的156项工程,建立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这“156项工程”的安排在国内由周恩来、陈云、李富春主持,而在苏联落实“156项工程”的总负责人则是担任驻苏大使的张闻天。
“156项工程”是一个总称。其中1950年商定的50项,是张闻天到任后逐步落实的;1953年5月15日中苏签约,增加91项,成为141项;1954年又增加15项,共计156项,这些项目的确定都在张闻天大使任上。
具体负责这项工作的是当时驻苏使馆的商务参赞处。但很多同苏方交往中的重大事情,张闻天都亲自过问和处理。张闻天作为驻苏大使、特委书记,作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不单为我国工业化的方针和途径不断提出建议,供党中央决策参考;而且,他在大使的岗位上殚精竭虑,为取得苏联的援助,建设我国现代化的重工业基础,做了许多工作。
对留学生工作,张闻天也非常重视。经他建议,高教部派出负责人在驻苏使馆成立留学生管理处。在他指导下,留苏学生成立了中国留苏学生总会,使馆设立了俱乐部,使留苏学生能够常来使馆聚会和阅读国内报刊。他“经常教育青年们懂得,科学就是老实的学问,不踏实、不老实,今天学习不好,将来回国也要碰钉子”;要求留学生树立节约观念,反对铺张浪费,“中国刚开始经济建设,需要大量投资,但钱不够。中国资源虽丰富,但却埋藏在地下,尚未开发。因此,节约每一分钱,投入生产,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
在驻苏大使任内,张闻天还参加了一些国际会议,其中值得一提的是日内瓦会议。1954年解决朝鲜问题和印支问题的日内瓦会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参加的第一个高层大型国际会议,中共中央非常重视。1954年3月2日,中共中央书记处会议决定由周恩来率团与会,同时决定张闻天任外交部副部长并参加会议。英国是与会西方大国中唯一同中国保持一定外交关系的国家,也常就会上争论的问题在会下向中国摸底并讨价还价。张闻天不仅参加了英国首席代表、外交大臣艾登同周恩来之间的谈判,还多次同英国代表团的卡西亚(英国外交及联邦事务部副次官)会谈。
张闻天在驻苏联大使任内,同驻在国和外交团各方面的人士建立了良好关系。在同苏联人员接触中,他以对苏联历史的渊博知识,以对中苏关系大局的掌握,以他自然展现出的代表中国人民的气概,以及对苏联的理解和友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1955年1月19日,张闻天离任回国时,苏联外交部原来准备的饯行宴会提高规格,改由苏共中央出面。因赫鲁晓夫身体不适,而他又执意要参加,宴会还推迟了一天。
(摘自《档案春秋》)□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