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养老院里的“跨代共居”

时间:2024-04-23

劳骏晶

一批自称“三旬老头老太”的年轻人,为躲避现实压力“逃”进了养老院。而养老院也乐于把空余的房间,以折扣价向年轻人开放。据报道,这种“跨代共居”精准聚焦老年人渴求稳定陪伴,及初入社会的年轻人想降低生活成本的需求,将传统的单项养老服务向“老年+青年”的双向陪伴服务转变,实践家园式养老的创新改革。

理想生活

2023年3月,天津正冷。王唯逸一抬头看到一家养老院,手里被塞了一张宣传单,上面写着:“把温暖送给父母。”“管吃、管住、管洗衣服。”王唯逸瞬间心动,自己为什么不能住进去呢?他正谋划着辞职。王唯逸做策划的工作,总是忙得忘了吃饭,更别说做家务、洗衣服。生活不规律,各种亚健康的问题也找上门来。

养老院几乎是他的理想生活,服务到位、规律、低价。他考察了天津三家养老院,选了最便宜的那家,一個月两三千元的价格,比他租房加点外卖划算得多。考虑到未来积蓄花完了可能还得上班,王唯逸也考量了距离市区的通勤距离。钱是一月一交,随时可以离开。一切都在可接受的范围。于是,他辞了工作,退了每月2500元的房租,在这家养老院办理了入住,为了体验被人“伺候”的感觉,他还多交了几百元“不能自理”服务费,被院方安排和吕和今做室友。

吕和今60岁出头,也是主动住进来的。因为妻子忙着给子女带小孩,他索性住到养老院来,给家人省事儿。看这位新室友来,还笑话自己的名字谐音“铝合金”,吕大爷满心困惑。对方嘴贫,端着可乐泡枸杞就聊开了。王唯逸把聊天内容拍下来,当作行为艺术,发到短视频平台上,就名为“三旬老汉”。

“三旬老汉住进养老院的第一天”,不到1分钟的视频,有800万次观看。养老院里,“王大爷”抽烟、喝酒;隔壁床吕大爷被护士管着,什么也做不了,只能干着急。镜头拍下了天津大爷们特有的自来熟和相声天赋,养老院里的独特生活在一老一少巨大的反差里显现。2023年夏天,“王大爷”、吕大爷都成了网红。

跨代共居

王唯逸这样的年轻人正不知不觉地在养老院实践一种新模式——跨代共居。中国台湾元智大学人文社会学院院长刘宜君一直在作高龄者研究。她解释,这种模式下,老年人不仅能得到更多照顾,还有机会接触新事物,获得情绪价值。对于年轻人,则可以节省房租开销,并从老人那里习得更多人生经验。跨代共居养老新模式的源头在西班牙阿利坎特。当地政府邀请年轻人入住他们专为养老打造的老人村。而在中国,这样的模式才刚起步。

在“王大爷”突发奇想入住养老院前,杭州、佛山两地就有养老机构试验过跨代共居的模式。杨睿莹就是住进佛山和泰中心的年轻人。和泰中心是个条件优渥的养老院。她以老人五分之一的价钱住进来,一间带厨房的小公寓,租到的价格是1000元出头。

住进来前,杨睿莹还经过了一轮面试。和泰中心的工作人员介绍,面试会考察年轻人的技能,有与医护相关的最好,如果会唱歌跳舞,能给老人表演,也很受欢迎。最重要的是考量他们的人品和性格,能否愉快地和老人相处。年轻人入住后,要完成每月28小时的志愿服务,但具体服务并没有什么严格规定。杨睿莹说,大家住在一栋楼里,互相帮助很方便。有人会帮老人在小院子种花,大晚上哪个奶奶招呼一声,就会有几个年轻邻居上门帮忙抬柜子,在养老院组织的活动上,还有会跳舞的男孩专门表演节目。杨睿莹最喜欢的一位邻居叫梅姨。梅姨很潮,经常邀请大家吃饭,会羡慕杨睿莹去新疆来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杨睿莹陪她上街买花、逛公园,就像陪着自己外婆那样自然。

豆瓣小组“独生子女父母养老交流组织”里,聚集了9万年轻人,他们担心父母的养老难题,也忧心未来自己的老年困境。每个人都操心着近在眼前的未来。王唯逸他们却不再忧心了。以前听着前同事们讨论着换什么车,看社交平台上网友动不动年收入百万元,如今住在养老院的王唯逸觉得,“卷”似乎没什么意义。医院里八九十岁的老人们,无论年轻时经过怎样的辉煌和挫折,现在都过着普通的生活。王唯逸突然不再焦虑了,连脂肪肝都有所好转。

年轻人在陪伴老人,却也悄悄地被老人们治愈了。吕和今知道时代变了,他的工作可以做一辈子,现在年轻人却总在面对加班、失业,竞争无处不在。他也不再问王唯逸为啥不出去上班了,只每天和他聊天打趣,对他的呼噜声习以为常。社会学家哈特穆特·罗萨在《加速:现代时间结构的改变》里形容这个加速的社会:“我们不断害怕会在竞争中输掉,害怕无法维持步调,害怕我们所有的要求无法得到满足,害怕一喘口气就会被排挤出比赛之外。”养老院和里面的老人,却安稳地活在竞争之外,为拼累了的年轻人,提供庇护。

(摘自《看天下》)□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