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认知监控作业疲劳的影响因素研究文献综述

时间:2024-04-25

周星语 李瑾薇

中国民航大学 天津 300300

随着计算机和自动化技术的广泛应用,现代人机系统中人的作用和地位已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人机系统中所包含的含有更多信息加工成分的监控作业,认知监控中的疲劳问题相应地也变得越来越突出。

汽车驾驶和飞机操纵都是需要人保持较高的警戒水平,一旦疲劳出现,人的警觉水平会明显降低,注意力无法集中,对认知功能也有所损害,在这种情况下极其容易引发严重事故。

1 认知监控理论

认知监控是根据内部目标来协调个体行动与当前情境关系的认知机制,许多认知成分都参与其中。最近的研究发现,认知监控和情感可以整合,二者可以协调地工作。积极的情绪状态能够促进高水平的认知,还可以调节和支持认知监控的神经机制;反过来认知监控也可以调节情绪[1]。

2 对认知监控作业疲劳的探讨

疲劳是一种复杂的心理生理现象,有研究者认为,疲劳是一种防御性反应,表现为个体组织和器官的兴奋性降低,并且感觉到精力不足甚至筋疲力尽[2]。学术界将疲劳归纳为三方面:第一考察疲劳状态下机体作业成绩是否降低,第二考察疲劳状态下机体情绪感受的正负向变化。第三考察疲劳状态下机体生物机能失衡情况,疲劳是多种生理变化的最终结果。

3 认知监控作业疲劳的影响因素

3.1 被试自身因素

阴国恩采用含有不同错误种类的汉字校对材料,在事先明确和不明确材料错误种类的两种条件下研究了不同年龄被试的注意的警戒性。3组不同年龄阶段被试分别在2种不同的导语指示下阅读有错误的材料并校正,主试记录各被试的校正时间和错误率。研究中表现为随被试年龄的增加,校对作业绩效提高,即校对作业完成时间缩短,错误率下降。未发现警戒容量负荷与年龄的显著交互作用[3]。邓娟从睡眠对管制安全的影响入手,解释了睡眠的作用以及睡眠对缓解管制员疲劳的重要性,针对管制员缺乏睡眠的情况给出了应对措施,认为管制员除了要重视睡眠外,还要多了解与睡眠方面相关的知识,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科学睡眠[4]。

3.2 任务负荷因素

(1)作业时长。高杨等人从飞行员疲劳测量方法的性质、分类、特征等方面对飞行员疲劳测量工具进行了系统的对比分析与探讨,认为对于诸多的疲劳测量工具,应从中选取适用于飞行员工作特点和实际运行环境的方法来综合测量飞行员的疲劳状态以超长航程为例,说明测量方法的使用原则和方法,从而为疲劳的实时测量提供依据[5]。刘一雄在前人对于驾驶员生理心理状态研究的基础上,结合驾驶工作的具体内容,以人一机一环境系统为整体框架,利用人机工程学的方法,对驾驶员驾驶时间进行分类实验,探明了驾驶疲劳致因之一驾驶时间对驾驶疲劳的影响机理[6]。

(2)任务难度。钱秀莹等人利用信号检测论,考察了在不同刺激率、信号率条件下警觉水平的变化,并分析了以往警觉理论的适应条件。发现信号率变化不会改变d',但导致U值的变化,可以认为高信噪比导致被试的唤醒水平升高[7]。罗园园等人研究采用2种刺激率和3种记忆负荷条件,以击中率作为绩效测量指标,要求12名被试在不同条件下对CRT显示的数字奇偶性做出判断。考察了认知性警戒作业绩效与刺激率、记忆负荷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认知性警戒任务绩效与记忆负荷有关.随着记忆负荷的增加.警戒水平呈下降趋势;在高刺激率和单/双记忆负荷条件下,认知性警戒下降趋势更明显[8]。

3.3 环境因素

李京利将全国民航航班和管制员数量增长情况进行了对比分析,管制员在管制工作的疲劳管制室工作环境包括照明、噪音等相关外,还与工作压力等社会环境因素有关,并细化为很多因素,针对导致疲劳的因素提出了解决疲劳的方法和建议[9]。

4 结语

国内对认知监控任务疲劳的研究日益深入。如疲劳的测量方式,一开始研究者仅的利用信号检测论对被试反应是和正确率进行研究,反应时和正确率可以一定程度上反应被试疲劳状况,但疲劳作为一种生理心理状态仅依靠这两个指标来体现是远远不够。后来的研究对疲劳的测量逐步完善,多数研究者尝试结合环境、生理和心理等因素建立一个测量系统,尽可能反应被试真实疲劳状态。但是,对疲劳测量的远远未结束,目前尚未有一套被学术界普遍认可的测量方式。疲劳的影响因素针对作业任务和作业环境的研究较为广泛,但对被试自身因素研究仍不够深入,仅停留在被试年龄、性别、睡眠时间等,对被试心理层面的影响因素较少涉及。笔者展望将来可以就人格、性格等心理因素进行研究。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