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3
尹茹
青岛市崂山区紧扣时代脉搏,抓住科技创新这个“关键变量”“第一动力”,以“大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广泛开展科学普及活动,积极探索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努力打造区域青少年科技教育的特色。
实现“技术+内容”双融合
自2016年以来,崂山区已成功举办四届中小学生“山海科技节”,围绕“山海科技节”的百度词条搜索量超过14万条,成为互联网上的“教育热搜”。
“山海科技节”在内容和形式上不断创新。前两届科技节以“体验创新 快乐成长”为主题,注重线下科技体验与知识普及,内容聚焦在自然科学和海洋科学两大生命科技领域。邀请国内3D打印、AR、VR、STEAM、无人机、人工智能等科技企业入校,通过硬件触摸、软件使用、项目体验等方式,对学校、学生和家庭进行技术普及,激发学生兴趣,助力校园车模、船模、无人机、机器人等科技社团的搭建。
第三届“山海科技节”将重点放到了内容上,以“生命奔涌·山海有约”为主题,关注科技教育新场景的搭建,创造更科学、持久以及多元化的素质教育场景,设置了主题科幻画征集、MVP(最小化可施行方案)设计线上赛、清北大讲堂、海洋知识及绘画竞赛、环球自然日选拔赛、小院士推选等6项活动,覆盖崂山区45所中小学近40000名学生,“清北大讲堂”在线互动人数超过50000人次。
第四届“山海科技节”将视野聚焦在为科技强校培优,帮助薄弱校补强上,以“高定位、高质量、高标准”为目标原则,实现学校和社会的资源连接,引导学生和社区连接,将各校的教育成果和媒体连接,内容涉及学科知识、艺术创造、小组协作、动手制作、课题调研、专项学习、知识竞赛、科学普及等诸多领域,为学生创造了为期一个月的多元化学习场景。
“山海科技节”已形成品牌势能,每一届科技节都能激活各校的科技特色与科教优势,通过区、校、社、企、家多层次的联动,实现“人人都能参与”“校校都有活动”的科技教育氛围,让每一名学生都能够在不同学段的主题探究中,有所察觉、有所吸收、有所感悟、有所创造,推动地方的体验式学习和素质教育发展。
推广社会实践大课堂
真正的社会实践是有主题、有过程、有反馈的一个学习闭环。“山海科技节”设置的项目调研和项目挑战赛,鼓励学生们走进真实生活,通过数据记录、实验验证、科学展板制作等方式,在做中学,激发學生深度探索的兴趣。
项目调研面向学生个体,通过公开发布的项目调研报告,结合所掌握知识,在日常生活中展开观察、记录与实验,搜索新的知识和技能,进行以自主学习为主、教师答疑为辅的在线学习。项目挑战赛面向校内项目小组,通过任务书、辅助材料,充分展开小组协作,生成调查报告、沙盘搭建、多媒体设计、科学展板等成果。让学生在关注社会命题中,把个人成长的思考与社区的优化结合在一起,让学习在自然而然中发生。
这些项目都是真实而具体的。学生们要考虑什么类型的项目作品最符合项目目标,考虑人们在实际解决类似问题时会创造什么或做些什么。学生们的作品包括了策划一个艺术装置展、书写一篇研究报告、创设一台科学实验、编撰一纸野外指南、构造一个原型,把想法通过幻灯片、绘图、数字故事、应用程序进行表达。不单单是考验学生完成项目作品的能力,更是对他们学术能力的培养和提点。而这些学术能力,将帮助他们回到对课本知识的吸收和理解。
促进学科交叉融合
“山海科技节”设立的初衷之一便是给学生提供脉络化、情境化的学习,帮助他们在行为中思考,反复参与尝试。历届科技节都在通过科技硬件、实验挑战、任务闯关等方式,鼓励学生实践,让课本上学习到的多学科知识融合为立体的能解决实际问题的知识,促使学生在自然状态下掌握表征、概念、技能和工具。
科技人才的培养是科普教育的核心。“山海科技节”针对崂山区学生创设普适性和个性化的学习场景,鼓励学生从生活中和与大自然的接触中发现问题,或发明创造,或创新创意,或科学探究,或社会调查,从中找到自己的兴趣点,在研究和展示过程中充分挖掘和培养自身的特长。
科技节期间涌现出来的特长学生,不仅能凭借优秀的科创作品获得荣誉,还能参与区市级“小院士”评选。获评“小院士”的学生,在青岛市科技节、创客大赛、头脑奥林匹克活动等各类科技竞赛中都能获得优异成绩,初步具备了小课题的研究能力。
在“山海科技节”的引领下,崂山区科创氛围日渐浓厚。近年来,崂山区中小学生每年都有1000多人次在市级及以上各类科技比赛中获奖,多所中小学在山东省、全国乃至国际科技大赛团体比赛中获得优异成绩。各中小学校校都有科技新特色,营造了良好的科技育人氛围,提升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