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中洪联合开展玛雅遗址考古侧记

时间:2024-04-23

握手、拥抱,李新伟和拉莫斯在中美洲洪都拉斯的热带丛林中久别重逢。穿过满是青苔的灰色石墙,仿佛作客千年前在此居住的玛雅人家。

6月初,记者从洪都拉斯首都特古西加尔巴乘车近10个小时,来到该国西北部边境附近的科潘玛雅考古遗址,穿梭在玛雅丛林与石雕间,重拾中洪联合考古队的印记,探索中华文明与玛雅文明之共性。

共同保护人类文明遗产

李新伟是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玛雅文明中心科潘遗址考古及中美洲文明研究”项目中方负责人,拉莫斯是该项目洪方负责人。2015年,他们带领联合考古队,开始在科潘玛雅遗址8N-11号贵族院落遗址展开工作。

“我们最早研究中美洲时,主要依靠文字资料和国外学者研究成果,国内既无一手资料,也难觅研究中美洲地区的专家。”李新伟迫切感受到,研究中美洲应从国外考古基本工作做起,以此推动中国研究世界文明。就这样,他开启了对玛雅文明的研究。

科潘遗址是玛雅文明中最古老、最大的古城遗址之一,198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在科潘遗址入口陈列厅中央,立着一尊精巧的龙头雕像,高昂的圆头鼻子和卷曲的嘴边龙须看着与“中国龙”很像,雕像旁的解说牌上写着发现这尊雕像的考古人员名字,正是李新伟和拉莫斯这对中洪考古搭档。作为从小接触“龙文化”的中国人,李新伟对在大洋彼岸偶遇千年前的“玛雅龙”感到很激动。拉莫斯长期从事玛雅考古,但对他而言,这个新发现也格外稀奇。“这个龙头雕像活灵活现,有助于我们理解玛雅宗教。”

李新伟告诉记者,与中国相似,龙在玛雅文明中也与降水有关,是中美洲的重要神明。

开展联合考古工作以来,一件件精美的陶器、玉器、雕塑抖落千年尘土,在中洪两国考古学家手中重见天日。目前,贵族院落中的建筑发掘工作已完成,现阶段正在整理相关报告。

李新伟曾参加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作为中华文明研究专家,他坦言自己在玛雅考古方面还是初学者。李新伟从洪方考古学家那里了解到隧道发掘法,当地正是用这种方法探索玛雅遗址中被层层掩埋的千年秘密。中国考古学家也带来无人机航拍、三维测绘等先进技术,应用中国考古学地层分析经验,提高现场考古工作效率。

两种文明有着普遍共性

在科潘遗址国际考古队仓库,一排排高耸的木架上堆满石雕。这些都是历年从遗址各处发掘的玛雅文物。库房一角陈列着多件中洪考古联合发掘的玛雅雕刻翡翠制品,李新伟小心翼翼地拿起一件精美翡翠向记者展示。尽管历经千百年岁月,这件翡翠上刻着的玛雅神像仍神韵十足,大圆眼睛、厚翘嘴唇,似乎还在喷射火苗。李新伟分析说,这有可能是玛雅文明中的卡维尔神(闪电神、丰收之神)。玛雅国王和贵族通常会佩戴卡维尔神像,有助于他们与神灵沟通,激发体内神奇力量。

“玉器是瑪雅等美洲文明跟中华文明重要的相似处之一。”李新伟介绍说,“玛雅人认为绿色代表生命,绿色翡翠不仅是装饰品,更是凝聚天地间最强生命力的象征。只有具备特殊能量的翡翠,才能如此美丽。”

李新伟表示,中国早期文化也有类似观念,比如兴隆洼文化和良渚文化就有大量绿色玉器。尽管各自文明对于玉的价值观念在不同时期或有所不同,但早期的中华文明和玛雅文明都相信玉具有特殊力量。经比较研究后,考古人员可以更好理解中国文明早期阶段的宗教观念发展。

记者和李新伟来到科潘遗址现场。许多玛雅神话传说就刻在这些精美的石雕上。

“金字塔代表山,广场代表水。山从水中升起,仿佛天地初开。”李新伟告诉记者,科潘遗址的王族核心区被打造为神圣的舞台,主要用于举行沟通天地的仪式。这种构建神圣空间的做法,类似于中华文明早期红山文化中的祭坛,通过建筑表现宇宙秩序。

“研究玛雅文明,特别利于解读中华文明早期宗教相关遗迹。”李新伟说,从天地人的世界观到对翡翠玉器的喜爱,中华文明与玛雅文明有着普遍共性。

3月26日,中国同洪都拉斯签署建交公报。在中洪考古学家看来,两国将在遗产保护合作方面迎来新篇章。拉莫斯指出,科潘所在地区面临着平衡旅游开发与遗址保护的难题。随着“玛雅热”的兴起,当地玛雅遗址时有文物被破坏和盗取事件,“中国对考古文物的现场保护与管理可以给我们带来一些可供借鉴的成功经验”。

墨西哥东南部帕伦克玛雅遗址负责人寺西敬子表示,身份认同和传承智慧是保存文化多样性的关键。许多玛雅遗址都蕴藏着先人的智慧,而拉美目前尚不掌握玛雅文明宏观区域研究的技术,不利于对玛雅文明的深入了解和保护。中国专家在考古发掘中积极应用先进技术,其精准性有助于解决拉美考古工作中的区域划分与年代断定等问题。

(摘自《参考消息》吴昊、陈昊佺)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