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5
代建勇
摘要:会计的两大基本职能是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会计核算是会计人员的日常工作,是日常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工作,就是我们传统观念中的“会计”。而会计监督则贯穿在日常工作中,同时,又指引和约束日常会计工作,保证各项会计工作沿着正确的方向开展。本文通过重点分析会计监督的依据、主体、内容等方面,阐述会计监督的基本内涵。
关键词:会计监督;内部监督;外部监督;内部控制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发展到新的阶段,许多经济活动参与者愈发感到会计工作的重要性,同时,会计工作对会计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业务能力等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是会计的两大基本职能,会计核算是会计人员的日常工作,是日常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工作,就是我们传统观念中的“会计”。而会计监督则贯穿在日常工作中,同时,又指引和约束日常会计工作,保证企业各项会计工作在法律规范的范围内合理地开展。因此,会计监督对维护市场经济秩序,加强企业财务管理,规范企业会计行为,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实施会计监督的依据,按照来源可以分为单位外部依据和单位内部依据两个方面。外部依据主要是国家制定的相关财经法规及颁布实施的会计制度。内部依据主要是企业主管部门、企业内部的管理制度、预算、财务计划等。在《会计法》第一章总则第五条和《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第七十三条中,都明确规定了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要依法对本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会计核算,实行会计监督。明确了会计监督的主体是企业的会计机构、会计人员,会计监督的对象是企业的各项经济活动。
《会计法》第三十三条规定:“财政、审计、税务、人民银行、证券监管、保险监管等部门应当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职责,对有关单位的会计资料实施监督检查。”不同的会计监督主体,其监督的层次和范围也不同。因此,我们可以把会计监督分为内部会计监督和外部会计监督。
内部会计监督具体由企业内部审计部门、内部稽核人员等对企业的会计工作进行监督,属于微观层面的监督。外部监督主要是由政府部门或社会力量根据职责或委托对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行的监督,具体可以分为社会监督和政府监督(也叫国家监督)。社会监督主要由会计师事务所依法根据委托对被委托单位的经济业务进行审计,并据实做出客观评价。政府监督,主要是政府部门代表国家对企业的经济行为进行的各项监督,同时,政府部门也对社会中介的审计报告进行监督。政府监督是政府部门在履行自己的管理职能,属于宏观层面的监督。政府监督和社会监督是对单位内部监督的一种有效补充,也可以理解为“国家监督和社会监督是对单位内部会计监督的一种再监督”。
会计监督的内容涉及单据、账簿、会计报告、实物资产及预算等,现将会计监督的主要内容阐述如下。
原始单据的审核
《会计法》第十四条规定:会计机构及人员必须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对原始凭证进行审核,对不真实、不合法的原始凭证有权不予接受,并向单位负责人报告;对记载不准确、不完整的原始凭证予以退回,并要求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更正、补充。
对原始凭证的审核,首先是审核票据的基本要素是否齐全,票据内容是否和业务内容相符,购入数量和实际验收数量是否相符。还要审核票据是否符合税法的规定,如发票内容的填开是否符合税法规定,发票专用章是否合法合规,发票备注栏的附加信息是否合法完整有效,税率是否与业务实质相符等。
对会计账簿和会计报告的监督
会计账簿是全面、连续、系统地记录单位各项经济业务的簿籍,也是编制会计报告的重要基础。因此,对会计账簿的监督主要体现在防止多套账、小金库、账外账等方面。
会计报告是企业资产状况、经营成果、资金流量和权益变动等经济信息的集中体现。对会计报告的监督主要通过社会监督实现,既由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审计监督,审计报告应当如实反映被审计人的资产状况、经营收益、权益变动、现金流量等情况,并对在审计中发现的管理漏洞和制度缺失等情况进行真实披露,同时提出相应的管理建议,帮助企业查漏补缺提高经济管理水平。
对实物资产的监督
《会计法》第十七条规定:各单位应当定期将会计账簿记录与实物、款项及有关资料相互核对,保证账实相符、账证相符、账账相符、账表相符。
实物资产盘点时应由资产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共同进行,现场核对账实相符,同时,还要对资产的使用状况进行现场鉴定,确定资产能否发挥应有作用。根据资产的实际状况,查明原因,上报上级管理部门审批核准后进行相应的账务处理。盘点清查中发现实物资产盘盈、盘亏、毁损的,应当查明原因、追究责任;闲置及需报废的实物资产,根据生产经营实际情况,评估资产能否在未来期间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流入,按照规定上报批准后进行处置。
对企业收入和支出的监督
企业应当建立健全收入支出的管理制度,将所有的收入都纳入到财务核算当中来,并严格落实会计核算和不相容岗位相分离原则。企业的经营收入来源于合同,业务部门在签订合同时应在合同中明确付款方式与期限、结算方式、结算期限、计量原则、票据提供、纠纷协商等,为后期最终确认收入奠定良好基础。业务部门在合同签订后应及时将合同交财务部门,为财务部门确认收入提供依据。
企业应建立支出管理制度,积极贯彻落实授权批准制度,设置支出审批流程,确保关键环节不脱节,重要节点不断点。在支出款项时,相关部门应履行相应审核职责,安全部门、生产部门、环保部门、验收部门等部门应在本部门职责范围内发挥相应的的监督作用,将扣减项目或延迟付款情况及时反馈财务部门。
对预算执行的监督
对预算执行的监督,一是督促业务部门积极落实预算收入任务;二是根据年度支出预算和资金计划,合理使用预算资金,减少非生产性开支,努力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三是根据年度预算的实际执行情况,汇总预算执行数据,分析预算执行效果,查明预算差异形成原因,找出其中的不合理因素,提出相应的控制措施。
一是强化会计监督是完善内部控制体系,维护财经纪律,确保预算、计划的全面完成。因此,会计监督在严格贯彻法律法规、执纪问责等方面要不打折扣不缩水要有刚性;在业务培训、思想教育、加强内部控制建设等方面常抓不懈,根据存在的问题有的放矢,解决突出问题要有硬度。
二是完善优化企业内部管理环境,创造良好的内部管理环境是有效控制与管理风险的前提和基础,是影响、制约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能否有效建立和实施的根本。企业的内部监督机构设置与权责分配、制度建设等都对企业的会计监督形成重要影响。
三是针对不同部门不同岗位存在的风险点,建立有效的风险评估机制,实施有效的控制措施,并根据风险评估识别的结果,对相关风险源制定行之有效的风险管理战略,加强实时监控,建立全面风险预警机制。
四是加强内外部信息沟通,加强决策层、管理层、业务部门和职能部门的沟通和协调合作,确保对业务的持续监控与信息沟通,确保政令上下通畅,步調统一,口径一致。
五是人的因素是风险控制中的重要的因素,人是组织运营的执行者,也是风险的控制者和制造者。加强员工的思想道德教育,培育强大的企业文化,形成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影响力和清正廉洁的价值观,充分调动职工的主动性和自律性,自动协调员工个人目标与企业目标的步调保持一致,最终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Z].1999-10-31.
[2]窦喜生.新编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与实务[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8.
[3]财政部会计司.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讲座[Z].2013-9.
[4]方周文,张庆龙,聂兴凯.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实施指南[Z].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13.
[5]潘琰,欧凌燕,基于企业内部控制反思“法兴事件”[J].财务与会计(综合版),2008,000(007):11-13.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