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捡来的卖菜兄弟

时间:2024-04-23

明前茶

去金坛访友,友人热情留饭,并热情推荐附近小菜场里薛伯种的苏州青——“要论秋味足,得吃苏州青。薛伯种的苏州青经霜一打,乌亮油绿!他种什么都好吃,更妙的是,他可不是孤家寡人,摊头上还有汪老师帮忙叫卖、算账。两老头一个长得像弥勒佛,另一个长得像文曲星,凑一处实在是缘分啊。”

到了小菜场一瞧,果然如此。薛伯面前只三样菜:青菜,带缨子的白萝卜,浅绿粉嫩的秋葵,每一样都堆成山,全是薛伯用农家肥种的。面色黝黑的薛伯穿着驼色的线衣,一脸憨厚的笑,头发雪白的汪老师穿着立领夹克,气质儒雅,算账极快,两人的菜摊背后放着一张方凳,没客人的时候,老哥俩便坐在小马扎上下棋。

问起来才知道两人的相遇,缘自四年前,薛伯大冬天拖着一车刚在河里洗清爽的无节水芹上桥,水芹有上百斤,加上沉甸甸的白菜、萝卜,快到桥顶的时候,薛伯差点刹不住轮子,骑车出去买烧饼的汪老师刚好路过,急步跑来,顶上了这把力。奋力推车之际,叙起年岁,乡下菜农薛伯还年长两岁,两人一路推车、闲聊,不知为什么,刚退休的汪老师把薛伯送到菜场门口,竟依依不舍。薛伯送了他一把水芹、几个萝卜,邀请他有空来菜场下棋。

结果,本来沉溺在退休失意中的汪老师找到了新消遣:每天一大早,溜达到菜场,替腼腆的薛伯义务吆喝卖菜。汪老师把每日菜品编成打油诗,朗朗上口,念白有韵,让薛伯生意好了起来。一开始,薛伯觉得不好意思,汪老师是大秀才啊,哪能让秀才干这提篮小卖的活计?提到这顾虑,汪老师就大笑:“退休了,还拿着架子放不下,岂不是作茧自缚?”这一帮卖,就是四年。路上捡来的棋友,就这样成了几乎天天见面的异姓兄弟。一块馒头搭块糕,寡言憨厚的薛伯,搭配直爽健谈的汪老师,简直天造地设般投契。几十年来,这老哥俩的生活境遇截然不同,从事的行當也八竿子打不着,可是,到老了,要找个说得来的伴儿,竟就在帮忙推车上桥的一瞬间,找着了。从此,两人的生活更有了盼头,有了那么一种殊途同归的快乐。

如今,连汪老师的儿子从上海回来省亲,推门见老爸不在家,都知道要提上点心,去菜场找了。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