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3
姜浩峰
1958年出生于伦敦的丹尼尔·沃尔夫在撰写《全球史学史》的时候,或许不会想到在中国,会有一位比他本人年轻十岁的历史学家,对这本著作如此感兴趣。最近,当出生于1968年的上海师范大学陈恒教授与李月、屈伯文共同翻译的《全球史学史》由上海三联书店出版之际,我在想——1958年至1968年这十年,在全球范围来说,历史学研究的历史,有着怎样的变化呢?
历史,作为一门学问,当然有很长的历史。就西方来说,在古希腊时期就有相关的词汇,之后被拉丁语借用,用以名状“调查、查询、研究、说明、描述过去事件的书面记录”等等情况。著有《历史》一书的古希腊作家希罗多德更被称为历史学的奠基人。在东方来说,汉朝司马迁写《史记》,也往往被称为中国历史研究者的开端。但真正以专门研究历史为自己的职业,或者说历史学实现职业化,则是晚近的事。目前学界大致认为是19世纪以来的事。
陈恒认为,公元1500年以前,世界各地都沿着自己的道路发展,彼此虽有各种有形无形的联系,但并没有世界范围的压倒性的殖民与霸权。这一情况一直到地理大发现以后才开始改变。也正因为历史是如此演进的,所以起码在公元1500年以前,以及此后一段时光里,世上并没有一部有关全人类的全球通史。这样的书籍大约要到20世纪才陆续出现,比如英国学者乔治·威尔斯在20世纪20年代亦即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完成《世界史纲》的写作——这部作品,从地球的形成、生物和人类的起源直写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看似包罗万象。然而,在这部书出版不久,就受到了来自东方的批判。比如著名历史学家雷海宗就称,《世界史纲》不仅在谋篇布局、篇幅比例上存在问题,且在手法上随意取材、牵强附会,甚至有不少掩抹史实之处。撇开前16章讲述宇宙及人类形成不谈,单看后26章——讲述西洋史的占据16篇,而亚述、巴比倫、古埃及、古印度、中国、日本等等只占据10篇。
历史学者如乔治·威尔斯这样的人,为什么会有此种偏颇?笔者感觉,当然与其从事研究的目的与方法有很大关系。如果撇开目的不谈,其实很大程度上百余年前历史学研究方法尚未梳理成型。而丹尼尔·沃尔夫的著作《全球史学史》,其实就是有关研究方法之系统梳理。也就是说,这是第一部综述了从古至今世界各地史学思想和事件多元并存、互融并进的全球史学史论著。这本书在时间上囊括了从大约4000年前直至20世纪末的漫长时段,探讨了不同社会、政治和文化语境中形成的不同史学传统,以及历史学在不同社会中地位的变化;在空间上涵盖了传统史学史研究中通常忽略的地区,如亚洲的泰国、越南、缅甸,欧洲的瑞典,非洲的埃塞俄比亚等。
“史学史的写作要实现全球视角是一个不小的挑战,需要考虑时间、空间的建构,文化的连续。我觉得,丹尼尔·沃尔夫做到了。”这也是陈恒要系统翻译、推介此书的初衷。在陈恒看来,二战之后,尤其是进入新世纪后,全球化加速,其中文化的全球化也不例外。“如此现实之下,为了有更加理解世界的一代年轻人,我们能回避全球意识的培养吗?能回避全球史教育吗?能回避全球化的历史吗?”陈恒之问,从他力主启动“光启新史学译丛”计划,以及如今译丛推出丹尼尔·沃尔夫《全球史学史》全新中译本,即能感受到答案!
《莫道君行早》是贵州省文联主席、作协主席欧阳黔森的最新力作。这部小说以武陵山腹地的贵州山村为切入点,全面、细致、鲜活地展现了脱贫攻坚在这片土地上的生动实践,触及社会生活以及人们精神面貌的改变,如一本描写中国新农村建设的百科全书。作者笔落紫云镇三个典型的贫困村庄千年村、花开村、红岩村,围绕紫云镇党委书记龙险峰带领村干部一起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在新农村建设的热潮中不断探索和突围的工作实践,描写了三个村庄由深度贫困到乡村振兴的蝶变。作者站在更高意义上来观察和书写出了新时代的新农村,有很重要的历史意义、文学意义。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