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5
郝军霞
(东莞展览馆,广东 东莞 523000)
博物馆属于社会上的公益性非营利机构,它其中所典藏、陈列的大量文物具有时代性、价值性和历史人文文化性,它们都是历史发展和人类社会进步的时代见证者,承载了极为丰富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内涵。而博物馆的讲解工作则是通过主动教育宣传让来馆游客观众能够真正体验到文物的价值所在,促进游客与博物馆文物之间感情,从而激发他们潜在的民族情绪,使之受到教育。但在新形势下,由于社会大众受到多形式、多渠道多元文化的全面冲击,大众群体本身对于精神文明的需求也变得越来越高,它对博物馆的讲解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博物馆是社会文化教育的重要载体平台,在新形势下博物馆的教育功能地位已经逐渐上升到博物馆众多功能中的首位,但客观讲其讲解工作并没有及时跟进,在实践工作中出现了诸多突出问题,这严重阻碍了博物馆的教育宣传工作的正常推进。
首先,目前的地方博物馆讲解员存在讲解理念相对落后、专业理论基础不够扎实的情况,这导致社会上大众群体对博物馆的存在作用认知出现偏差,许多人认为博物馆只是负责收藏、管理文物标本,并进行简单地陈述说明,基本上对博物馆的讲解工作内容与功能没有明确的认识,这就说明了当前讲解工作在博物馆中的地位并不突出,或者说它对于游客大众的影响力并不大,导致游客往往会忽视了讲解工作的存在。实际上这是不利于博物馆教育事业的发展的。
其次,讲解人员存在综合素质表现薄弱的情况。他们无论从外在形象、语言、讲解技巧和内在气质等等方面都有待提高。某些讲解人员没有将讲解工作视为是一件神圣且庄严的事情,不具备较强的讲解综合素质与奉献精神,对博物馆讲解工作缺乏深入地认识,不能理解在新时期博物馆业务中,讲解工作在博物馆教育中的重要意义,导致工作的疲态,缺乏业务提升、业务钻研动力,同时工作态度不端,进而出现讲解业务能力不高、应变能力较差,讲解内容千篇一律、语言表达不生动、致使游客讲解听厌的情况,使讲解教育工作失去其应有意义[1]。
第三、博物馆的讲解内容相对薄弱匮乏,讲解过程中严重缺乏与游客观众之间的相互互动交流机制,特别是讲解人员不会与游客进行有效沟通,在讲解语言艺术与技巧方面相对欠缺,所以在历史文化知识的传递方面也相对生硬。匮乏无解的讲解内容及单一的讲解技巧不仅不能为展览加分,反而会使展览失色,观展过程中游客的个性化需求不能得到满足,讲解工作的教育意义也就此丧失。
博物馆承载着思想文化宣传、道德教育的重要责任使命,所以他们必须要建立一支素质优秀的专业讲解团队,从以下三大方面思考博物馆讲解工作的未来发展优化途径。
博物馆中所有的文物文化内容都需要通过讲解人员的口中讲解出来,所以博物馆讲解团队需要实现专业化发展,不断提高团队业务素质水平,调整文化宣传机制与功能,发挥个人讲解技术优势,打造专业化讲解技术团队。在为博物馆打造专业团队之前,需要做好讲解人员的招聘、培训与建制工作,以下结合两点展开分析。
首先,博物馆必须严格把控讲解人员的“准入关”。它需要讲解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身心素质、道德素质和文化素质,这是所有博物馆系统都公认的讲解人员基础条件。同时,考虑到博物馆讲解工作的知识性、专业性与艺术性要求,在招聘讲解员过程中还要根据不同博物馆的实际馆情提出相应的招聘考核条件。总体来讲,当前许多博物馆的招聘考核条件主要包含了基本要求和特殊要求两项:例如德才兼备中还要以德为先,应聘人员必须首先具备端正的品行,然后再谈学历、专业以及身体条件。同时也会对应聘人员的年龄、学历、专业条件作出要求。另外在特殊要求条件方面则要求应聘者具有普通话二甲以上证书和一定的英语口语能力,且有一技之长为最佳。当然,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与沟通能力也是博物馆对应聘人员的基本要求,它可为博物馆塑造良好的公众形象。所以说,博物馆在招聘解说人员时提出了诸多要求,它让博物馆的“准入关”拥有了一定高度,这也是打造高素质专业讲解团队的重要基础。
其次,要培养训练讲解人员的讲解能力,这是因为大量地方博物馆面向游客免费开放,所有游客数量明显激增,新时期博物馆的使命已随着大众的文化需求发生变化,此时讲解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应变能力,在讲解方面也需要加入更多即兴讲解内容。例如要本着历史文化还原的态度和对游客负责的态度来展开解说工作,将最丰富的文物背后历史故事挖掘出来,并客观、真实、鲜活且可信的加以讲解,带领游客共同见证历史文化的变迁。尽管说当前博物馆内的智能化辅助服务设备越来越多,各种设备通过高科技技术将历史文物生动且逼真的展示在游客面前,但是讲解人员的历史讲解部分依然无法有人替代,讲解人员反而要将存在于现场的文化知识碎片整合起来,考虑从全方位角度展开讲解工作,实现内在文物与外在景物的有效结合,并为讲解人员建立一套机制严格且高水准的考核评价培训机制,时刻动态监督并反馈讲解人员的工作能力变化情况。
当前在新形势下,博物馆的一切机制都发生了改变,这其中也包括了讲解工作机制,契合当前的博物馆文化教育发展传播需求,讲解人员应该打破固有常规,首先实施双向讲解。双向讲解中“双向”是指讲解人员与游客之间产生互动。它非常注重对游客的现实需求与情感体验挖掘,是对传统讲解人员工作机制的突破,就像课堂教学一样,这种“双向”机制所建立的以讲解人员为主导,以游客观众为主体的双向互动机制,二者的关系平等,例如可实现平等的交流对话,在平等交流中向游客传授历史文化知识内容。具体来讲讲解人员要做好3点工作:首先,讲解人员必须心中有数,通过大量讲解工作之前就归纳好的预约信息了解游客的基本情况,例如他们的文化层次、工作性质和参观目的等等,做到因人而异改变解说策略。即通过掌握参观游客的构成需要做到讲解内容有的放矢。在面对文化层次水平偏低或者不了解相关历史文化的游客要做到深入浅出讲解,保证所讲解的语言是普通游客能够听懂的;在面向文化层次较高的游客群体则要讲解一些深层次的历史文化背景,同时可采用一些专有名词术语,保证讲解过程有文化内涵有深度,激发游客观众对文化历史的研究欲望。客观讲,这种双向讲解更像是一种“因人施讲”策略,但无论是面向哪种文化层次人群,讲解人员都必须跳出传统“照本宣科”的讲解窠臼,在讲解中湿度做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动静结合、能收能放、借助各种穿插问题与情境创设为讲解内容铺陈开路。
其次,讲解人员要善于收集和消化来自游客的反馈评价,因为游客是讲解人员讲解工作最好的评判标尺,所以他们所提出的建议和意见讲解人员一定要广泛接受,通过评估甚至采纳某些意见建议,以提高自身的讲解工作水平。
第三,讲解人员要适当增加讲解工作其趣味,大力推广演示讲解。例如讲解人员就可采用情景模拟和大量的肢体表情动作辅助讲解内容,让游客观众耳目一新,留下深刻印象。比如说目前某些国内博物馆就专门在讲解工作中穿插了文艺演出内容,像西柏坡纪念馆的打竹板表演配合情景讲解对话,直接将游客代入到当地生动、形象的历史文化氛围中;东莞展览馆每季度都会开展莞邑论坛现场学术教学,从专业角度吸引更多专业文物研究人士来馆学习。这些五彩斑斓的博物馆演示讲解形式极大程度吸引了游客来馆参观,实现了博物馆讲解工作水平的有效调整与优化[2]。
教育和宣传历史文化知识永远是博物馆的第一使命,而讲解人员正是这一使命的承载者,他们必须要通过不断学习、创新丰富自身专业讲解水平,探索更多讲解方式,拓展讲解层次与讲解内容,让博物馆真正成为城市民众所追崇的第二教育课堂。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