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5
陈 孚
(扬州大学社会发展学院,江苏 扬州 225100)
1)学科馆员建设。学科馆员在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中占据着不可替代的地位。龙雪梅认为,近年来我国双一流高校图书馆虽然在招聘时加大了对高学历人才的吸纳,但其中符合学科馆员要求的人员数量仍不够充裕。陆莉认为学科服务对学科馆员的综合素质有着较高的要求,包括自身的专业背景、图书情报专业能力等,同时大部分“双一流”高校图书馆都格外重视学科馆员自身的学历条件。
2)学科服务平台。学科服务平台是输出学科服务的主要阵地,建立健全优质的学科服务平台是图书馆顺利提供学科服务的前提条件之一。孙杨等学者认为学科馆员的日常工作可以依托学科服务平台得到更加便利的辅助,借助网络广大师生可以实现足不出户就得到优质的学科服务。学科馆员的基础性工作如参考咨询等可以依托学科服务平台得到实现,广大师生在需要学科服务时也可以直接通过该平台发起。
3)学科资源建设。资源建设一直是图书馆建设中的最基本工作,高校图书馆在开展学科服务的同时,其信息资源建设也应该满足学科服务的需要,使其资源建设成为与学科服务相匹配的学科资源。韩丽风指出按学科统筹资源建设有利于在优化资源配置的同时侧重学科资源专业化建设。并认为由于学科馆员自身所具备的专业素质及其工作经验,如果学科资源建设融入学科馆员的接洽,则将对文献资源配置的合理度大有裨益,并且进行专业研究的教师和研究生群体将会得到更精准的服务。
1)组织机构、管理体制不健全。目前我国“双一流”大学图书馆的学科服务大多不具备专门的组织机构,缺乏集中的领导也带来了人员管理涣散的结果,只有少部分“双一流”大学成立了独立部门开展学科服务,如复旦大学图书馆就单独设立了参考咨询部,如电子科技大学单独设立了学科服务部等。王芳等学者强调建设图书馆专业学科服务队伍极其关键,随着用户信息需求的逐步增多,一个学科馆员对一个院系或一个学科馆员对多个院系的弊端愈来愈明显,高校图书馆开始在反思自身的同时,应考虑如何利用团队的形式支撑学科服务,以使学科服务的作用最大化。
2)学科馆员人员不足、综合素质不高。陈红艳指出,尽管我国“双一流”高校图书馆都已推行了学科馆员服务,但由于学科馆员数量有限、学科馆员专业素质参差不齐,导致其工作成效无法显现,严重影响了学科服务工作的深入开展。万文娟认为目前“双一流”大学图书馆的学科馆员设置主要存在两个不足,一是学科馆员量上的不足,目前我国“双一流”高校的馆员中,学科馆员的占比微不足道;二是学科馆员质上的不足,大多学科馆员没有对其他的学科进行过系统学习,从而知识储备不足,无法提供高质量学科服务。
3)考评激励机制不完善。万文娟指出大多数双一流高校的学科服务不够深入,依然局限于参考咨询等基础工作。潘香岑指出健全的考评制度是学科服务顺利开展的必要条件,通过调查发现,绝大部分“双一流”高校图书馆并未建立针对学科服务的考评机制,从而不具备对学科服务的质量作出准确评估、从而按其质量高低给予奖惩的能力,并提出在当前克服唯论文、选取代表作制度的背景下,建立科学的学科分析考评制度是当前一项非常迫切的任务。
4)学科服务广而不精。陆莉认为“双一流”高校在建设其学科服务过程中,应该追求其学科服务的质量是否满足广大受众的切实需要。例如高校图书馆可以向其重点学科投入更多人力物力,在满足大部分师生学科需要的同时进一步提高其优势学科的学术水平,同时,争取切实为师生的科研活动提供更加精准高效的建议。其次,在服务对象方面也应明确重点群体,如为科研需求较大的教师和研究生群体提供更加优质的学科服务。
1)建立完善的学科馆员管理机制。万文娟指出学科服务的高效运转离不开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开展学科服务需要在高校的统一部署、学院的积极配合下成立统一的组织管理机构,如学科馆员工作组,工作中需要加强与院系、图书馆其他各部门的沟通,具体职责包括制定宏观规划、建立学科馆员绩效评估机制,评估学科馆员服务质量,组织宣传和服务调查活动等等,致力于形成组织完备、细致合理、考评高效的管理机制。
2)组建高素质的学科馆员队伍。陆莉认为各个高校图书馆有必要创建独立的学科馆员服务团队,从而避免人员涣散的局面。唐淑香认为学科馆员是决定学科服务质量的最重要的因素,高校图书馆应保证学科馆员人数充沛,从而有足够数量的人员组建一支优秀的学科馆员队伍,同时在人才引进时应格外重视学科馆员的学历是否够格、是否具备其他专业的相关背景、学科馆员自身综合能力等关键要素。
3)构建科学合理的绩效激励体系。优质的学科服务离不开绩效评估体系的激励,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估体系有利于增加学科馆员的热情和动力,增加其工作过程中的价值认同和自我成就感。唐淑香指出学科服务绩效评估体系既是对学科馆员综合能力的衡量,也是真正对学科用户负责的途径。唐淑香还建议建立学科服务评价机构,建立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刚性指标和柔性指标相结合的综合指标体系。
4)深入精准化学科服务。学科服务不能仅仅局限于基础性工作,而应本着满足用户科研需求的目的去尽可能地提供深层次学科服务,例如尽量提供更多的增值学科服务去支撑广大师生的科研和学习,又如在合适的时机向科研群体普及知识产权教育等等。邢娟娟提出高校图书馆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应当充分利用大数据去分析识别用户的精准需求,并且针对用户需求通过人工智能技术提供精准化服务。
近年来,我国“双一流”高校图书馆在推动学科服务发展方面已经做出了一些积极的探索,但目前仍存在诸多方面亟待加强、改进和完善。继续深化学科服务是未来学科服务建设与发展的重点,也是创新图书馆服务模式的重要路径,与此同时,在“双一流”背景下高校图书馆更应针对学校重点需求打造优质的学科服务,从而为该校师生的科研事业助力。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