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图书馆智慧管理与空间服务创新探讨

时间:2024-04-25

何婷英

(温州大学图书馆,浙江 温州 325035)

从2003年芬兰奥卢大学提出智慧图书馆(smart library)概念以来,智慧图书馆的发展,先后经历了信息化管理时期、数字化管理时期、数据化管理时期。其中,数据化管理即是现阶段所说的智慧管理。智慧管理的重点集中于以用户为单位,通过打造智慧服务系统平台,在用户与图书馆之间构建“交互模式”,旨在满足用户的个性化图书使用需求。所以,智慧管理与空间服务在智慧图书馆建设中,属于一体两面的关系,做好图书馆智慧管理有助于提高空间服务;反过来,提高图书馆空间服务创新水平,有利于进一步增强图书馆的智慧管理能力。

1 新时期智慧图书馆建设概述

1.1 新时期图书馆智慧管理建设需求

从建设需求看,我国社会化图书馆与高校图书馆均面临着图书资源进一步开放与共享的问题。从国外智慧图书馆建设经验看,已经通过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将智慧管理与空间再造进行了结合,实现了以智慧服务系统平台为基础的人文服务目标。比如,澳大利亚吉隆公共图书馆,通过咨询服务、数据管理服务、社交协作服务、技术支持服务、劳动力孵化服务、创意制作人服务等,创建了社交体验中心、问题共享中心、人文实验中心、劳动力中心等图书馆空间服务产品,完成了对公共图书馆资源的多元化应用。其它国家的图书馆也根据自身的智慧管理需求,完成了对各类“创客空间”、“创意空间”的建设。根据现阶段的研究成果看,欧美主要发达国家的智慧图书馆,主要包括了完整的规则体系、项目化的空间服务产品、智慧化的管理平台、个性化的服务技术等。所以,从智慧图书馆建设需求方面看,首先需要达到发达国家发展水平。

其次,国内智慧图书馆的发展,从2010年已经进入建设阶段,至今已经建设了图书馆信息管理系统,初步建成了可进行PC端与移动客户端互动的数字化图书馆,能够满足一般的在线查询、借阅、下载等功能。但是,在分析与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方面,缺少多样化的空间服务产品。而且,在图书馆数据化管理方面,数据库建设工作推进较慢,对于用户数据的实时采集、快速抽取、有效分析、报告利用等各个方面的建设,仍然比较薄弱。比如,在管理层面的许可、工具、安全、导师资源的配置与细化;在空间服务层面咨询服务、数据管理服务、社交协作服务、创意制作人服务、劳动力孵化服务、数据素养培养服务等方面的服务专项化能力相对较弱。加上对于管理、功能、技术等未采用系统性的智慧管理与配套性的空间服务创新相结合,所以,导致了图书馆管理整体发展不足,局部发展不均匀等问题。

1.2 新时期图书馆空间服务创新必要性

由于智慧管理与空间服务密切关联,具有一体两面、互相促进、交互关联等多重关系,在分析智慧管理需求时,需要考虑到空间服务设置问题;在探讨空间服务创新必要的时候,则要预设系统性的智慧管理前提。简单讲,空间服务创新需要以智慧图书馆的智慧服务系统平台为前提,在此技术支持下,再进行图书馆空间再造处理,满足其新时期各类用户的个性化需求。

比如,总体经济体系建设时期,我国在金融业、制造业、农业、服务业中,推进了产业结构调整,实施了系统性改革,产生了较好的改革成果。在这种社会各行各业大变革之际,社会化的劳动力素质与企业对劳动力的需求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为了促进社会就业,公共图书馆、高校图书馆,均应该充分开发自身的资源,扩大资源利用率与利用方式,使其成为满足社会化劳动力素养培养的重要机构之一。除此之外,图书馆空间服务离不开智能云平台、个性化技术服务平台的支持,也需要构建多样化的空间服务模式。所以,在总体经济体系建设新形势下,图书馆空间服务创新已经变得十分必要。而且,透过这种创新能够使图书馆资源获得有效开发、挖掘、利用。

2 图书馆智慧管理创新实践分析

现阶段,应该根据现有信息管理系统、数据化管理体系资源,以图书馆数字化管理作为创新实践基础,推进智慧管理工作。目前大多数图书馆的智慧管理创新实践经验表明,运用大数据技术建立智慧图书馆,应该以“数字化智能技术支撑”为基础条件,先将“空间功能分区”与“数字人文服务规范”、“个性化数字人文服务系统”、“智能安全防护系统”关联起来,再将其与“大数据资源平台”进行通信连接,能够达到智慧图书馆数字化智慧平台建设目标,提高图书馆智慧管理效率。在操作方面,一般可分为三个步骤进行操作。分述如下:

2.1 以数字化智能技术为基础

需要配置通信基础设备、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技术,为图书馆智慧管理提供数字化智能技术支持。当前这方面的技术相对成熟、应用范围相对广泛、引进成本相对较低、运营管理相对复杂。对于技术薄弱的图书馆,建议直接采用社会化合作的方式,通过与信息技术公司合作的办法快速完成技术搭建。高校计算机网络建设已经基本完成,在技术研发与技术实践方面优势较大,容易实现。

2.2 配套实施子系统优化升级

一方面,应该从制度层面出发,对数字人文服务规范进行明确,为智慧管理提供制度机制层面的运营环境保障。包括身份验证、许可条件、使用规范、技术提供、费用明细、空间清洁、安全程序、知识产权等。另一方面,制度规范条例的明确化,有助于在基础空间资源、导师资源、经验馆员资源、针对性软件资源方面,推进资源有效配置,从而建立起以用户需求为准的个性化数字人文服务系统。另外,为了保障服务规范、服务系统的有效性,应该设置智能安全防护系统。具体操作中可以按照智能监控系统、安全维护系统、智能报警系统、智能应急系统进行具体设置。比如,在智能监控系统的设置方面,应该做好RFID出入口控制系统控制、视频监控系统控制、电路监控系统控制。对于安全维护系统的设置,应该注重线路检查的智能性、监控设施检查的智能性、数据化维护的实时性。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图书馆存在各类潜在的隐患与风险,为了有效化解此类问题,应该按照智慧管理需求,在报警系统、应急系统方面做好智能控制。具体而言,电路、防盗、数据安全的报警十分关键,应该重点进行数据化管理。为了使报警系统与应急系统相并行运作,则应该注重断电方面的智能应急控制,与数据备份方面的应急管理。

2.3 建立大数据资源管理平台

需要根据馆藏资源、用户信息资源、数字技术资源、商业信息资源,建立大数据资源管理平台。具体而言,现代图书馆已经完成了电子图书或数字图书转型,纸质书、电子书、云端资源相对丰富,为了有效利用此类资源,需要将其与用户信息资源关联起来,搭建应用路径。比如,在用户身份验证、用户资料等资源基础上,利用软件协议、软件教程、行业信息、商业关系网等,可以使馆藏资源与用户使用之间达到利用效率最优化目标。简单讲,一方面,用户信息资源的积累与完善,有助于商业信息资源与数字技术资源配置后的用户需求分析。另一方面,图书馆借助馆藏资源在用户信息资源方面的使用情况,也能够进一步优化自身的馆藏资源,进而建立起一种新型的“图书馆——用户”、“用户——图书馆”的交互模式。从而在根本上化解信息交易不对等、信息交易成本过大等难题。

3 图书馆空间服务创新实践分析

数字图书馆向智慧图书馆的转型升级过程中,智慧管理与空间服务十分关键。在智慧管理方面的建设,十分强调智慧管理的系统性、智能性。在图书馆空间服务创新实践中,则将重点设置在空间再造、智能服务模式创新两个方面。所以,在实际的图书馆空间服务创新实践中,应该尽可能将系统性的智慧管理与配套性的空间服务措施结合起来。下面从空间再造、智能服务模式创新方面展开具体讨论。

3.1 图书馆空间再造

首先,在智慧图书馆建设中,应该对图书馆的智慧管理目标进行精准定位。然后,再根据智慧管理目标,针对图书馆空间再造问题研发设计一些具体的空间再造方案。比如,现阶段大部分图书馆在空间再造项目产品的生产建设过程中,主要按照空间功能分区的办法,实施功能分区空间资源建设、多元化服务内容建设。比如,智慧图书馆在实际的空间再造实践中,将用户个性化与空间个性化资源建设进行了对应,在不同的空间功能分区中,强调了智能操作的便利性、空间分区的模块化。以智能操作便利性为例,整体空间再造中,按照中心到外围的基本思路,先在中心空间设置数据管理平台。再按照不同的功能空间分区,设置子系统管理平台,这样,每一空间分区的智能操作,均能够获得满足,并透过中心空间数据管理平台,快速实现相关数据的采集、抽取、分析、生成报告、分发报告等程序,达到在线快速服务目标。

其次,在具体的空间再造中,主要是按照标准化设置的办法,先进行空间分区;再进行功能分区。最终形成针对功能空间的分区目标,即每一个图书馆功能空间,均能够满足其多元化的服务目的。比如,将某个图书馆内空间区分为若干功能空间:A空间以咨询服务为主;B空间以数据管理服务为主;C空间为创客或制作人服务;D空间为社交协作服务;E空间为劳动力孵化服务;F空间为数据素养培养服务等。此时从A到F的空间均采用标准化的资源配置,包括桌、椅、信息设备等。那么,任何一个功能空间,均可以替换掉其它功能空间。所以,功能空间的精准区分与资源标准化配置,在实质上有利于将变化因素调整到具体的服务内容层面,推进智能服务模式创新。

3.2 智能服务模式创新

智能服务模式创新是智慧图书馆空间服务的核心部分,成功的模式可以提高图书馆资源的利用效率,扩大其 营利空间。比如,以空间再造为前提的数字人文服务模式、以智慧图书馆智慧管理为主、配套实施智能服务的“馆员+Eu图文小管家”模式。由于功能空间区分中注重对“需求侧”的分析和对“供给侧”的改革,因而,在空间服务创新方面,往往由于对用户个性化需求的差异,会产生完全不同的智能服务模式创新。比如,在劳动力孵化服务功能空间中,其智能服务模式,重点强调信息资源的推送。在数据素养培养服务中,则会考虑数据分析技术、数据库技术的具体应用操作培训等。所以,在智能服务模式创新时,应该注重对“以用户驱动创新图书馆智能服务模式创新”、“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智能服务模式创新”等智能服务模式创新经验的吸收。

以数字化为基础的智能人文服务模式为例,需要将管理、功能、技术三大模块结合起来。比如,将数字化智慧技术平台、个性化技术服务平台,与管理方面的许可、工具、安全、导师资源结合起来,即能够通过功能空间分区,增强管理方面的资源配置效率。进而根据智慧管理系统提供分析结果,完成各项专项服务工作。需要注意的是,大部分图书馆在该方面的人才储备资源相对较少,为了解决导师资源配置不足的问题除了采用户馆员之外,还应该扩展一些有服务内容,如对于劳动力孵化方面的智能人文服务模式创新实践中,既可以增加技术操作训练服务,也能够根据实际的劳动力需求分析,在总体上开展素养拓展训练,推进不同功能分区之间的内容互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另外,智慧图书馆智能服务模式创新实践中,应该做好专项服务、综合服务的区分等。

4 结束语

总之,在人类社会演进过程中,信息技术的变化,一直推动着图书馆管理工作的持续变化。结合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智慧图书馆的智慧管理与空间服务之间存在的密切关联,通过这种关联,能够在智慧图书馆与个性化的空间服务之间建立起交互关系。尤其是智慧管理中应用了数据库技术与数据分析技术,可以根据用户的使用习惯,开发与挖掘用户潜在需求,并在智慧管理实践过程中,通过用户与智慧管理平台之间的持续互动,为用户提供新的服务产品。需要注意的是,在创新模式方面,应该注重管理层面、技术层面、功能层面的密切对应,保障智慧管理与空间服务创新中的资源优化配置等。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