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5
高春晖 胡忠平 姜 童
(1.滨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山东 滨州 256600;2.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医药管理学院,山东 滨州 256600)
人事档案是代表个人身份的详细“身份证”,客观记录和反映了个人学习、生活、工作、经历,家庭情况,社会关系以及个人德、能、勤、绩等方面的材料[1]。人事档案是事业单位从事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重要凭证和材料,与个人工资待遇、社会劳动保障、组织关系紧密挂钩,具有法律效用,也是单位选拔、任用、考核的主要依据。
1)保管单位的相对稳定性。事业单位由于其公益与社会性质,因此相对持续稳定,档案一般由单位组织人事或劳资部门储存和集中管理,职工个人隶属关系不发生变化,个人档案就不会转移。
2)保存方式的独立和连续性。事业单位人事档案,一般都采取单独立卷方式,“一人一卷”是主要形式,不得分开保管。同时随着个人履历的变化,要随时进行补充增加,确保连续和完整性。特别是严格要求了中间不能出现个人履历断档,否则档案失去佐证价值和使用效力。
3)档案内容的真实性和全面性。事业单位的人事档案,记录了职工真实、详细的个人履历,是单位安排职位,考察和选拔干部的重要依据,任何弄虚作假或篡改信息都将导致档案失效。档案必须“档如其人”“档即其人”。
4)动态性与保密性。人事档案具有动态性,随着时间推移,个人履历不断丰富,如在个人学历的提升、职务职级变化、单位记功、获奖或交流调动到上下级单位等情况,人事档案也要随着补充、调整,直到职工自然人身份的结束。另外,根据法律规定,人事档案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在一定范围内是保密的,不对外开放[2]。一些特定人员档案还有密级(绝密、机密、秘密)规定,必须严格遵守。
第一,是加强干部管理的重要途径。干部人事档案记载着干部的基本信息,是选拔任用和管理监督干部的重要依据。进一步加强档案管理真实性、完整性工作,是干部工作的基础和保障。第二,是提高干部工作水平的保障。人事档案详细记载了干部学习、成长的经历,反映了一名干部成才发展的过程与各阶段干部选拔任用的标准,加强人事档案工作,可以进一步深化组织干部工作认识,提高干部管理工作的科学化水平。第三,是参谋决策的重要基础资料。经验总结、规律认识都离开第一手档案资料,人事档案资料作为记载最完整的一手资料,在各个时期组织建设、人事管理中都发挥了积极作用,这些历史资料的积累,是国家、单位的宝贵遗产。
档案工作属于人事工作一部分,工作比较机械平常,更多时候需要严谨规范、按部就班,很难以出现亮点、特色。因此很多事业单位对该项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很多单位一把手甚至很少过问。
人事档案管理是一项专业性很强,但又复杂、枯燥的工作,特别是近年来推进档案电子化、信息化工作后,需要做大量基础性工作,很多单位人员捉襟见肘。另外,档案工作一般都要求专人转岗,但很多单位都由人力资源部门兼管,时间精力有限,限制了工作整体开展。
事业单位改革后,曾经不少全额财政拨款单位转变为自收自支或差额单位,单位财政情况不容乐观,因此很难在人员、设备、库房等的配备上进行完善升级,导致工作停滞不前。另外,随着时代进步,档案信息化、电子化工作全面铺开,但不少地区档案仍以纸质档案为主,电子化工作滞后,不仅储存成本高,还存在遗失、磨损等风险。同时,职工或群众检索使用也不够便利,程序繁琐。
规划化是人事档案管理的最基础工作,事业单页要进一步完善干部人事档案的收集、核查、借阅、保管等基础性、程序性工作;确保归档材料接收及时、准确、完整。进一步梳理人事档案接收、鉴别、粘贴、分类、整理、装订、上架等各个流程,确保过程完整闭环,程序科学严谨。特别是进一步加强干部档案审核,明确审核责任、审核范围、审核重点、时间安排、方法步骤,确保档案真实有效性,对因档案问题被记录在案,未查清前不得提拔或重用,通过高压 处罚问责进一步增强全体人员的规矩意识和法纪观念。
事业单位要结合自身实际,进一步修订完善人事档案的查(借)阅制度、材料收集等制度机制,创新工作举措,提升工作效果。这里可参照某地事业单位做法,该单位办理社会保险退休的业务,以往反复查借阅使用档案,容易出现档案材料丢失、涂改等现象,改革后只要持社会保险局退休档案管理中心开具的商调函,可以一次性办理转递档案手续,最大限度地保护档案安全,简化办事流程。值得学习。另外,在创新制度机制的同时,要进一步强化制度刚性与管理,一律公正对待不开绿灯,保证工作纪律性和原则性。
传统的人事档案工作以纸质文件材料为主,经常翻阅纸质的档案会造成档案寿命的缩短,同时严重影响了档案收集和查询效率。借助档案电子化,可以大大提高办事效率。查阅各类档案时,依托互联网和大数据支持,只需在电脑端根据检索条件输入对应信息即可获得相关的档案信息;同时,通过高清扫描仪等电子设备上传为电子档案,实现纸质和电子化双重介质管理,办理日常业务只需打印电子复印件即可,可减少原始纸质档案移动使用频次,提高档案保管的时效性、安全性与抗风险能力。最后,电子档案依托互联网与云系统,可为跨部门间的信息互通打下基础,助力“最多跑一次”改革,实现“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提高工作效率。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