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云南省玉溪市新平县彝族服饰文化初探

时间:2024-04-25

方永平

(云南省玉溪市新平县文化馆,云南 玉溪 653499)

1 新平彝族服饰文化的历史渊源

彝族是云南省玉溪市新平县人口最多的民族,据2020年末的统计数字为全县总人口数280455人,彝族 142119人,占50.67%。境内有鲁奎山、磨盘山、哀牢山、迤岨山等四大山系,四大山系中栖居着彝族的各个支系。清朝道光《新平县志》就载,早在周秦时期,栖居着彝族先民“西南荒裔”,清康熙《新平县志·沿革》中又载:汉,嶍貌蛮所居,唐,阿僰土蛮所居……又据有关史料记载可知,彝族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称谓。自周至战国时代,彝族先民活动地区居住着邛都、昆明、劳浸、靡莫和滇的部族。汉晋时期昆明人已居住于今滇池与耳海一带,晋以后,爨(cuan)氏大姓成为滇池地区,滇东北地区统治者,这些地区亦被称为“爨(cuan)地”,形成东西二爨,有东爨乌蛮和西爨白蛮之分。元以后被称为“罗罗”或“倮罗”。新平县源于滇西的元江流域,属爨(cuan)氏统治之地。可见,汉唐时期居于新平的“嶍貌蛮”、“阿僰蛮”与“昆明人”、“东西二爨(cuan)”都有着密切的渊源关系。

新平县彝族服饰中,特别是聂苏、腊鲁、车苏等服饰,至今还保留有远古爨(cuan)氏的痕迹。如:服饰中某些很古老原始图案,如:鲁奎山型中头饰中的大彩虹,磨盘山型服饰中围腰飘带上螺纹图案,新化乡纳苏支系服饰上凸字型的围腰及上边古老花饰图案,还有老厂乡车苏斜襟裳上的八角花和群星图案,都是汉、唐、宋时期彝族先祖们智慧结产物。

2 新平县彝族服饰文化的区域种类

新平县彝族服饰因支系、地域的不同可分为鲁奎山型、磨盘山型、迤岨山型、哀牢山型等四种。鲁奎山型:居于扬武镇一带,其头饰以一条宽约5寸许的头巾垫自额际向后缠绕,头巾外用各色布条镶成色调和谐的条形色阶,再加盖一块边角镶满银芝麻铃和各色缨穗的绣花头巾。耳饰为银环,手配银镯。上身着右衽襟衣,有小衽边摆和长至小腿的尾摆。小衽边摆沿腰际从右向左绕一圈后打结,并加裤带缠系固定于上衣,绕过腹际处还可以盛小镜子等类饰物。尾摆平时上折别于裤带处,形如搭袋,跳舞时放下,随着舞步的旋律翩翩摆动。胸前小腹上方缠一条绣有各色精美图案的围腰,缀满各色缨穗和银泡的腰带绕至身后沿腰部下垂。两袖中部至袖端均以绣有多种花样的布条镶边成环。右挂缀满银泡、银芝麻铃的数条银链。下着黑色大管裤子,脚穿绣花布鞋。磨盘山型:位于扬武镇、平甸乡、古城街道等地,磨盘山型的彝族妇女,以一块两端乡有精美花样的蓝布为头巾,缠带时中部对齐额际,后绕打结,将两巾端别于两耳后上方。两截刺绣精美的巾角,宛如两支精嫩的鹿角伸出脑后,身饰跟鲁奎山型大致相似……只是做工精美、刺绣的花样、银饰配备等制作工艺略有差别。迤岨山型:迤岨山位于红河西岸,上接楚雄双柏,东连峨山县、易门县及绿汁江沿岸,新平县新化乡、老厂乡、平甸乡均属于迤岨山系,此地自古以来栖居着纳苏、车苏、聂苏、山苏等彝族支系。因此新化乡、老厂乡型服饰就归为迤岨山型服饰中。新化型服饰:居于新化乡与平甸乡、老厂乡,峨山县接壤处的村均服饰相同,此一带的彝族服饰都为纳苏服饰。其服饰为头缠一条一米有余的白色或五色编织巾,身着右衽襟裳,胸围是一块呈“凸”字型围腰,上面镶嵌有各色精美图案,外加蝴蝶、小鱼等精致饰品的银饰。下身着小管裤,上边有三道精致花饰图案,脚踏花布鞋。老厂型服饰:老厂型服饰有两种,以老厂乡的保和、苛苴、太桥、竹园村(今区划调整归并戛洒镇)一带为聂苏;老厂的转马都为车苏。聂苏彝族服饰,以一条长约米许、宽为20厘米的黑色或蓝色布条为头帕。岶端绣有各色花样,镶有数百颗银泡。缠绕时,以五色编织巾为底固定发辫,用巾端盖住头顶,收拢包紧,将镶满银饰的巾角缠紧后沿左耳后下垂,另一端别于包巾内;耳饰为银环,身着右袵襟有领短衣,胫部围一串芝麻铃。袖中及袖端均镶有绣花边条,胸戴镶花围腰,下着小管裤。车苏服饰,其头饰是一块绣有各色花饰长约32cm、宽约15cm硬布块及布条组成,上边绣有滕蔓、花朵、图案等,另外还缀满了银饰。其服饰是右衽襟裳,斜襟上呈现“厂、凹”两个图案,由11个不同色调的线条及色块组成,这些色块中绣有八角花、波纹、蜻蜓、山峦、星辰等组成,色调以蓝、黑、红、绿为主,无后摆……形成一套跟其他彝族支系迥然不同车苏服饰。山苏人服饰,彝族山苏人服饰多数已趋向于彝族聂苏,目前只有新化乡老五斗村委会的营盘小组还完整地保留两套,服饰花纹、花饰、银饰式样简朴,制作简陋,色泽以深蓝色为主,饰条黑白相间。哀牢山型:属彝族的腊鲁支系,其头饰绕一条长约丈余,宽约一尺的青布包头,形如黑色斗笠。身着右衽襟衫,外套青色对襟短袿,以一排雪亮的银纽为扣。前戴一块“凸”字形围腰,绣有各种精美图案。上方边缘镶有无数银泡,中部缀一排银芝麻铃,两边及下端以寸许为间,镶两排银泡。以无数条银链系在上方的两菱角上。沿胫下挎,两端也以银链为带,向后扣于腰部。正面观之,整块围腰银光闪闪。其袖管小而紧,中部及袖口绣有各色花饰,与胸前的围腰和谐对应。下着青色大管裤,有时也披一件羊皮领褂。

3 新平彝族服饰文化的深邃探究

针对新平县的彝族服饰,笔者认为主要蕴含着如下文化内涵,源于彝族的哲学、宗教、美学、习俗等方面的特有文化。尚黑,因彝族人喜着黑色服饰,并以黑为贵为美……追遡历史,唐宋时期彝族被称为“鸟蛮”。彝族自称“诺苏、纳苏”,其“诺”与“纳”在彝语古籍中就有黑色之意,彝文史籍《彝族源流》称“深邃三十三层地,成于黑色圆圈”。彝族人用黑色代表人类与地永不分离。而黑白也显示彝人之间等级,从服饰也区分出老人、年轻人之间界线;尊虎,古时彝人曾以虎为图腾。彝族也自称为(逻逻)虎族,南诏的父子连名制中就有细奴逻、逻盛、盛逻皮、皮逻阁、阁逻凤……其中逻就是老虎之意。所以“虎”是彝族们祖祖辈辈敬仰、崇拜之物……所以虎的意象、虎的纹里、虎的颜色都显示于彝族的服饰中。敬火,火是彝族人的敬仰之物。彝族人认为,火是圣神的象征,也是吉祥物……火永远与彝族从古至今相伴相随,因此火镰纹也是彝族服饰中的主要图案。崇武,崇武是彝族的重要民族性格。彝族人以骁勇善战,英勇不屈而著称。崇武体现彝族向上进取的精神,在远古蛮荒时代彝族以征战、垦荒、巡猎、械斗而著称;其战袍色泽、花饰加之战刀都别具风格与特色。他代表彝族人强悍与英武。

4 结语

云南省玉溪市新平县彝族服饰,经历了史志发展上的漫漫长河,是彝族先祖们的智慧结晶。彝族服饰演变从原始莽荒时代的草帘、树皮遮羞,至汉、唐、晋、宋的麻衣、土布到能着色染织,最后展现智慧绣出精工、雕饰的各色花朵、山川、河流、日月星辰,承载了彝族的历史文化和人类进步的轨迹,值得广大群众文化工作者深入挖掘和整理,全力推进新时代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