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高校思政课实践育人协同体系建设路径探索

时间:2024-04-25

刘怀东

(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河南 南阳 473061)

高校思政课实践育人协同体系的建设是实现教育现代化和教育适应时代发展需求的必然要求和结果,想要实现这一目标,一方面需要加强各级部门之间的交流沟通和协作,进而达到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实现资源最大化共享,进而引导当代大学生积极参与到社会实践中去,真正掌握通过实践来对所学的思想政治理论进行检验和证实,并在实践中学习和积累社会经验与生存能力的习惯与方法,最终将教育“授人以渔”的教育理念与目的进一步得到贯彻落实,最终实现教育力量的真正发挥,使得高校人才输送取得突破性进展,为社会进步与发展提供更多高素质人才。

1 实践育人协同体系建设必要性

1.1 迫切性

就高校思政课特殊涵义方面来讲,学校需要通过其系统的教育方式和内容,把大学生培养成为具备正确的社会价值取向,能够适应社会发展需求新道路的新人。就高校思政教师需求方面来讲,高校思政教师必须具备极强的专业技能和思想素质,在实现对党的相关政策政令、路线方针等宣讲的同时,重视和加强对高校大学生的时代性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学生培养积极的思想政治意识和素养。就高校思政教育教学理念和方法方面来讲,当前我国高校思政教育方面和理念存在很大的问题和欠缺,方式方法极为单一,也依旧重视传统教学方法的沿用,因此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存在极大的欠缺,也没有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指导和实践体系来引导学生进行相关的人生道路实践,学生发展过程中的实际问题便得不到更好的解决。然而真正意义上的关系思政教育必然要借助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来实现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升,通过全面系统的教育来引导学生学会积极热情的探索和解决问题,通过与社会发展紧密相关的实践活动来加强学生的自身实践,达到学生德智体美劳共同发展的目的,在这些方面的欠缺就使得高校思政课实践育人协同体系建设成为当前高校思政教育亟待完善和解决的问题,这也是高校思政课实践育人协同体系建设的迫切性 体现。

1.2 必要性

教育教学体系是一种完整教学系统,各参与部分之间关系紧密,并以实现协同发展和综合发展作为机要和目的,但这一体系运作中存在着极大的问题,相关的体系改革和建设就显得极具必要性。首先,以高校辅导员为首的高校教学辅助教师,除了从事教育辅助作用,还承当着高校思政教育的作用,但是实际发展现状是,这样的思政教育工作安排使得高校辅助教师工作管理和思政教育体系剥离,深层次的思政教学工作得不到实现,因此高校辅助教师与高校思政教育的关系是不容忽视的,需要高校辅助教师及时与高校思政教师沟通联系,共同促进学生进步。其次,当前高校思政课内容学习与更新都是极具时代性的,因此思政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必须重视自身实践能力的提升,还应该建立起完整的思政教育长效机制,实现教书、实践、科研、管理和服务育人五位一体的育人系统,并不断转变教学模式,加强学生的实践教育,最终从根本上实现思政教育的目的与优化。

2 实践育人协同体系建设路径

2.1 教师方面

高校思政课实践育人协同体系建设过程中教师的作用和地位是不可或缺的,一方面坚定的引导学生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信仰,另一方面担负着实现学生全面综合素质发展的职责。

2.1.1 提高教师主动性

由此可见,高校思政课实践育人协同体系建设的根本是教师。教师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自身发展的信仰,这样才能够为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真理传授奠定基础。教师还要在此基础上不断地进行自身思想政治素养的提升,学习和挖掘极具代表性的红色文化,并通过各类典型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典范,来引导学生学习和解读当代思想政治理念,学会用辩证统一的观点去看待当前社会存在的问题和难题。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坚定不移的跟随党和国家进步与发展所采取的各项政策法令,通过学习和正视社会发展的热点与难点,通过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和意识,通过其针对性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高校思政教育的紧密结合,做到政治理念走进人群,深入人心。

2.1.2 实现观念融合

教师应该及时对教学内容与方法进行革新与借鉴,根据不同专业学生的发展特点来进行教学方案设计和执行,根据专业特点将思政教育与专业课教育紧密衔接,引导学生在进行专业课实践的过程中达到对思政课的学习,最终实现高校大学生职业技能和思想素养的双重提高。首先,要实现思政课实践育人协同体系建设,思政课教师在教学内容设定时必须及时有效的跟专业课教师进行沟通交流,制定能够实现双方协同发展的教学内容大纲,并据此来进行相关教学内容实践活动的制定。其次,在已有教学方案与计划的基础上将二者进行融合,让学生在专业课实践过程中实现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认同,并在这一过程中潜移默化的养成良好的思想政治素养。

2.1.3 加强沟通协调

早在2017年时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就颁发了高校思政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新条令,旨在要求通过将思想教育与全面教育相融合,并将其置于教育教学所有环节,以此来建立完整的长效教育机制,并以实现思想教育的教育过程和内容全覆盖作为教育改革目标。而想要实现这一改革目标思政课教师还需要重视自身与高校辅助教师和专业课教师之间的交流沟通,并在党团建设、班风校风建设和校园文化发展建设等方面及时参与和提出整改意见,在思政教育与班级学校整体建设的过程中,实现二者融合,并引导学生在这样的思想教育环境中学习和生活,让高校思政教育实现全方位和立体化。

2.2 学生方面

尽管近年来国家教育改革力度越来越多,传统的教学观念与方法却依旧根深蒂固,学生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虽然得到一定的凸显,学生自身对教学主体地位的认知还存在极大的偏差,在这样的前提下,想要通过学生自主实践来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是存在很大难度的。因此,相关的教育改革也是必不可少的。其一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来提高学生的自主实践能力。像当前高校比较普及的学生会管理,就可以让学生和学校共同进行教学管理,相关管理工作就能够很好地将思想政治理论转化为学生实践。其二通过社会渠道来实现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学生就能够更为真实和广泛的接触社会事务,学生的经验和能力也能得到锻炼与提升[1]。

2.2.1 志愿服务路径多元化

除了已有的教育实践途径,学校还可以选择一些学习和社会服务相结合的思政教育志愿服务方法来提高高校大学生思政能力和水平,像支教、医疗援助等,使得实践内容更趋于多样化和形式化,让大学生从志愿服务中探求,力量和实质,学校、教师和学生还可以通过创新来拓宽志愿服务渠道,引导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通过将志愿服务与社会实际相结合的办法,也能够让学生更好地融入到当前的社会环境中来,从现实中体悟生命的存在价值,学会珍惜眼前的成长和教育机遇。社会志愿服务还可以让学生的眼界得到拓宽,通过各类志愿和爱心活动,让更多弱势群体受益,引导学生和社会群体养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实现社会的稳定和和谐发展。

2.2.2 参与社会实践活动

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就要求高校大学生积极参与到社会事务中去,发挥服务社会的与事人员作用,让大学生通过社会实践创新和摸索出可以高效解决各类社会事务和社会问题纠纷的途径和方法,并把实践的重点置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去,关注人们的工作生活和健康发展等问题,例如走进街道办事处或居委会,这样最为接近民生的基层单位工作内容精细却不广泛,很多内容处理极为复杂艰涩,就能够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社会实践经验,也能够让高校大学生真正意识到服务社会的本真涵义[2]。当然,无论参与哪种社会实践,学生都应该具备一定的思想政治素养,思政教师与高校辅助教师也应该及时做好指导和引导作用,在对学生的培训和监督中使其能够得到实践能力的 提升。

2.3 学校方面

2.3.1 教育机制和观念创新

思想政治教育一直都是影响学生思想教育发展的关键课程,当前高校都在进行协同体系构建,力求促进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进步与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延展性和丰富性也要求高校必须将职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会贯通,因此想要实现这一体系的构建与完善,必然需要学校的全力支持。首先,学校管理层级必须以此为己任,做到职责清明,分工明细,建立有担当、有谋划且重视实践的核心领导部门,也只有这样才能够帮助更多的学生融入和适应社会,现代化的教育模式也才能够应对多变多挑战的现实社会,学校教书育人的职责才能得到保证和体现。其次,各级教师和高校辅助教师也应该及时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方法,学习和引进新型的教育观念和方法,让学生实践走进学生学习和生活中,实现教育体系的优化和完善[3]。

2.3.2 重视和鼓励自主创业

教育中心是以德育人,这要求学校这一教育主体必须要根据社会发展的现状和实际来进行教育观念和方法的变革与创新,使得教育理念与社会需求进行结合,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理解和领悟社会思想政治的内涵,并在此基础上实现经验积累。还应该在各机构的有效配合下让协同育人的理念和体系成为高校思政教育的常态,最终从思政教育的普遍性和任意存在性中促进学生的全面进步和发展[4]。另外,当前是需要创新和鼓励创新的时代,高校思政教育的发展也应该紧抓这一时代脉搏。一方面国家相关部门在思政教育创新方面应给于大力的支持和扶持,并通过技术指导等方法来提高创新能力和水平。一方面在创新内容和培养模式方面,相关部门也应该及时进行更新,让创新内容和方式能够最大限度的与当前的社会发展现实相匹配,学生的专业能力得到提升的同时,社会实践综合需求能力也会进一步得到提升。一方面,定期不定期的高校创新比赛等活动能够学生实践提供更多的机遇与可能,也能够积累更多的创新经验。另一方面,合理有效的创新奖励制度能够一定程度上给予大学生支持和精神激励,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积极性也会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3 结语

作为一个系统的工程,要实现其建设,一方面需要各部门和机构之间的共同协作,这样思政教育现状才能得以改善。教师也要不断地进行观念转变和学习借鉴,并紧跟时代发展的潮流和步伐,寻求适合学生进步与发展的教学手段和实践方法,并不断的进行自我实力提升,学校也要尽可能配合教师的教育工作,无论是资金技术还是人文关怀等方面都要给予重视,为学生发展提供空间和机会。学生则要积极参与各类实践活动,并学会在这样的活动中进行感悟、学习和提升,并保持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树立正确的社会价值观念,面对社会竞争与压力时能够迎难而上。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