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5
吴初玲
(海南省白沙黎族自治县图书馆,海南 三亚 572800)
现如今,我国正迎来信息大爆炸的时代,信息在各个领域发展中也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人们更加迫切地渴求获取信息和知识,而图书馆作为传播信息和知识的重要场所,要想紧跟时代脚步,就必须要对自身功能进行不断丰富,以此彻底转变以往的图书管理方式,促进信息化管理转变,以确保人们的知识获取需求得到有效满足,因此,开展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已经到了迫在眉睫的地步。在图书管理工作中,图书是人们获取知识的重要来源,只有高效地开展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才能保证人们对各种知识的高效获取,进而更好地提高我国国民素质。现阶段,我国已经迎来了三次科技革命,信息化技术也得到了广泛应用,而图书馆则是传播信息的一种重要媒介,海量信息的涌现,使人们更加渴望获得更多知识,而图书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则无疑能够使民众的这种知识获取需求得到有效满足,进而使社会发展需要得到切实的满足。
改进书籍和资料存储方法,传统的书籍和资料主要基于纸质化管理,占用空间大,难以管理且交易破损。通过使用计算机化管理书籍和资料,可以长时间有效地存储书籍资料。利用信息技术对书籍进行有效的检查,降低资料的错误率,减少资料使用中的破损,进行信息化管理后的资料会更加完善,资料保管方式的改变也实现了资料的有效利用。在图书资料的信息管理中实现图书资料的有效整合的过程中,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将图书资料有效地进行划分,对资料进行快速检阅,提高图书资料的高校应用。在人们获取资料的时候可以节省查阅资料的时间,查阅资料时更具有便捷性、准确性,通过资源的整合达到资源高效利用的目的。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地节省书籍和资料的信息管理人员,使管理人员可以转到其他工作方向,协助书籍和资料管理的顺利实施。
1)图书管理人员的服务意识和管理意识不强。在传统的图书管理模式下,图书管理人员只需要将图书进行登记、分类、摆放及借阅。而在网络信息化时代里,一些图书管理人员的思想认知还停留在以前,没有跟上时代的发展变化,不能全面、深刻地认识到图书管理工作的重要价值,不能给读者提供有效的、全面的服务和管理,暴露出了图书管理人员管理意识和服务意识的薄弱性。图书管理人员管理意识的薄弱,往往使他们缺乏强烈的责任心和认真的态度,在管理工作中经常出现一些错误。在图书管理工作中,一些管理人员缺乏专业的图书管理知识、综合素质不高,在实际工作中,只能完成一些简单的手工操作,严重影响到了图书管理工作的效率。除此之外,图书管理人员缺乏服务的意识,这里的服务意识,不光是指对广大读者的服务,也包括对书籍的服务,图书管理人员不能妥善地保管图书,对待图书的态度比较随意,态度不够严谨和认真。在信息化时代里,图书管理人员的传统图书管理意识和管理模式,已经不再适合现代图书管理工作的需要,不能满足现代读者的阅读需求。
2)信息化建设理念滞后。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我们不仅要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还要转变思想,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互联网技术所带来的一切。同样,我们也需要用发展的眼光、科学的理念推进我国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但是当前阶段,利用互联网技术进行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由于部分图书馆和部分图书管理者固步自封,对互联网技术抱有怀疑态度,甚至排斥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很难改变传统的管理模式和思想,甚至根本不知道该如何进行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导致我国利用互联网技术进行图书信息化建设的过程并不十分顺利。
3)信息化建设安全无法保障。利用互联网技术进行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也要充分认识到互联网技术的弊端,积极寻求解决方法。现阶段,互联网网络上存在许多杂乱的信息资源影响图书资源的真实性,对读者的选择造成干扰。另外,信息化建设资源共享也意味着图书资源是对外开放的,网络安全也影响着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安全问题,比如图书资源的盗用、读者信息的泄露等,这些问题都需要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引起重视。现阶段,我国图书馆对于信息安全问题缺乏足够重视,缺乏有效的安全管理体系,这使得我国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进程缓慢。
1)不断丰富信息化服务形式。在“互联网+”时代下,信息化技术得以在图书馆领域中应用。就目前来看,我国在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中的服务形式过于单一,而且不够规范化,这使得图书馆信息化建设质量受到了很大影响。究其原因在于图书馆的信息化建设体系还不够完善,造成信息化服务在形式上处于滞后状态。为此,我国必须要对现有的建设体系进行积极改革,以使信息化技术能够更好地在图书馆中应用,从制度方面来对图书馆的各项服务进行完善,并不断丰富信息化服务形式,开拓更多的服务途径,实现服务拓展和延伸,以此全面提高图书管理信息化服务质量。
2)提升管理人员的信息化意识和水平。图书和资料的管理都是人为操作,为了实现对材料的有效管理,有必要提高对信息管理人员的认识和信息管理水平的提升。管理单位需要定期对图书管理人员进行专业的信息管理技术培训,树立计算机化管理意识,通过专业业务能力培训,提高管理工作水平,并在宽度和深度两个阶段实现书籍和资料的信息化管理。
3)加强资料的及时共享。改善图书资料的收集和修改现有的封闭式管理系统是信息管理和图书资料和资源共享的有效手段。每个数据存储库都需要与其他库建立连接,共享和汇总数据,并分析数据以购买公众不需要的书籍和材料。图书馆应动员捐赠公共书籍,通过推广文化站来加强与当地文化站的联系,在图书馆内建立数据库,并最终满足公众的物质需求。为了满足公众对资料的需求,有必要通过信息技术实现对图书和资料的有效管理,加强图书和文献的共享,扩大共享范围。国家及有关部门在信息管理过程中要为信息化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通过交流互动,实现信息技术的有效应用,实现广泛和高效地使用图书资料,为广大用户开拓资源获取渠道。
综上所述,可以特别清晰地了解到信息化的图书管理具有重要性和必要性。社会不断发展和进步,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图书馆管理的质量。由于图书馆的管理水平间接体现了文化建设水平,因此,提高图书馆的管理质量就意味着对文化素养进行改善。同时,随着人们对阅读的需求逐渐增加,对图书管理的要求也有了新的提升,因此有必要采用有效的方法来完善图书管理体系。在信息时代,利用信息技术丰富图书资源是提高图书管理质量的最有效的途径。同时,这种方法的效果也非常可观,所以,公共图书馆应重视信息化书籍的管理,以确保书籍的管理系统得到全面提升,以确保图书资源能够满足更多人民的需求,并改善广大人民的文化素质。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