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5
孙 爽
(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吉林 长春 130012)
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APB认为“收入是按公认会计原则要求计价的,由盈利活动而产生的资产的毛增加额或负债的毛减少额”开始,国外的各个阶段学者对收入确认理论进行了深入研究,国外研究中收入确认标准FASB第五号概念公告就提出了可定义、可计量、相关性和可靠性的四条确认基本准则,从而基本上确定了相应的收益部分包括收入、费用、利得和损失四个方向,指出确认收入的依据应是已实现或可实现和已赚取。从而实现通过交换产品、商品和其他替代资产转化为现金要求时,从中赚取是指当某一个体实际上完成了其为享有营业收入所代表的利益而必须完成的行为时。国外的这种确认机制是收入确认与其所坚持的总体资产定义相一致,利益的流入是以可实现、可赚取为目标的,这与其所认为资产是主体由于过去的交易或事项而拥有或控制的可能带来的未来经济利益是相符合的。国际上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建立相应的会计准则,并不断进行修改,同时提出了现在依然被广泛采纳的风险和报酬转移制度,制定这些政策是FASB对相应的条款控制较为详细,但是内容松散程度较高。
我国的会计准则制定和西方相比起步较晚,刚起步阶段是由行业会计制度来对企业收入的确认和计量进行分析,制定的相关规定对企业发展过程中的确认和核算收入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国财政部于上个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制定并发布了第23号令《企业会计准则—收入》,该法案与99年1月1日开始执行,首先应用于股份制企业,准则的制定从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我国多年的交易对收入的确认和计量问题进行了必要的分析与考量,该法案执行过程中对经济实质的关注程度较高,2000年后发布了《企业会计制度》,法案发布后将原有的股份公司范畴扩大,对制度中对收入的会计和披露做了相应明确的规定,之后我国又与2006年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准则中对让渡资产使用权、提供劳务让渡资产、和商品三者的取得首付方式给出了收入的确认和计量原则。后我国有制定了相应完善的法律法规,也将法规进行了必要的完善,取得和较好的效果。
我国的会计准则颁布之初是应用于上市公司的法规,虽然规范了收入、计量和相关信息的披露对企业经营成果的影响,可以更为全面的反应企业现实的损益,但是在会计实务收入的确认、计量是十分繁琐和复杂的,很多问题出现在会计的专业性上,而上市公司这样的问题尤为突出,收入量较大,范围较广,常常出现大量的关联交易,因此上市公司存在的问题相对较多。
1)入账调整时间,确认收入提前和滞后。新规的要求是会计的基本假设是以企业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为前提的假设,合理的确认这种会计要素的归属期,这就要求企业必须按时予以确认,但是实际操作者存在为了企业调整各个时期的经营业绩,不能按照会计分期假设规定进行合理确认收入的问题,通过提前或者之后会计收入来完成增收或者逃税的目的。
2)虚构收入金额。企业在收入虚构方面主要是对白条出库、客户交易虚构等方面的内容,一些企业为了更好的进行会计确认,企业为了虚增收益,根据白条的形式来进行出库处理,从而完成销售收入的确认,企业虚构客户也是较为常见的手段,企业为了完成业绩,经并不存在的客户进行虚构交易,并同时按照正常的销售程序进行销售处理,虚开发票,从而实现企业的扭亏为盈,我国的法规还不够完善,还需要进一步更好的确定相应的收入确认违规。
3)退回处理不当。销售过程中退回主要包括商品的质量和品种问题较多,企业应该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会计处理,我国的准则明确规定了在对于未确认收入的销售退回,只将已发出的商品作入账处理;对于已确认收入的商品发生退回时,企业一般应在发生时冲减当期商品销售收入,同时冲减当期销售商品成本;如退回的商品是企业资产负载表日后事项的,应当对相关的资产负载表日后事项进行会计处理。
1)建立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内部审计是内部控制中重要的一部分,建立完善的内部会计控制机制,可以更好的严格规范会计制度,从而确保会计制度和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建立这种审计首先是从建立相应的内部稽核制度,从此方面来提升会计工作中的内部控制,其次是建立完善的内部轮岗制度,可以提升人员的紧迫感,同时提升业务水平,对内部监控十分完善,第三是加大审计占比,可以对原始清单、会计凭证等内容的合法合理性进行必要的内部审计监控,从而提升内部监控质量,提升会计信息质量。
2)制定相适应的准则。明确公允价值计量在事项上的应用,确定如何正确的进行计量,IASB和FASB与我国的会计准则中都对那些事件适用于公允计量进行了明确规定,在我国的法规不断完善的前提下,对公允的要求会越来也严格,在IASB对公允应用的要求中提出了多大12项的具体准则,我国的公允计量主要在资产减值、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和企业年金基金三个方面进行了计量指南,对公允价值的计量没有明确进行规定,这就导致在具体的实务中没有办法有效的实施,所以我认为对公允价值进行系统的研究,制定较为详细和单独的计量准则是我国准则制定应该优先考虑的问题。
3)公允价值中的选择条件和依据。将公允价值计量首付应用于现值计算中是折现率确定的关键因素,根据我国的准则规定,折现率需采用实际利率。实际利率的选择和确定决定了公允价值的公允性,对企业当期的经营业绩至关重要。那么对于实际的利用率是指有信誉的企业发行相应的类似工具的现实利率,或者将某种收益价款折现为商品从而进行现销价格折现率,我国准则中对这种约定没有明确要求,如果为了更好地保证企业的贡润价值不被企业利润操控,应该更好的明确实际利率的选择条件和依据。依据我国的资金成本理论,实际利率应该是企业无风险收益率与风险收益率之和确定。
4)加快法规完善。其实再次方面我国已经进行了较为完善的准备,从我国下发《关于印发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2号的通知》开始我国就对众多的上市公司在会计估计与会计政策方面进行了必要的规范,通知对我国内地的企业会计准则的研究,发现A股和H股的公司部分长期的转回和关联方披露和同一交易事项进行了规定,从上市公司对企业买方客户的处理上就看出,一些保险企业对企业将迎来会计准则的变化进行了提醒,变化的主体方向是向国际的会计准则靠拢,这将直接影响我国的A股净利润,但使如何完全与国际接轨还需要我国的工作者不断研究。
收入的确认和计量问题是企业生存中遇到的较为重要的问题,收入确认和计量的准则在我国与国外都进行了研究,有很多问题我国与国外较相似,但是我国的准则更有中国特色,更加符合我国当前的国情和经济发展预期,这也能看出我国在此方面越来越与国际接轨。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