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产教融合”下的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建设

时间:2024-04-25

宋琼 王红旭

摘 要: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关系最为密切,其基本任务是为产业转型和结构优化输送更多优质人才,在“产教融合”前提下,实施物流管理专业建设,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服务经济社会能力的重要举措,是职业技术教育改革的重大步骤。本文以笔者所在单位石家庄工程职业学院物流管理专业为例,研究在“产教融合”的背景下实施物流管理专业建设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产教融合;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建设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让职业教育培养依托于产业,是物流专业人才培养的主要途径。

1 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建设存在的问题

近日,教育部印发了《教育部关于公布2020年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备案和审批结果的通知》,对2020年经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备案的高职专业设置情况进行了汇总,审批通过可开设物流管理专业的院校有848所,位居专业排名第四。可见物流管理专业仍然是各高职院校专业开设的热门之选,但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建设出现的问题也需要提出并得到正视。

1)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明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院校培养学生的立身之本,目前大多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相似度较大,未能凸显学院专业特色。所以作为高职院校的物流管理专业,如何结合本区域的实际情况及学校自身的情况界定物流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当前专业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

2)实训教学环节薄弱。实训教学是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人才培养水平提高的有力保证。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的物流管理专业实训只停留在见习教学阶段,有的涉及了实训教学阶段,但不够深入。“工学结合”的程度较低,不利于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

3)教学团队建设落后。物流专业是一个跨越许多学科的综合性专业。对师资水平、教学条件等方面的要求远远超过传统管理类专业。其学科的实践性,一方面要求教师具有坚实的理论知识,另一方面需要具备熟练的实践能力。这两个要求不仅是对教师质量的要求,同时为保证实践教学的系统性与完整性,还需一定数量的教师作保证。但这类教师数量在高职院校十分有限,供不应求。

4)缺乏實用的物流专业教材。目前高职院校所选教材的种类,包含仓储、配送、采购、运输等多个领域,但没有注重教材的实用性。一些院校开发了相应的物流类教材,却没有进行有效的推广。此外,相应好的教学软件比较缺乏,也使教学过程显得枯燥乏味。

5)物流业职业资格认证标准不统一。对物流专业学生开展职业资格认证或职业培训,是提高

学生综合素质、缓解物流人才供需矛盾的有效途径之一。但是,存在多种行业职业资格认证标准共存的局面,既不利于高职物流专业的人才培养,也不利于物流业职业资格认证的推广和认可,更不利于物流业本身的快速发展。

2 “产教融合”背景下,物流管理专业建设的方案

《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文件的发布,引起了职业教育院校以及企业的高度重视和广泛关注,产教融合成为我国职业教育未来改革发展的方向,是促进职业教育发展的重大举措。

石家庄工程职业学院物流管理专业于2006年开设,2017年被列为学院重点专业之一,本文以该学院物流管理专业为建设为例,从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专业实践实训教学体系建设、专业师资队伍建设,专业教材建设,和专业职业能力测评体系建设五个方面形成物流管理专业建设构想和行动方案。

1)专业培养目标定位。专业的培养目标要依本地区经济以及物流业的特点来把握,结合实际进行设计,重点锁定岗位群,逐步打造出自己的特色品牌专业。石家庄工程职业学院隶属河北省,在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过程中,要考虑人才的培养和输送与京津冀一体化、欧亚大陆桥、一带一路、雄安新区、省会石家庄的物流枢纽需求的对接。

2)专业实践实训教学体系建设。实训教学是实践教学的难点,校内校外要两手抓。石家庄工程职业学院物流管理专业建设有3个校内实训室,总面积近400㎡,可同时满足100名学生进行课内实践性教学。  除此之外还与多家公司建立校企合作协议,建立物流管理专业校外实训基地,并与合作公司建立“互派互聘”的教学团队培养模式,本校教师兼任企业职业岗位,企业一线技术人员与技术专家进校园,担任实训导师或技术顾问,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参与制定教学标准,共同考核学生的学业水平,为实现校企融合打下坚实基础。

3)“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要求指导教师既要具有一定的专业理论水平,又要有较强的实践操作技能,具备“双师型”素质。石家庄工程职业学院聘请高校教授作为物流管理专业带头人,并全面开展“双师型教师”培养工作,鼓励专业教师考取行业领域技能证书,利用假期走进企业一线,获取企业工作经验,设置双师型教师奖励政策,以此来提高教学团队“双师型教师”占比,打造理论功底深厚、实践能力强、教学经验丰富、专兼结合的“双师”结构教学团队。

4)与企业人员共同开发实用性教材。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可以邀请合作企业管理人员与专业教师一起结合物流市场实际需要,共同编写突出服务规范和操作技能的教材;与现场实践人员共同编写突出操作实务的教材。学生使用后,反应良好就可进行大范围推广。

经过企业走访调查、搜集调查问卷并分析,明确专业覆盖的职业岗位、确定职业岗位工作任务等前期工作,石家庄工程职业学院物流管理专业三位教师在与合作企业管理人员沟通后,对本专业实训教材进行编写,以物流管理各项职能为主线,涉及采购、仓储、流通加工、运输、装卸搬运、配送等几个方面,实现物流管理的综合实训。目前作为该校2017级、2018级物流管理专业实训教材使用。

5)专业职业能力测评体系建设。当今社会,知识和技能的更新愈加频繁,职业教育应该适时调整,把培养学生获取职业技能的能力放在突出位置。物流管理专业人才职业能力测评可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1)专业技能竞赛认可度。随着智慧物流的到来,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参加技能大赛变成了常态化,只有将学生带到更大更统一的平台,才能知道学院人才培养的差距。石家庄工程职业学院物流管理专业联合校企合作企业完成实训室建设,并结合实训室设备制定校内专业竞赛。并有专业教师带队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河北选拔赛,迈出了“技能大赛常态化”的第一步。(2)职业资格证书对接。将职业资格证书与学历证书相衔接和沟通(“即双证沟通”)是目前我国教育改革的方向之一。石家庄工程职业学院启动“学历证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即1+X证书)制度试点,学院物流管理专业,拟参与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1+X证书”试点工作。(3)用人企业的考核评价。高职院校与校企合作企业有合作项目,可定期接收在校生实训、毕业生进行实习,因此用人单位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评价也是考核的重要一环。可指定实习实训指导书评价书,由学生在实习实训时的企业指导老师完成评价,反馈给学校,学校能根据企业反馈,了解人才培养和专业建设的薄弱环节,及时纠偏。

3 总结

本文以石家庄工程职业学院为例,将物流管理专业建设置于“产教融合”的时代背景之下,从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专业实践实训教学体系建设、专业师资队伍建设,专业教材建设,和专业职业能力测评体系建设五个方面形成建设构想和行动方案。对物流管理专业建设与产业发展深度对接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为其他高职院校重点专业建设提供借鉴和研究。

作者简介

宋琼(1986-),女,汉族,河南省许昌市人,管理学硕士,石家庄工程职业学院经管系,讲师,研究方向:物流管理。

王红旭(1981-),女,汉族,河北省保定市人,工程硕士,石家庄工程职业学院经管系,中级经济师,研究方向:物流管理。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