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比较法在高中历史模块教学中的运用

时间:2024-04-25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高中历史教学当中使用的教学方法逐渐增多。比较法作为一种传统并且常用的思维方法,可以弥补高中历史模块教学中的缺点。在高中历史模块教学中,提倡以学生为主体,广泛应用比较法,有利于幫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历史现象,分析历史现象的异同,掌握历史事件的本质,从而优化学生的学习方法,开拓思维,提升学习能力。

关键词:比较法;历史现象;历史事件;学习方法

1 比较法在高中历史教学模块中的运用的必要性

学习历史可以让学生们看待问题,遵循全面化的原则,也就是说,我们了解了历史发展渊源,也就可以预见历史发展的规律。历史教学可以让学生了解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产生民族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历史学科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外交、民族等多个方面。如果只是割裂起来学习每一模块的内容,学生的思维,就好比在海洋上漂泊的木板,是不能组成一条大船的。只有把各个模块的知识联系归纳起来,才能让单块的木板组合在一起,形成一艘大船。学习任何学科的知识的基本功是掌握一定量的基础知识,其次是掌握把材料组合在一起的能力。这样才能在学科的脉络架构上形成更清晰的宏观认识,采用各种比较法教学能够满足历史模块知识运用的要求。

2 比较法在高中历史课堂上的运用

关于用比较法进行历史教学的理论依据有:比较史学方法论。它认为“仅从一个国家,民族地区和仅从一种文明形式出发去判断事物,在许多情况下,认识上的失误往往是难免的。”[1]也就是说,不能局限在历史表面的现象,而是要把历史内容分成一小块进行多角度分析,因此会运用各种比较方法。在针对教学内容上,比较的方式上大致可以分为四种:宏观比较法、微观比较法、横向比较法和纵向比较法。宏观比较法,顾名思义,是指针对广泛的不同的历史现象和事件进行高度总结,并揭示历史的发展规律,这种方法在历史研究领域当中经常使用。比如在明末清初之际,中国先后涌现出像黄宗羲、王夫之、顾炎武等进步的思想家,与此同时,在西欧出现了启蒙运动,启蒙运动中的思想家包括卢梭、孟德斯鸠、洛克、伏尔泰等。可以发现它们在背景、内容、影响等方面都可以得出更深刻全面的理解;微观比较法针对历史内容的研究范围已经缩小和具体化,就是只对历史现象和事件进行局部的分析。比如《百家争鸣》中,针对诸子百家思想的比较,从每一个思想人物的时代和思考内容剖析,有利于学生辨别不同人物的思想观点。以小见大,体会时代背景的变化;横向比较法,就是把历史内容分为向左看和向右看,由于高中历史内容设计的层面跨度比较宽,针对这一特点,给学生带来不少的困惑。历史教师在实际教学中,通过运用横向比较法,可以把不同国家,不同区域的历史发展模块进行多方面的对比。尤其是在学生学习到17-18世纪英美两国进行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横向比较法可以把两国的背景、内容、影响等历史元素进行具体的比较,有助于学生对两个政体形成一个清晰的认知,同时对造成两国政体异同的原因的理解和掌握更加深刻;纵向比较,就是用一根主线,将历史人物和事件串联起来,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体系,比如儒学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演变历程、古代土地制度的变化、赋税制度的变化等。

3 运用比较法的反思

3.1 教师在运用比较法的反思

我们运用比较法时也要注意结合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一分为二地看待,利用比较法除了有上述优点之外,也存在不足。比较法必须要围绕教学目标来进行,不能偏离主题,这样才能真正发挥作用。在教学实践中,有些历史老师为了比较而进行比较,其实在讲授高中历史知识的时候,有些历史知识没有必要运用到比较法的,这就要依情况而定。比较的目的是更好的掌握历史史实,理清历史发展的脉络,挖掘历史规律,从而提高学生学会综合分析和概括的能力。而有些教师比较时只是过于停留于表面现象,忽视透过现象看待事物的本质,没能把握事物之间的本质的内在的联系和区别,挖掘背后的规律,又缺乏对学生基础知识掌握情况的了解,比较法就像没有根的树木,应该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若把历史知识比较的过深,学生基础薄弱,导致学生理解不上去;反之,学生觉得太简单,没有完成教学任务。

3.2 学生在运用比较法的反思

学生往往会把相似的历史事件或人物进行张冠李戴,容易混淆,历史知识掌握的也不牢固,还把历史看成是一个个片面的、孤立的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缺乏对于历史认识的综合性和整合性,学生思想不够成熟,再加上知识面比较狭窄,看问题比较片面。在运用比较法之后,教师可以将相似的、易混淆的历史知识点进行分析,准确地把握历史基础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记忆能力。通过对比历史现象,运用辩证唯物的观点,进而分析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规律性可以在共同点中进行概括,特殊之处可以在不同点中进行归纳,进而更加准确地掌握历史发展的规律,学生的分析能力也得到了提高。比较法是将学生的新旧知识点进行连接,理清历史现象的关系,掌握历史发展的脉络。运用比较法之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得到提高,课堂氛围也变得活跃起来,他们在运用比较法之后,在头脑中会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历史结构体系,对历史发展的脉络有了一个较为清晰的认识,充分发挥以学生为主体的地位,学习的兴趣也得到了稳固的提高。

3.3 比较法的优缺点及改进的方法

在复习课上常会用到宏观比较法,它能从整体上概括历史内容的框架,并不能照顾到细节知识上。相反,微观比较法是对相似或容易让学生记混的知识点做比较,太集中在微小的知识点上,容易忽略整体意识。从历史学科本身的特点出发,它是跨越一定时期和空间的历史,教师在讲授世界史或者比较中外历史时,往往会用到横向比较法,从而让学生对历史内容有一个清晰的思路。历史知识离不开时间轴,对事件和现象排序,便于在纵向比较法中得到历史的经验教训,但这种比较法的典型特点是以时间的向前发展为中心而展开知识的,学生在不同的历史现象之间不便于找到格局观,因此这种方法更适用于学生学习中国史或者国别史的复习课中。宏观比较法、微观比较法、纵向比较法、横向比较法都有各自的长处,依据课堂上讲授的知识而选择合适的比较法,有利于发挥各自的作用,没有固定的套路,因此它们是相互渗透和有机结合的。

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常见的比较法分类有六种类型:横向比较法、纵向比较法、宏观比较法、微观比较法、求同比较法与求异比较法,这几种比较法各有利弊,并不能绝对地判断哪种比较法最好。因为有些历史事件仅仅只适用于单一的比较法,而有些历史事件又适用于多种比较法,还有些历史事件不适合用比较法。简而言之,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对于比较法的运用,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为了比较而比较。此外,运用比较法,对于教师的要求是具备一定量的相关史料,使教师有知识储备,这样在比较法教学上能够更加游刃有余,课堂教学要体现以学生为主的主体地位,注意启发学生思维,遵循科学的教学理论规律,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架构起起脉络清晰、通古博今的历史知识脉络,锻炼学生的历史思维品质,增强学生感悟体验,形成正确的和积极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4 结语

以往的教学方法是死记硬背,使得课堂上缺乏生机和活力、死气沉沉的,学生们常常不愿意听课,不愿意学习历史。而运用比较法之后,教师提出问题和材料,学生自由讨论和反思,能激起学生学习历史的欲望,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让学生们自主进行比较,形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知识系统,课堂氛围也活跃起来,变得有朝气和活力。灵活使用比较法需要教师在教育教学技巧方面要熟练掌握,运用现代教学工具,可以在效率上有所提升,因为它对于教学质量的提高,良好的教学效果的取得,教学方式创新的实现,具有重要的导向意义。

参考文献

[1]庞卓恒.史学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第178页.

作者简介

张晓进(1990-),女,汉族,河北石家庄人,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学科教学(历史)专业2017级研究生。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