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5
杨宇
摘 要: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课堂问题行为有多方面原因和表现,要想有效提高学生的课堂效率,保证教学各个环节的完整顺利进行、就有必要深入地了解学生的问题行为,并掌握有效的改善策略。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问题行为;改进策略
小学生在信息技术课堂上的诸多问题行为来源于各个方面,通过教师、家长以及学生的共同努力,才能有效的预防和减少这种问题的发生,使得能够教学有序进行。本文通过分析可能影响学生不良行为的因素,借鉴教育专家的理论和优秀教师的经验,结合自身的教学实际情况,制定了信息技术课堂上关于学生问题行为的改进策略。
1 采用新的教学模式
1.1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法
很多学生在信息技术课堂上出现问题行为是因为他们不喜欢教师的教学方法,也有的同学是因为自己的自控能力差,而教师又没有提供一个有效的监督方法,所以针对上述问题,可以通过使用合作学习的方法,来减少问题行为的发生。在使用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注意事项:
1)合理分组。首先,在合作学习小组的形成过程中,遵循组内异质性,组间同质性原则,以及优秀学生和成绩差的学生的结合,内向和外向的结合,适当比例的男女等等。借此让成员之间互相取长补短,并且保持各个小组之间的实力相近。其次,小组规模也要适宜,每组5-6人最佳,规模过大或过小都会影响组内成员的参与度和合作学习的有效性。这样分组方式让每一小组都会各具特色,在探究过程中,组员之间彼此的交流讨论、观点碰撞也会让成员们对知识有更深入、全面的认识。
2)细化分工。在合理划分小组后,可以通过设计一些小组活动,以帮助小组成员建立归属感,群体荣誉等。为了保证学生在讨论的同时也能保证课堂纪律,可以根据学生的意愿和能力综合考虑,设立组长、汇报员、记录员等等职务,也可以把这些职务每周进行轮换,培养角色意识,同时也能增强责任心。
3)把握合作时机,训练合作技能。采用合作学习模式的时候,选择合作时机就是考验教师教学智慧的时候。如果教师随便提出一个问题让学生进行合作讨论,没有情境的导入,也没有考虑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兴趣,那么学生的学习过程大多情况下会是低效的。因此,在合作学习中,有必要调动学习者的探究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技能,并考虑学生的认知特点和需求,设计合理的探究问题,既要是学生自身的能力能解决的,也要是具有探究价值的问题。
1.2 采用自主学习方法
自主学习是在学习过程中,以学习者为中心,不受外部因素的影响,学生本人积极主动的通过各种方法使自身的知识水平、能力水平、认知水平等呈现积极变化的行为方式。这种学习方法主张激发学生内部动机,保持学习热情,让学生从内心去接受学习,发自内心的热爱学习,而不是被强迫的学习;同时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也提倡分层次教学,给各个水平的学生充分的施展空间。在信息技术课堂中使用自主学习方法时,应注意以下几点注意事项:
1)划分小组,高效自主学习。由于每个班集体都有五十人左右,教师在答疑、管理过程中难免会出现照顾不周全的现象,这时就可以采用划分学习小组的方法,把每一个学习小组都当成一个整体,为了保证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同时也能保证课堂纪律,可以根据学生的意愿和能力综合考虑,设立组长职务。学习过程中,小组成员遇到疑难问题时,可以像小组其他成员求助,大家一起合作解决问题,这样不但帮助有困难的学生解决了问题,还无形之中促进了学习者的学习。教师也要时刻关注着各个小组的学习进展,给出必要且正确的指导,避免做无用功。
2)发挥教师在自主学习中作用。再自主学习方法贯彻的过程中,尽管以学习者为主体,但是教师的作用仍然是不可忽视的。由于小学生行为特点、认知特点、经验方面的不足等,教师需要时刻关注着各个小组的学习进展,为学习者提供多种学习策略,按照自身实际情况学生对其进行筛选。同时,教师也要对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难题给予及时的指导,在丰富学生知识的同时也满足了学生的心理需要。
3)分层次教学。由于学习者自身原有知识的基础水平不同,有的同学基础知识薄弱,有的同学基础知识扎实,而相同的课程目标设立给不同基础水平的学生,不合理性就明显的体现出来了。因此,在教学中,应该分别了解优秀、中等、较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需求,不能以偏概全。可以对基础水平不同的学生设立难度不同层次的课程目标,引导他们自主学习,让各个水平的学生都有充分的施展空间。
2 开发恰当教学资源
2.1合理使用教材
在关于学生问题行为的原因分析中,发现很多学习者出现问题行为是由于教材内容不符合自身的需求,或者偏难或者偏简单,还有各种各样的因素干扰课程,教材的有效性不能被充分发挥出来。经过之前信息技术课堂的观察,发现有的课时教学内容繁多,一节课的时间很难完成规定的任务,导致在课程结束的时候,本节内容草草收尾,不能达到一个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课程内容的难度也值得我们去分析,在调查中发现,部分学习者感觉课堂内容过于简单,导致他们课上无所事事,部分学生感觉内容过于困难,导致他们学习兴趣极低。针对学生的这些问题,可以对信息技术教材进行合理运用来减少学生的问题行为。
在使用信息技术教材内容之前,必须注意以下三个方面:首先,要以学情为基础,因材施教的重要性己不必多说,学生们的自身能力、学习需求、认知需求都是不一样的,所以在运用信息技术教材讲课时,应满足他们的需要。其次,我们必须把建构主义作为主导思想。教师在对信息技术教材进行使用时,对教材内容进行整体深入的解读后,考虑学生的需求,对教材进行适当的扩展、删减、替换等等,这样才能使教材内容发挥有效性,让学生更容易接受。最后,在讲授教学内容过程中,可以形式多样的呈现给学生,调动学习兴趣;对于基础知识水平不同的学生,为他们设立不同层次的学习目标,让各个水平的学生都能充分发展自己的才能。
2.2 开发信息技术教学资源
1)教师设计教学资源。教师可以依据教学的需要、教学要求,自己设计开发教学资源,达到教育目标。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学习者的需要以及教师自己的执教经验来制作上课所需的课件或者教学素材。制作的教学资源既可以是一个完整的作品也可以是半成品。完整品可以当做例子为学生课上展示,半成品主要是按照不同学习者的需要,设计的某些素材的集合,需要学习者对它进行相应的设计、操作,才能变成完整的作品,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新知识;半成品也可以是教师为学生找寻的资源网站,让学习者自己去搜寻、下载所需的资源,提高学习者的处理信息能力。
2)利用网络资源。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教育信息化的普及,信息技术的教学资源范围也变得越来越广。网络上具有充足的信息、技术教學资源,教师能够充分的使用多媒体、网络等媒介,为学习者呈现更多样化的学习形式,带来更快乐的学习体验。在极具优势的互联网平台上,教师可以查找并下载充分的教学素材,如图片、音视频、文字等等,从而使用到教育教学中去。这样不仅可以为教学过程注入新鲜的血液,丰富了教学内容,还可以提高学习者的学习热情,激发兴趣。教师还可以利用网络给学习者设置课堂任务,让学生开拓视野,学会利用网络来搜索有价值的信息,把信息技术课堂学会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体会到学习信息技术的快乐。
参考文献
[1]周晓君.如何提高小学信息技术课堂管理效率[J].学周刊,2019.36.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