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5
卢川
摘 要:我国的公共图书馆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变迁,在这过程中形成了坚持公共性、公益性的神圣原则,树立读者第一、服务至上的基本理念,这些原则和理念中蕴含着深厚的人文精神,这种人文精神在图书馆工作实践中则集中体现在以人为本、服务社会。
关键词:图书馆;服务
1 图书馆人文精神内涵
图书馆人文精神是指图书馆在工作实践的过程中所体现出的以人为本的思想,以满足人的需要,实现人的价值,追求人的发展,体现人文关怀,创造美与和谐作为图书馆活动的宗旨,这种人文精神的精髓就是追求的平等、自由、尊严、价值,诚如1990年美国图书馆协会发表的《美图书馆事业发展42条宣言》所强调的:“图书馆尊重个价值,图书馆向每一个人、每一种思维方式大开方便之门。
1.1 图书馆以人为本突出体现在两方面
以读者为本。图书馆作为公益性事业,它直接面对的是读者,直接为读者服务,读者是其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因此,“以人为本”就是“以读者为本”,即把读者利益放在第一位,坚持“读者第一,服务至上”的基本理念,这是图书馆工作的宗旨,从图书馆内外环境的布置到馆藏的分配布局到图书馆目录及检索资料的设置都要从读者的需要出发,最大限度的做好服务工作。
1.2 第二尊重图书馆员的自身价值
图书馆员作为图书馆工作的主体,是图书馆人文精神的实践者,其专业素质与职业素养是决定图书馆能否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需求的关键性因素,因此,“以人为本”还要尊重图书馆员的价值,这是加强图书馆事业凝聚力的重要手段。在人才市化的今天,我们应以新的观念看待人才流动,尊重和重视图书馆员的自身价值,创造一种能留住人的环境,使他们在服务社会的过程中能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诚如四川大学信息管理系主任张晓林先生所感叹的“图书馆要尊重人才,爱护人才,人尽其才。如果我的学生在图书馆长年守阅览室,我会觉得作为一位老师愧对他们。”这种人文精神的基础在于对人的价值的尊重。
2 我国图书馆人文精神发展历程
在西方,人文精神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从法国图书馆学开拓者诺德提出的以“向一切愿意来馆学习的人开放”为办馆宗旨到英美的“公共图书馆运动”,从英国爱德华兹倡议建立第一部公共图书馆法至印度阮冈纳赞提出的“图书馆学五定律”,无不闪耀着人文精神的光辉。
在我国,公共图书馆起源于封建藏书楼,因此它不像西方国家有着深厚的人文传统,但是其人文主义趋势是十分明显的,本世纪初期公共图书馆产生后曾不断向西方学习,加强图书馆人文化趋势,逐渐由重藏轻用转变为藏用并重,但由于中国封建专制历史悠久,而且旧中国经济文化落后,图书馆数量小,规模小,因此图书馆书刊报纸依然不能为一般平民所拥有和利用,尽管图书馆提倡开架,提倡举办通俗图书馆,但由于图书馆事业薄弱,与广大人民群众阅读要求相比有如杯水车薪,“以人为本”受到限制;解放以后图书馆事业作为教育科学文化事业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得到充分重视,人文思想也得到一定发展,但图书馆人文精神的升华和发展主要在改革开放特别是九十年代以后,突出表现在三方面:
第一、党中央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为图书馆人文精神提供了理论依据。面对新的历史机遇,图书馆员将人文精神与社会责任感相融合,更新服务理念,拓宽服务途径,千方百计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满城区图书馆开展社区服务,建立分馆,使图书馆走向社区,为广大群众服务,使群众能够多读书,读好书,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第二、用人机制改革和不断完善是实现图书馆人文精神的保障。改革开放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来,图书馆人才流失惨重,许多图书馆出现了专业人员青黄不接的断层现象,已经影响了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因此,在经济市场化和人才资源化的今天,要调动图书馆员的工作积极性,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不仅要提倡敬业精神和无私奉献的精神,还要从资源的角度来合理使用人才,尊重他们的价值,因为精神作为一种上层建筑是建立在一定的物质利益基础上的,图书馆员并非生活在真空中,其思想也要受一定的物质利益引导,因此,进行机制改革,合理配置图书馆人力资源就成为实现图书馆人文精神的必然要求。
近年来,图书馆在用人机制上全面推行全员聘用合同制,通过“双向选择,择优上岗,竞争上岗”等办法,促使职工认清发展趋势,端正工作态度,融人竞争环境施展才能展示自我;在分配上打破档案工资,把个人收人与单位效益、个人贡献挂钩,鼓励职工努力工作,发挥潜能,创造最大效益。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建设不断向前发展,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为图书馆人本化服务提供了强大的物质基础。使图书馆自身建:设得到加强,突出表现在图书馆数量的发展上。80年代以来,我国公共图书馆网点有了较快发展,从1987年至1996年县以上公共图书馆由1218所增加到2631年,增加了1倍;同时,图书馆内部环境也更加美观优雅,充满人性化特色,而以计算机为主的现代化办公设备的应用则使图书馆服务质量不断提高,使广大读者更加快速有效地享受服务。
3 图书馆人文精神的欠缺与不足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经过10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之后二三十年的发展,我国图书馆人文精神不断得到发展与升华;特别是九十年代以后实行的开架借阅和平等阅读的服务理念中更体现了对读者的人文关照,但在具体操作中还有许多欠缺与不足:
第一,没有从根本上树立以读者为本的思想,在服务过程中不能充分体现“读者第一”的服务理念。突出表现在服务态度生硬,服务质量不高,同时存在许多不平等对待读者的规章制度和做法;有的工作人员在阅览室大声喧哗,不能为读者营造人性化的阅读空间,甚至对读者来馆活动多加限制,使用多种借书证使读者在使用图书馆过程中存在诸多障碍等等。
第二、缺乏法律保障。图书馆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窗口,要使其在服务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不仅要靠图书馆员的自觉性,还必须有强大的法律保障做后盾,使图书馆人本化服务有法可依,对开馆时间、工作者行为规范学历、服务水平等各方面都要以法律的形式确立下来,因此,必须加强图书馆立法,使中國的图书馆事业健康稳步快速发展,使图书馆的人文精神在法律的保障下更加光辉灿烂。
第三、图书馆网络建设尚需发展。韩继章先生认为“图书馆网点的多少是决定图书馆能否接近居民的关键,如果网点稀少,势必使图书馆仍远离人民”。80年代以来,我国图书馆网点虽然有了较快发展,从1978年的1218所增加到1996年的2631所,但是,全国共有县级行政区3051个,还有420个县没有图书馆,至于乡镇图书馆就更为稀少,而且我国图书馆地区分布不平衡,公共图书馆主要集中在发达地区和县级以上的城区,占人口2/3的广大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的农民仍然远离图书馆,更勿用说享受图书馆服务了,在落后的中西部山区甚至还有不少图书馆盲点,这客观上影响了图书馆人文精神的发扬,“所有知识为所有人服务”的理念受客观条件限制难以形成。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它不仅仅是高科技的竞争,更是理念平等的竞争,深厚的人文背景与人文支撑已成为经济健康成长的必然要求,图书馆人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使图书馆人文精神向更高层次发展升华,使图书馆成为新时期社会发展的新平台,形成一种图书馆是人民的、人民使用和利用图书馆的良好局面。
参考文献
[1]蒋建林.我国图书馆人文精神研究综述[J].图书馆2004(1):30-34.
[2]韩继章.中国图书馆发展的人文化趋势[J].图书馆,2000(1):24-29.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