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浅谈中国语言文学课堂教学的创新思考

时间:2024-04-25

郭丽萍

摘 要:教育是立国之本,深化教育改革,是提升人才智能的重要途径,也是为高等教育注入活力的重要手段。中国语言文学专业是基础性专业,是语文教学的高等阶段,学生通过对语言文学课程的学习,提升语言表达能力、语言组织功能、综合素质等等。如何有效地拓展这一传统学科,成为当前汉语言文学专业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基于此本文特从当前中国语言文学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入手,探讨中国语言文学课堂教学的创新策略。

关键词:语言文学;课堂教学;创新策略

汉语言文学专业是语文这一基础性学科的延伸,课程教学工作难以实现突破与创新。随着人才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有了更高的要求。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综合素质不高,难以满足社会的用人标准。近年来,诸多学者就如何提升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学效果,提出了许多建议和改革措施,使得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学水平有了明显的提升,但学生的创新与实践能力仍有待提升。因此,应当转变汉语言文学专业的重视理论知识与记忆、轻创新与实践的教学观念,在课程教学中应当摒弃传统单一、陈旧的教学方式,构建灵活有趣、实践操作性强的教学模式,提升学生的参与度、兴趣度,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1 高校中国语言文学教学的现状

厦门大学嘉庚学院学者孙远远通过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针对大二至大四学生进行调查研究。调查发现,许多学生在入学前对专业对理解并不深刻,认为该专业是文科专业,无非就是语言类、文学类、写作类课程的学习,对毕业前景较为迷茫。笔者通过归纳总结,当前的中国语言文学的课程教学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1 教学板块或内容与学生实际需求脱节

当前许多高校在汉语言文学的授课中,多偏重理论,导致学生学习兴趣减弱。在汉语言文學课程的学习中,许多学生认为这对自己的帮助很小。高校学生对学习的认知有了明显的变化,希望所学知识能对自己未来的求职就业有所帮助。

1.2 课堂内容枯燥,学习兴趣不足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汉语言文学课程中也不例外。由于高校学生有较强的自由意识,一旦学生对所学内容缺乏足够的兴趣,就很难再调动学生对该课程的兴趣。汉语言文学是基础性的专业学科,一旦基础不打好,对后续其他专业课程的学习会受到极大的影响。如何充分调动学生对汉语言文学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是当前课堂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1.3 对所学知识和理论运用不足

导致学生所学知识和理论运用不足,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因为不知道而不会用。学习深度不够,主要是教学方式单一枯燥所致,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不够。二是,不知道怎么用。主要是学习和实际应用方面出现鸿沟。可能是教师缺乏科学的引导,或者是学生缺乏科学有效的练习和实践。

2 中国语言文学课堂教学的创新策略

鉴于当前许多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综合素质、专业技能不够扎实,达不到用人单位的用人标准,这就要求汉语言文学专业转变教育观念、调整专业教学模式,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创新能力。笔者认为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改革应当基于以下几个思路。

2.1 改革教育教学计划

传统的汉语言文学教学计划过于死板,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参与形式比较老套,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违背了新课改中要求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限制了学生创造力、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在教学活动中要坚持学生主体性地位、教师的引导性地位。充分落实学生、教师、教材三者的协调性,提升教学计划的灵活性和可拓展性。

丰富教学形式,根据教学内容的实际情况,科学的选用教学方式来落实教学活动。例如,在汉语言文学的阅读教学中,教改人员和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以及阅读教学课程所占整体课程的比例,规划好汉语言、文言文、唐诗宋词阅读教学的比例。然后根据每个课程的实际教学内容来选用情景教学法、合作教学法等等。做好教学反馈工作,通过掌握学生的学习效果来有效调整教学计划。

2.2 丰富并创新教学内容

不管制定多么科学的教学计划,一旦教学内容不摆脱死板、陈旧,那么仍然会阻碍整体教学效果的达成。因此,教职人员和教学管理人员需要注重将教学内容、教学计划与学生的实际情况有效结合起来,在重视基础理论课的同时,强化主干课、提升应用课、扩大选修课、落实实践课。祛除教学内容中生涩、无意义的,替换一些能够激发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的教学内容。注重教学内容的层次化设计,逐步引导学生学习深入,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仍以汉语言文学专业的阅读教学为例,教师首先要分析阅读内容的特点以及教学预期,同时学习和借鉴其他教学内容的教学经验,制定阅读主题,例如乡情、爱情、爱国等等,根据主题来对诗歌、散文、小说等阅读内容进行有效划分。

2.3增强互动、打破隔阂

传统的教学活动中,教师主宰课堂。尤其是高校课堂教学中,教学活动是随堂教学,教学场地不固定、参与人数不固定,师生之间的联系本身就不够紧密。一个学期甚至几个学期下来,教师还认不全学生成员。这是教师的问题、也是学生的问题。教师的问题在于,教学方法过于死板,难以有效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学生不愿意参与到学习的交流和互动中来。学生的问题在于,学生没有端正学习态度,没有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打破传统教学中缺少互动的格局。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多多创设情景、根据教学内容巧妙设问、引导思考,丰富互动与合作形式。例如课中,施行小组学习法,实现生生互动,让同学们形成协作学习模式,还有效锻炼了学生们的团队协作能力。教师在小组教学活动中,恰当地引导,通过鼓励、赞赏等方式与学生形成交流和互动,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拥有成就感和获得感,激发学生学习动力。通过建立反馈机制,掌握学生学习动态和学习效果,通过反馈机制,及时有效的纠错和引导,形成良好的师生互动。此外,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还可以通过巧妙的设问、安排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学生充分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这样也有效地增加了互动的机会。

3 中国语言文学专业学生能力培养与创新途径

3.1 文学原创能力的提升与培养

写作是语言文学专业学生所具备的基础能力。能写、会写是衡量语言文学专业人才最为基础的标准之一。当前许多高校过分重视理论教学,对实际写作能力的培养不够侧重,导致学生的实际应用受限。虽然每个学生不一定要当文豪、当专家,但是具备一定的原创能力,是语言文學专业学生十分迫切的需求。尤其是在当前比较热门的文化产业工作中,原创能力是该领域就业的核心要素。学生的原创能力不是天生而来,而是通过后天反复地学习、实践才能逐步锻炼成才的。因此,在教学活动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原创能力、原创思维,原创积极性。例如在教学活动中,专门开设诗词入门等活动,定期举办诗词评选活动,像当前比较火的“三行情”、“打油诗接龙”等等。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校内诗歌、文学等组织,让学生有机会去展示自己的作品。鼓励学生向各大知名刊物投稿,定期选取学员优秀作品进行赏析,充分调动一部分人的写作和原创兴趣,由“先富带动后富”。

3.2 学术研究能力的提升与培养

随着高校教育体制改革不断升华,学生的综合素质也要不断提升。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成为衡量当前优秀学生的重要指标。新时代的高校毕业生,要具备一定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而学术研究能力的提升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例如:面对五湖四海的学生,教师可以在班级内设立诸如:留守儿童问题、农村养老问题、方言保护问题、地方非遗传承问题等课题。让学生去收集资料,并分组讨论。教师从中引导,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学术研究思路。对具有较高研究价值的课题,可以整理后向院系申请校级课题,深一步去研究和学习,并形成成果在相关学术杂志上进行发表。此外,对毕业生还可以以毕业论文为抓手,落实学生语言文学方面的科研训练,帮助学生进一步提升学术研究能力。

3.3 学生文学素养的提升与培养

对本专业的学生来说,具备一定的文学素养是必备的要素之一。当前许多高校的汉语言文学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经常推荐许多文学书籍,用以帮助学生培养文学素养,提升文学情操。但往往推荐的书籍比较多,导致学生不知如何下手,如何去培养。以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可以建立一个流动书社,发动学生每人写下自己热爱的文学作品若干,并集中上交。经过教师整理,并在班级中进行有效投票,选取30-50本优质文学书籍,由班费的形式进行购买,由班级班干部分散管理,定期轮值。如,班委成员,每人管理10本书的借阅。每个班委的寝室放10本书供附近同学有效借阅。男女班委之间的书籍进行有效轮换。

除了读书培养外,教师还可以通过互联网收集一些高水平的学者教学课件,供有兴趣的学生进行学习。例如当前很火的华中师范大学教授戴建业,其魔性的古诗词解读,红遍网络。通过有效应用互联网资源,对提升学生文学素养具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潘雁飞,伍建华,刘忠华.论“地方新建本科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设置的相关问题——以湖南科技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为例[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5(12):250-252.

[2]马晓琳.“就业难”现象的微观解释:课程体系和岗位需求的就业力匹配度——以五所综合性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为例[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8,39(04):205-210.

[3]林安宁.文化自信背景下汉语言文学课程建设研究[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9(02):4-6.

[4]谭德兴.对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的思考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13(12):39-40+46.

[5]刘杨.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建设的路径探索[J].现代教育科学,2016(09):54-58.

[6]张羽华.地方高校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课程改革的困境与探索路径[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8,10(05):36-40.

[7]全朝阳.新媒体环境下的汉语言文学教学策略分析——评《新媒体环境下汉语言文学教学优化策略》[J].新闻爱好者,2019(11):109-110.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