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5
摘 要:高校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骨干力量,在大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在新时代背景下,作为现代教育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职业教育,其辅导员职业能力的提升对创新型人才培养至关重要。本文从辅导员职业能力内涵出发,在分析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能力现状的基础上,提出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能力的提升有效途径。
关键词:新时代背景;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途径
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为让更多青年凭借一技之长实现人生价值,第一次提出在高职院校实施扩招,扩招规模达100万人。随着高职院校入学人数的大规模增加,如何在数量庞大且水平良莠不齐的状况下,如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背景下,为培养具有创新创业意识和思想的大学生服务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辅导员作为最为直接和坚定的力量,如何提升自身职业能力,已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
1 辅导员职业能力的内涵
辅导员职业能力是指在高等院校工作中负责院校学生日常生活管理和教育工作综合职业素养的概括。一般而言,辅导员需要有充足的知识量、灵活的随机应变能力和强大的心理素质。辅导员职业能力主要涉及职业知识、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三个层面。在新时代背景下,高校辅导员不仅要完成传统的学生管理教育工作,还要在学生的课堂和生活中创新能力,注意挖掘学生的先进思想以培养其创新思维,帮助学生们在以后的生活及工作中健康快速成长。
2 高等职业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的现状分析
由于高职院校所面对学生群体的特殊性,其辅导员也不同于本科院校,主要体现在对学生日常事务管理能力要求、探究实践能力、对行业的集体荣誉感以及就业创业的辅助能力等几个方面。面对形势复杂的外部环境,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能力也亟待加强,目前主要存在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1)职业意识薄弱。在实际工作中,极少部分辅导员对自身本职工作还缺乏必要的正确的认识,存在麻痹、侥幸和敷衍的心态,工作热情度不高,创新度不够,服务理念不深,从而使得“立德树人”教育工作发展效果不理想,甚至大部分还原地踏步,止步于对院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范围,单纯的认为只要做好思想政治指导工作,一定不会出现大问题。这些人在教育阶段中存在侥幸心理,只为完成教学成果而不重视在教学教育过程中自己所发挥的重要价值,不能做到倾尽所能对学生进行知识教育,亦不能有效发挥创新性,从而使高职人才培养体系发展的进程受到极大的阻碍。
2)职业知识与职业技能匮乏。在当前社会背景下,高校学生的社会阅历都比较丰富,与社会接触的比较多,看到一些优秀的人自身就会产生对美好事物的憧憬和向往。加之职业院校学生群体的特殊性,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就显得格外重要,对辅导员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强化工作能力,拓宽业务水平。然而,现阶段一些高校学生的辅导员工作不积极,没有热情没有动力,且相关专业的知识与技能严重不足,导致在后续的教学过程中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学生的疑惑问题,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相关工作的持续稳定开展。
3)职业认知感较差,忠实度较差。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各个阶层都会对高校辅导员角色的认知存在一定的偏差,认为这只是一个可有可无的闲职。例如,高等院校对于科学研究及学术研究较为重视,而忽略了大学教师及辅导员的重要性,只是把他们看成了高校学生的监督者或者是看护者,没有从学术工作者的方向去看。最为严重的是,大多数高校都存在着这种对于辅导员的认知,认为辅导员这个工作任何人都可以胜任,若当不了教师可以作为一条后路。
4)职业发展能力较弱。在实际工作中,由于辅导员大多精力都消耗在各种学生管理工作中,导致其投入开展科研与学术创作的时间就变得更少,甚至没有,理论提升十分有限,即使有一定的充电机会,也往往停留在表面上,无法深入进去,难以保障其学术研究,进一步降低了和其他角色竞争的优势导致高职院校辅导员的专业知识及专业技能得不到发展与进步。
3 提高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能力的有效途径
1)树立并强化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发展理念。首先,迫切需要高职院校根据现行的高校职业管理规范,组织专业辅导员团队,创新发展思维和目标,帮助辅导员多元化多方位发展;其次,强化辅导员自身能力,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提高辅导员的专业能力;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建立相关的长期管理机制,完善奖励制度,提高辅导者的工资水平,增强辅导者对于自身工作的荣誉感与认同感,保证辅导者队伍长期稳定的可持续性发展。
2)科学建立激励机制,激活内在发展动力。目前辅导员对现行的激励制度存在争议,导致其自身工作的积极性比较低,所以高职院校应该重视完善辅导员的激励机制。此举是激发辅导员工作潜能的必要举措,辅导员激励措施可以从轮岗激励、待遇提升、完善评估机制、精神激励等几个方面着手。当然,不同的学校有不同的发展实际,结合院校自身的特点,从实际出发,以辅导员的需求为主要出发点,创新队伍激励机制,从根本上提高辅导者队伍的积极性。
3)严格辅导员准入制度。严格辅导员准入制度,在选聘过程中,注重对辅导员职业认知的考核,由于輔导员工作不仅仅是处理学生日常事务,更多的还要参与到学生培养、创新创业就业等过程中,所以还应考虑辅导员的专业背景。
4)健全培养培训机制。针对高职院校辅导员培训工作,一方面要注意对相关专业的理论知识的扩充,另一方面还要明白只有实践出真知的道理,辅导员要多注重学生们的课外实践工作,使其在教学工作中起到一定的培训效果。为此需要结合学校实际,制定辅导员长期发展规划。首先,完善包括职业道德、只能、认知等多层次、多方面的理论知识系统培训体系;其次,健全培训机制,满足不同阶段的业务技能培训,更新理论知识体系,提升实践技能,推进整体工作效率的提升;再次,构建完善的进修实践机会,鼓励督导员多参与各项实践活动,增加与外单位的交流学习机会,增加社会阅历;最后,鼓励辅导员参加课题研究和学术研讨等活动,有效提升其科研能力。
5)拓宽发展路径,提升职业认同感。首先,对于各个辅导员队伍不同的需求、不同的能力、不同的优势,进行详细的分析及总结,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为辅导员工作者创造良好的生活及教学环境,提高辅导者的个人综合能力,推动辅导者队伍的长远发展;其次,按照积累的经验,根据不同人群、不同学历、不同专业水平及能力来划分工作岗位,做到物尽所用,人尽所能;最后,根据辅导者的工作态度及表现来为他们提供进一步进修的机会,强化实践能力。
6)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制度。部分的高等职业院校相关专业的教师和辅导员之间有不同的考核方案及量化指标,考核制度存在不确定性和一定的主观性。在考核制度建立上,需要根据不同主体的实际工作来判定他们在不同岗位中取得的工作成果及成效,结合新时代背景下辅导员职业能力的新变化和新要求,注重辅导员创新创业能力的权重,要求辅导员要着力提高创新创业能力,并有效转化为对高等院校学生的教育方法,引导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强,樊泽民,蔡英辉.个性化:辅导员职业发展新视阈值——高校辅导员个性化发展的具体保障条件研究[J].北京教育(德育),2013(06):52-54.
[2]张铭钟.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9.
[3]王昊.高校辅导员职业素养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
作者简介
朱仕香(1986-),女,贵州瓮安人,工学学士,贵州建设职业技术学院专职教师,讲师,研究方向:水利水电工程技术专业和建筑工程技术教学。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