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5
摘 要:本文基于公共艺术专业平面构成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通过对教学内容和作业设置的不断调整与优化,明确平面构成在整个设计课程体系的地位,增强其与课程间的连贯性,强调与公共艺术学专业的联系,进而明确课程的学习目与意义,激发学生学习 的兴趣与热情,提升学生的审美力和创造力。
关键词:公共艺术;平面构成;教学改革与实践
1 课程介绍
平面构成可覆盖所有的专业,所有专业的基础课程,所以在授课的过程中兼顾的是所有设计专业方向的教学培养,以往的教学方式主要是对构成设计的定义和平面构成四元素知识点的讲解,掌握并运用点线面的三大要素和基本规律。
即点、线、面,按照一定的原理进行组合,最终创造出一种高度理性的、有意识的、有秩序的视觉形态,在帮助学生从具象的美术思维向抽象的设计思维转 变,提升学生的抽象审美能力,使学生掌握抽象造型的规律和方法。
2 教学存在问题
平面构成是以三大要素和基本规律理论知识之后进行对应的绘图练习。对于不同专业方向并没有进行区分性培养,一概而论,这样对于后期专业素质的培养,没有做好前期的基础,让后续的专业课程需要花更多的理论和时间去调整,走向专业方向的状态,这样的话不是完全符合应用型本科的人才培养理念。面对这样的问题,我们要从一年级基础课就开始培养专业素养到专业技能课和理论课就直接对口企业和市场的需求进行教学,这样,中间转换和过渡的时间可缩短,能加快学生从基础到专业的速度,为后面的专业课争取更多时间做专业教学。
怎样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把课程的作用发挥到最大。平面构成课怎样让学生觉得学之有用,让学生觉得本课程与其他课程之间的联系紧密,承上启下关系明显,学生也会自觉主动的把基础的课程或者安排的课程学好打好基础,这样上,后面的课程才不会被动和吃力。那么在提高教学效果过程中,考虑要引入其它教学方法和改革方法?
3 教学改革方案
第一,图像转换能力是学生学习平面构成的关键所在,基于此,教师在展开关于平面构 成的教学过程中,应加强对学生展开图像转换能力方面的教学, 进而使学生能够充分提高自身的抽象思维能力。教师可通过引导学生积极进行思考,采取多样化、多元化的教学手段,进而使得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得到有效的促进。除此之外,教师还需要引导学生对位置重组知识的认知并充分掌握,使得学生可 以进一步巩固并掌握各类抽象概念,并将所掌握的知识为自身所用,为学生的艺术思维能力带来有效的提高。
第二,强调课程内容的联系课程内容是课程构建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通过课堂 上知识点的系统讲授,可以使学生全面、深入地了解平面 构成的相关知识。讲解过程中结合大量建筑学相关案例, 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公共艺术美学与环境艺术美学的紧密联系。
第三,提高平面构成课的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一门课程的教学效果可能有限,在整个教学设计中灵活合理地融入模块教学法,把相关的课程进行打包,明确好课程前后顺序以及承上启下的关系,把联系最紧密的课程进行一个模块组教学,本人针对模块化教学已有理论思考,论文发表,尽量在课程安排中落实。如平面构成课,色彩构成,立体构成,三大构成课,图形创意可组成一个基础课教学模块。其他的专业课可以按此方法类推进行模块划分。例如设计课基础课程,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设计学概论,圖形创意课程为基础课程模块,利用模块教学法的力量,突出平面构成课程在其中的重要地位。
第四,平面构成课程是基础课在一年级开课,作业在创意绘画引导的为主,思考方式应该逐步引入版式设计。构成设计部分要求学生以图片中提炼出的基本形为基础,根据图片主要运用的组织形式,设计出新的平面构成图形,目的是推动学生将前面部分中学习到的方法延展应用,提高他们的创造力。
4 改革思路
4.1 课程体系明确
平面构成课程是一个涵盖设计类所有专业的基础课。对于我校来说,是视觉传达和公共艺术两个本科专业。课程立符合应用型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的理念,在基础课教学中就明确专业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加强学生专业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
4.2 专业思维导入
平面构成课在以一讲一练搭配教学为主,先讲理论知识和案例让学生明白讲解的基础知识对应将来做的哪个方向设计,把理论引导到专业应用上,同时配合实际案例的作品,让学生加深理解和体会,深刻认识到课堂的理论是必要学习的环节。理论讲解之后再配合针对性的练习,在练习时脱离死板的设计,而是让学生主动搜集资料,参考优秀的作品案例,寻找灵感带入练习。这样教学从主动转化为被动,让学生自觉去学习和探索。完成练习之后,把所有学生的作品展示出来,让学生之间相互点评,最后匿名投票出来心目中1/2/3等奖作品,成为练习的高中低等级的分数,还有教师进行总结和点评,教师做最后的评分。这样形成一个完整的流程,教学过程中理论通过练习实践,在练习中巩固理论,并在练习和理论过程中融入专业应用,让理论和练习都不脱离实际。同时,针对性练习可以代入当时的比赛,例如手绘设计大赛,插画设计大赛等,让学生有目的性的进行学习,同时完成的作品可以参加比赛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加强学生与教师的互动与沟通。
4.3 模块教学法带入
结合模块教学法凸显平面构成课的重要性,提高教学效果。基础课程容易让人忽略,融合模块教学法把基础的平面构成立体构成,色彩构成,设计学概论,图形创意课这几门课设立为基础课程模块,平面课程为第一门开设课程,作为所有设计学开始的基础,让学生和老师都重视其作用。并以模块教学法的方式提高教学效果,为后期专业课打好坚实基础。
5 总结
综上所述,高校在开展公共艺术专业的教学工作时,平面构成在其中扮演者非常重要的部分,并且对于提高学生的 审美能力、思维能力以及艺术创作能力等具有有效的促进作用。 平面构成与现代艺术设计在专业课程教学中的融合从而进一步推动大数据时代下人才培育模式的转变和创新。
参考文献
[1]郭智勇.基于建筑学专业平面构成课程的教学改革和实践[J].艺术教育研究,2019.12.
[2]叶晓霞.基于建筑装饰设计专业“三大构成”课程教学改革的探[J].才智,2018.3.
作者简介
曲镜羲,女,广州工商学院,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环境艺术设计方向。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