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渭河上游地区前仰韶时期文化谱系研究

时间:2024-04-25

周懋

1 典型遗存分析

大地湾遗址位于甘肃省秦安县城东北处。通过对各遗迹单位和文化堆积层中所出土陶器的分析研究,可以得出一期遗存出土陶器组合为罐形鼎、钵形鼎、盆形鼎、筒状深腹罐、圜底盆、圜底钵、圈足碗、壶。报告中指出一期遗存的碳十四测年为距今7800~7200年,另外还有几处典型遗迹单位的碳十四测年数据,H363的年代为BC5540-BC5360,H10的年代为 BC6220-BC5420,H398的年代为BC5561-BC5422,F371的年代为BC5709-BC5546。但根据对各遗迹单位的器物类比,得出F371要早于H363、H10以及H398[1],因此对于H10的碳十四测年数据的准确性持有怀疑态度。综上可得大地湾一期遗存的年代约为公元前5800年至公元前5300年。

师赵村遗址位于耤河北岸台地上。师赵村一期的文化层堆积相对单薄,仅发掘窖穴1座,器形以钵、罐数量最多,其中以鹅蛋型扁足罐为其主要特色。从层位关系与典型遗址单位可得出陶器组合有圜底钵、圈足碗、鹅蛋形三足器、侈口深腹瓮等。同时发现了上层为师赵村一期文化,下层为大地湾一期文化(西山坪一期)的地层关系。师赵村一期遗存在西山坪遗址取样测年为公元前3700年至公元前3521年,报告指出这一数据有误差,明显偏晚[2]。通过器物类比可以看出师赵村一期与北首岭下层遗存之间的前后联系,因此师赵村一期遗存的绝对年代约为公元前5300至前4900年。

北首岭遗址位于宝鸡市东北部。北首岭下层遗存未发现房址,主要陶器组合为钵、平底碗、三足罐、圈足碗、圈足罐、圆腹平底罐。报告中对于早期与中期的界定存在一些问题,从层位关系可以确定北首岭下层早于仰韶文化半坡类型,而与大地湾一期遗存相比,北首岭下层遗存的文化面貌与半坡类型更为接近,发展更为成熟,因此可以认为北首岭下层文化应比大地湾文化晚。根据碳十四年代测定,77T2(5)的年代为BC4780-BC4470,T4(7)的年代为 BC5340-BC5083。报告发表北首岭下层的年代约为距今6970±145—7100±140年[3],因此其絕对年代约为公元前5100至前4500年。

2 文化谱系

2.1 发展脉络与年代

依据渭河上游地区前仰韶时期的文化遗存,对其发展脉络与序列进行了大致梳理,分为二期三段。

一期1段以大地湾一期为代表,包括西山坪一期遗存、宝鸡高家村、宝鸡关桃园一期。二期包括2、3段。2段以师赵村为代表,包括西山坪二期、北首岭下层一组、宝鸡关桃园三期;3段即北首岭下层二组。通过上述典型器物的对比,大致可以得出该地区文化发展脉络。大地湾一期是迄今为止渭河流域最早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它在发展中也对邻近地区产生了影响,依据典型器物可以推断西山坪一期是大地湾一期向仰韶文化发展演变的过渡类型,因此将西山坪一期归于大地湾一期遗存中。而师赵村一期则与西山坪一期在地层关系上有着明显的叠压关系。从北首岭下层与师赵村一期的典型器物演变对比可看出,北首岭下层的文化面貌更为成熟,师赵村一期的鹅蛋形三足器发展演变为北首岭下层的圆腹平底罐,至此发展进入了以平底器为主的仰韶文化半坡类型。由此可得出师赵村一期可能是过渡类型,北首岭下层则是该地区前仰韶时期文化较为成熟的阶段。因此渭河上游地区前仰韶时期文化的发展脉络大致为大地湾一期→师赵村一期→北首岭下层。综上渭河上游地区前仰韶时期文化遗存可分为二期三段,渭河上游地区前仰韶时期文化的绝对年代大致为公元前5800至公元前4500年,延续了1000年左右。

2.2 文化源流

老官台文化是1959年首先在陕西华县老官台发现的,地层关系已证明老官台文化早于仰韶文化[4]。但由于老官台文化的遗址面积较小,文化内容单纯,加之李家村、白家村等丰富遗存遗址的发掘,有学者便提出以“李家村文化”、“白家村文化”来命名这种文化遗存,也有学者根据地域差异将其分别命名为“老官台类型”和“李家村类型”,并将渭水流域的老官台文化称为“渭水类型”,将汉水上游地区老官台文化称为“汉水类型”[5]。对于渭河上游地区的早期遗存,有学者认为应该把北首岭下层命名为北首岭文化,有认为应该把大地湾一期归属于大地湾文化,有的将老官台文化整体归属于大地湾文化。笔者认为这些命名的准确性都有待商榷,考古学文化一般以首次发现的典型遗址所在的小地名命名,渭水流域和汉水上游地区早于仰韶文化半坡类型的遗存,就总体面貌而言具有相当的一致性,这些遗存出土的典型陶器有许多相同的特征,这也表明它们应属于相同的考古学文化。而七十年代以后发掘的大地湾、白家村等遗址,仅在时间或空间上丰富了老官台文化的内涵,且由于各地环境气候的差异,文化在发展过程中产生地域性差异是很正常的发展现象。虽然老官台文化发掘的文化内容比较单纯,但其典型器物与渭河上游地区前仰韶时期的典型器物具有一定共性,因而笔者认为老官台文化与这一早期文化遗存的联系更为紧密。而从大地湾一期的总体发展水平来看,其形成有更早的源头,只有今后追溯出年代更早的新石器文化才能得以解决。

就渭河上游这一区域来说,这几处典型早期遗存之间的关系也值得探讨。其中秦安大地湾一期与宝鸡北首岭下层出土的陶器较为相似。通过对其典型器物的分析对比可得出,北首岭下层的生产水平要比大地湾一期进步一些,加之碳十四测年数据的印证,进而认为;这两种类型分布在同一地域,互相之间既有差别又有联系,应该是同一文化中早晚不同的两个类型[6]。总之它们作为前仰韶时期的代表遗存,与关中地区的老官台文化可能是同源的不同类型,也可能是在裴李岗文化强烈扩张影响下产生的,争议颇多,还需更多资料来证明与研究。笔者认为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位于甘肃东部的大地湾一期、西山坪一期与师赵村一期文化遗存,及位于陕西西部的北首岭下层文化遗存,它们的源头应该都是关中地区的老官台文化,只不过在其发展传播过程中由于自然环境与地域差异,衍生出了和而不同的文化类型,但总体面貌是一致的。而该地区前仰韶时期文化的去向则分为两种,前者吸收融合了老官台文化的因素,加之本土文化的孕育发展,最终发展为马家窑文化、齐家文化等独具特色的地方文化类型;后者则发展成为仰韶文化的半坡类型。

3 结语

总体来看,渭河上游地区前仰韶时期文化遗存具有复杂的文化特征,各自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在发展过程中相互影响,是老官台文化在不同地域中发展演变出的具有自身特点的早期文化遗存,其绝对年代约公元前5800至公元前4500年。秦安大地湾一期和北首岭下层分别代表了前仰韶时期文化遗存的早晚时期,前者发展为马家窑文化、齐家文化,后者演变为仰韶文化半坡类型,使得渭河上游地区前仰韶时期文化的发展序列得以延续与完整。至于这一地区前仰韶时期文化遗存的命名问题,笔者认为应在遵从老官台文化这一大前题下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忽略各个遗存之间的差异性,也不要过于强调各个遗存之间的细小差别,要依据宏观的总体面貌并结合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以便于对各遗存的文化特征与性质有更好的把握,可以按地域划分,即称为渭河上游地区前仰韶时期文化。关于渭河上游地区前仰韶时期文化的源头问题,因目前未有新的发掘进展,没有涉及全面。本文结论也有待新的考古资料的印证。

参考文献

[1]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秦安大地湾: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报告,(下册)[M].文物出版社,2006.

[2]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师赵村与西山坪[M].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9.

[3]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宝鸡北首岭[M].北京:文物出版社,1983.

[4]严文明:《略论仰韶文化的起源和发展阶段》,氏著:《仰韶文化研究》,北京:文物出版社,1989年

[5]赵宾福.老官台文化再研究[J].江汉考古,1992(02):41-50.

[6]张朋川,周广济.试谈大地湾一期和其它类型文化的关系[J].文物,1981(4):9-15.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