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5
陆会莲
摘 要:进入21世纪以后,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地提高,根据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所提到的,人们在满足了物质需求以后,就开始追求更高层次的需求:精神文化需求。虽然我国的经济发展速度在全球都有目共睹,但精神文化建设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下面本文就如何推进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的发展与创新提出了几点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群众文化活动;发展;创新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从以下五个方面做起:政治、文化、经济、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促进文化发展是实现小康社会不可缺少的一环。必须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突出每个地区特有的文化特色。中国有着五千年的历史,这五千年来,中华民族一直坚挺在世界民族之林,铸就了璀璨的中华文明。在新中国建成以后,我国的综合国力开始以惊人的速度增长,这和我国大力推进文化建设是分不开的。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重点提到要提高群众精神文明建设,那么笔者将在本文中探讨在如何在新时期促进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的发展与创新。
1 提升基层领导对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的重视程度
在目前有关基层部门中,普遍存在着只重视物质发展,忽视了精神文化发展的现象。我国的经济确实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但精神文化的建设的速度却与远跟不上物质生活增长的速度。中国为什么可以延续五千年的历史,是因为前人重视文化的传承,以史鉴今,相关部门应该加大资金投入到将神文明建设当中去,促进我国文化的更好发展。但目前相关部门的资金投入力度并不大,是因为不了解群众的文化需求,有关人员应该进行实地调研,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在第一线了解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在建设上,应该由政府出资,精神建设不仅仅是群众的事,更是政府的事。
2 促使群众文化丰富多样
2.1 寻求一种能让群众自得其乐的办法
相关部门应该起到引领作用,根据实地调研的结果,提供公共文化設施。文化的创造者是群众,政府部门应该提供设施让群众自发的去创造文化,根据群众的所思所想进行针对性的设施供给[1]。另外一方面要多开展文化交流会,让群众主动加入文化的传播,这期间也可以衍生出更多的文化变体,达到了文化多样的要求。相关部门要对文化的发展起到引领作用,不要让不适合于群众健康发展的文化传播进来。例如很有东北“特色”的文化:啤酒烧烤喊麦,这非常不适合于文化总体的健康发展,这种“特色”对于是非观尚未发展完善的青少年的身心发展极为不利。文化的发展要贴近生活,因为文化发展的主体是群众,群众间的文化一定要保证有着通俗易懂,富有乐趣,积极向上。让文化与生活融合,拉近文化,生活,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努力做到三者协同发展,和谐共存。相关部门可以利用好传统节日来促进文化的发展,例如春节,元宵,端午节,重阳节等等,借着这些传统节日来将文化传播给更多人。在中国的各个地区文化差异也是存在的,例如在端午节时:南方赛龙舟,北方踏柳:南方的赛龙舟在世界都是出名的一项运动,这项活动真正做到了走出国门,进入世界[2]。这间接使得世界人民对中国的喜爱程度都增高,这是文化传播的最高境界之一。北方踏柳:从以前的赋诗歌咏,到目前有些地方改为举行大规模的端午爱国诗文征稿活动,这项活动全民都可以参加,这项活动极大地提高了群众对文化的活动的参与度,相关部门可以借鉴施行。
2.2 促进文化多样性
相关部门在组织基层群众文化活动时,要注意到一种类型的文化也会存在着些许的差异,要尊重差异性的存在。文化的创办始终是以群众为核心,依据群众的喜好去建设对于喜欢文学的人就可以开展阅读交流茶话会,对于青少年,就可以举办青少年科技大赛等等。对于中年人,可以给他们提供条件更好的环境去跳广场舞。当一项文化活动建设的有声有色时,会吸引更多的人自发加入到群众中去,文化的发展就步入了正轨。对于一些小众喜好也要适当的推广,例如保龄球运动,这项运动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都没有接触过,这可以很好的让更多的人去进行尝试,让更多的人体会到小众文化的乐趣。文化要多样就必须做到涵盖文化的每个方面,这样文化的多样性建设也就有了起色。
2.3 使各个地区发展自己的特色
对于有特色的文化,应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其传播。开展群众活动时应根据当地的环境条件,地区差异,气候条件与民俗文化进行有机的结合,创造出一份自己的特色。特色文化资源开发的过程就是文化产业化的过程,政府应对特色资源的开发提供支持,但文化资源的开发有很多困难需要克服:如何实现在保证文化资源保护的同时也保证了文化传统的传承以及创新,处理得好就会产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文化的底蕴不是越高越好,文化底蕴越深文化的创新性就越低,没有了创新的推动,是不利于文化事业的发展的,因此相关部门不应该直接照搬当地的传统文化,应该加入属于目前这个时代发展的特色,进行创造性的转化[3]。所以相关部门应科学的评估文化资源,来进行文化资源的科学开发。例如我国东北文化中的花棉袄,花棉被,有烟筒的房子等等,都已进入了商业化运行阶段,在这其中也增添了不少的创新元素,是一个文化传播的成功典范。这类文化的传播范围更广泛,受众更多。这类活动明确了文化资源的综合价值与开发方式,做到了发展文化产业的前提条件。经常开展这种有特色的文化可以增加经费,提升城市形象,增加城市好感,并可以利用活动中赚取的经费来投入到更多的文化建设中去。
2.4 创造出属于当地人自己的文化品牌
我国的精神文化建设迅速发展,社区的文化活动种类已满足不了大众的需要,究其原因是活动种类少,规模小,参与人数少种种因素。群众希望的是更有规模,更有影响力的文化活动。活动规模做得大了,也就形成了自己的文化品牌[4]。如各地文化和旅游部门组织的“百姓大舞台大赛”“送戏下乡”等已经在全国各地蓬勃开展起来,百姓积极报名参加,为群众提供文化服务,这说明此类活动已深深“走”进 群众心里。这些活动可以很好地提升群众自身的幸福感与满意度。值得有关部门大力推广。
3 结束语
文化发展需结合当地历史,擅长什么发展什么,做到因地制宜,另外还应鼓励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报,使中华传统文化传承下去。群众工作只有做到人尽其用,才能提高民众对文化活动的参与度,参与度提高的最好方法使积极开创文化周,让群众主动加入文化周当中来,只有大众主动去寻找文化,创造文化时,我国的文化事业才会得到根本上的发展,但相关部门作为辅助也是不可缺少的,相关部门与群众之间相互扶持,相互促进,我国的文化事业才能更好的,积极健康向上发展。
参考文献
[1]陈玉洁.浅谈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的策划与创新[J].当代旅游,2018(7):77-77.
[2]李丽.新形势下如何提高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的策划创新力度[J].大众文艺,2016,397(19):9.
[3]金学军.浅议新时期基层群众文化工作的创新[J].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6(2):207-207.
[4]黄思洁.新时期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的创新实践[J].明日风尚,2018(14):392-392.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