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农村学生德育教育的主要问题

时间:2024-04-25

摘 要:2006年《中国共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要求加强对中小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形成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活动的有效形式和长效机制,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由此可见,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加强小学生的德育教育,显得非常重要。

关键词:德育;教育管理体系

小学德育在当代学校教育中越来越受到重视,“各学校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组建了德育领导班子,由学校主要负责人亲自挂帅,分管领导具体抓,成员包括了德育处、工会、团队干部和班主任教师”,学校的德育队伍建设不断完善。但是,在小学德育工作中,依然存在很多的问题:

第一,社会的影响。21世纪的今天正处于一个快速发展的信息化时代,在给经济、科技等带来快速发展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一定的困扰。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大众传媒、网络等媒介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的过程中也不可避免的传播和散发了一定的负能量以及暴力、黄色等不良信息,小学生对于信息的辨别能力相对较弱,没有一定的自制能力,不良信息直接影响着小学生德育的发展,这样就给小学德育教育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第二,家庭环境的影响。在一个人成长的环境中,家长对于孩子的影响实际是最大的,父母以及爷爷奶奶给孩子的德育发展的过程中起到较大的影响,但是由于家长过分溺爱、任由孩子自主发展而缺少引导,这样难免使得孩子会出现“唯我独尊”的思想和逆反心理,另一方面,许多农村留守儿童由于缺少关爱和疏于管理,或者管理者不能采用正确的方法,直接影响孩子的德育教育工作。

第三,时代发展的影响。在信息化时代,知识信息的更新速度十分迅速,在时代的交替和发展的过程中,人们的德育观念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而传统教育中的德育观念实际上已经远远不能跟上时代的发展了,也给小学教育的德育教育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第四,学校对德育的认识不足。包括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忽视对学生进行实质上的品德教育,仅仅以成绩来衡量学生品德的好坏,德育教育工作是獨立于其他课程的教育之外的,就容易被忽视,学生以及教师都不能够将这种意识进行明确的认识,因此,小学的德育教育工作在开展的过程中受到较大的阻碍。

第五,学校德育教育模式落后。对德育认识的狭隘,造成德育工作方法单一,这体现在学校对学生的德育仅通过每周一至两节的思想品德课来进行;部分农村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十分简单,教师依照教材按部就班的讲解,枯燥而乏味,课堂教学与小学生的互动很少,教学内容都是理性知识,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对于思想品德教育课缺乏热情。

第六,家校沟通不够。学校与家长缺乏沟通或互相的责任推诿,使对学生的品德教育只变成了某一方的责任,这种缺乏学校和家庭整合的德育培养,必定是不完整的。

第七,教育主体不明。在德育中教师和家长对学生提出了太多的规则和要求,很多时候并没有以尊重学生为前提,就随意对学生进行处罚,对学生身心发展产生不利影响。简言之,就是在德育中忽视了最重要的人的情感这一方面。

新形势下如何进一步发展和促进小学德育教育?

第一,整体构建学校德育管理体系研究,学校从校长到教师的整个教育观念必须全面更新,形成一整套以学生的终身学习和主动发展为基础、以生命观为核心的涵盖着目标、价值、对象、活动及管理的现代教育观念系统,并通过积极的研究性实践,将理念转化为校长、教师的不断创新的教育教学和办学行为。牢固树立“以人为本、面向全体、立足终身、管有特点、教有特色、学有特长”的办学理念。

第二,在学科教学中有机地渗透思想教育。教师应根据学科特点,确定德育目标,牢固地树立教书是为了育人,学习是为了做人的思想观念。在教学中恰当地引入例证,就可以渗透爱国,学科学的教育,更好地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及其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激励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使其鼓起自信、自尊,努力学好科学文化知识的勇气,树立远大理想,立志成才,报效祖国。

第三,强化行为规范训练,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学生良好习惯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为其树立好的榜样,使其在模仿、学习中掌握正确的行为方法。另外,阶段性的强化训练也是养成教育的重要手段。如,新生入学时的学习纪律的常规训练,升国旗的仪式训练,定期的学雷锋,艰苦创业的训练等等。在引导学生的同时,还要加强督导检查,反复导行,巩固训练效果。还有,学校要制定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制度公约,因为规章的严肃性对学生的日常行为起着规范作用,要求学生自觉按准则严格要求自己。

第四,在德育教育课程的教学实践中,可以考虑将心理健康的内容融入到相关章节中去。小学教师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实际以及小学生的个性成长特征,将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有机地整合起来,从而获得良好的教育成效。

第五,充分发挥家庭、社会的育人功能,改善育人环境。育人不仅仅是学校的事,家庭和社会也是很重要育人场所,因为学校并非处于真空地带,家庭、社会毕竟是基础。所以我们要把学校和家庭、社会密切地结合起来,形成教育合力,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因此学校可通过定期召开家长座谈会,走访、互访等途径,建立社会联系,集合各个方面力量,净化社会环境,开展树新风、共建文明活动,有效地指导学校学生文化活动。

小学的学习阶段实际上是一个人思想水平等各个方面全面发展的过程,直接影响着一个人的一生。在小学阶段进行德育教育工作是很有必要的,在实际的德育教育工作中,德育教育的内容要能够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发展,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德育发展,才能够保证学生能够适应时代的发展。在进行德育教育的过程中要不断降低来自家长、社会等不良思想的影响,随着时代的内容不断更新和发展德育教育的内容,符合时代的发展,努力培养有素质、有道德、有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王婷婷.小学数学学科德育渗透案例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8.

[2]辛红娟.农村留守小学生的德育教育研究[D].中北大学,2018.

[3]张磊.小学德育课程实施的实践研究[D].沈阳大学,2018.

[4]刘利民.民办中小学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D].南昌大学,2018.

[5]王丹.小学德育活动之现状及存在问题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6.

[6]刘美函.农村小学德育管理问题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7.

[7]李怡琳.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小学德育管理的问题及对策分析[D].聊城大学,2017.

[8]纪宇静.新时期小学生道德与德育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对策研究[D].喀什大学,2016.

作者简介

李景锋(1975-),男,汉族,陕西省富平县,本科,陕西省富平县宫里镇董村小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德育教育。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