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以人才培养质量为前提的研究生课堂评价标准建构研究

时间:2024-04-25

摘 要:研究生教育是增强综合国力、增强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支撑力量,是综合国力的直接体现,面对高层次人才培养的新形势,提高质量成为研究生教育改革和发展最核心、最紧迫的任务,为了适应国家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在研究生的培养方式上是教学与科研的有机结合,确保学术型研究生培养的规格和质量,对于研究生的教育不仅仅停留在专业基础知识的学习上,更多的是在培养研究生的研究、创新能力和方法技能的应用上以促进研究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研究生教育;人才培养质量;课堂评价标

1 研究背景

《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提出“硕士研究生教育应当使学生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业知识,掌握相应的技能、方法和相关知识,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和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2000年,《关于加强和改进研究生培养工作中的几点意见》提出“要根据行业、职业领域对人才知识与能力结构的要求,制订培养方案和设置课程。加强与学位相关的学科的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要注重对现有师资的培训和提高,更新知识结构,转变教学观念”。教育部发布的《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文件中指出,注重人才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探索建立以创新创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机制,完善产学研用结合的协同育人模式,加大教育、科技和其他各类人才工程项目对青年人才培养支持力度。国家系列文件的出台标志着研究生教育全面进入质量时代,《关于高等学校加快“双一流”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高等教育发展要以内涵式发展为主线,以体制机制创新为着力点,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培养高水平人才,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研究生教育从规模扩张逐步转向质量提升,生存与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如何培养社会需要的高质量人才已成为摆在高校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2 研究生课堂教学评价的现状问题

通过整理研究生课堂教学评价的相关文献资料以及搜集不同类型和层次高校的研究生课堂教学评价量表或方案,从评价主体、评价组织、评价方法、评价内容、评价结果等几个方面对其现状进行系统的分析,从分析结果来看目前研究生课堂教学评价主要的问题有:

2.1 研究生课堂教学评价未完全体现研究生课堂教学特征

研究生教育作为学生在本科毕业后继续深造和学习的一种教育形式,199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从研究生教育的目标、考核方式、学业标准等方面详细的规定了研究生教育与本科教育的区别,研究生课堂教学更加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自我学习、自我分析以及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①因此必须基于研究生课程教学的目标,来制定具有研究生特点、符合研究生教育现状的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但是目前高校所使用的评价指标体系与本科课堂教学评价并未有很大的差别,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单一定位不明确,未能完全体现研究生教育中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基本特点,忽略了研究生教育的精英性、专业性等本质特征。

2.2 研究生课堂教学评价指标内容有缺失,影响评价效果

大部分评教指标体系的内容只仅仅只包含了教师的授课水平和效率,并没有有关课程质量、教材质量以及学生等方面的内容。因为在教师教学过程中,可能因为课程设置的不合理、教材内容落后等因素而使教师的教学效果大打折扣。而且在评教中,学生不可避免地会将对该课程的喜好程度反映在评分结果中,这使不同课程的授课教师无法进行对比。这样的评教效果偏低,无法科学真实反映教师教学的效果。因此,学生评教指标中除了对教师的教学行为进行评价外,还应增加对课程、教材方面和基于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项目,这样对教师的教学效果做出的评价才能更加的客观、科学、全面。

2.3 评价指标过分关注教师行为而忽视学生

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指标偏向“以教论教”。新的课改提倡“以学生为中心”,教师教的行为好坏不能评价教师教的效果的标准,应更多的从学生的学习来评价教师的教学行为,新时期教学改革呈现出明显的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态势,同时,教师的教学行为只有被学生感知、接受、配合,并通过学生表现出有效的学习行为时,其效果才能体现出来。因此,教学是否有效要通过观察教师的教学行为引起、促进学生行为,重新构建“以教师在课堂教的行为所引导和促成的学生的学习行为的表现,来评价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效果”的思路。

3 研究生课堂教学评价指标理论框架的建构

3.1 一级指标的设立依据

研究生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三大维度“知识”“能力”“素养”设立依据源于两个方面:一是在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的前提下,根據学术型研究生所需具备的能力和素质等以及国际上对研究生的要求,二是根据新课程的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者与研究生的能力目标一一对应所做出的调整最后所形成的,三者有各自的内涵和特性,它们又密切相关、相辅相成共同组成研究生的能力指标。

首先,“知识”在研究生的课堂教学中,“知识”也可以对应老师的教学内容,是学生在教师有目标地进行计划、规划的活动中学习到的,知识是研究生能力目标中最重要的一个部分。第二,“能力”展现的是研究生的,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和学习研究中个人所必备的能力,第三,“素养”对研究生来说是个人在学科领域中进行学习、探究、交流、创新等活动中所具有的综合品质。

3.2 二级指标的设立依据

一级指标“知识”中的二级指标——包含有“公共基础知识”与“专业理论知识”,为了研究生素质和能力的提高、知识结构的完善,在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不仅仅是掌握某一方面的知识,而是要求研究生具有广阔的国际视野和具备深厚的专业知识,突出研究生的“专业性”和“研究性”以外,还要让提高研究生各方面的素养,达到全面有效的发展。

一级指标“能力”下设“学习技能”与“个人能力”,一方面是根据2016年9月发布了独具我国特色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框架,学会学习作为其六大核心素养之一,是学生适应信息化时代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的关键,“学会学习”是一种学习上的追求和坚持能力,是一种从个体和团体两个层面高效地管理时间和信息而组织自我学习的能力,本研究中的“学习技能”就是学会学习中的学习方式,研究生通过不同的研究和学习的方法实现自主学习也是一种能力的表现。另一方面,研究生个人能力是指以其拥有的知识、经验等必要能力为基础,以个人的核心能力(专业)为核心,在不断学习、实践和创新过程中充分发挥专业优势,研究生群体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和生活追求,但在日趋激烈的人才竞争中,只有充分发挥持久的、不易模仿核心个人能力,并在实践的基础上加以完善和提高,才能适应社会竞争和自身发展的需要,从而确定了“个人能力”这一指标。

一级指标“素养”下设“学术素养”和“个人素养”,学术素养和科研能力是研究生教育的灵魂,有学者认为,“研究生学术素养是指研究生在进行学术研究时所具有的内在规范和要求,是其在学术活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它包括了学术意志、学术能力与学术道德”从文献资料的研究来看,“学术素养”主要分为:学术意志、学术能力与学术道德以及好奇心、热情等等,作为学术研究群体的重要成员,研究生应具有高素质人才所必备的基本素养,尤其需要具备较高的学术素养。个人素养本研究主要突出的是研究生的交流和协作的方面,是在研究生学习过程中与他人相互合作与沟通的能力。

注释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z].1999.

参考文献

[1]祝爱武.核心素养视角下的教育硕士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估[J].现代教育管理,2019(01):103-107.

[2]赵志冲,田甜.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9(04):53-54.

[3]姚芳,袁晓玲.学术型研究生培养质量现状与提升对策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9(18):237-239.

[4]丁红枫,孙连坤.关于研究生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实践与思考[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9(06):7-8.

[5]陈元刚,冯潇,罗维.我国研究生教学督导工作提升的对策研究[J].劳动保障世界,2019(18):62-64.

[6]丁红枫,孙连坤,刘斯伟.研究生培养质量保障体系与机制的探索和实践[J].课程教育研究,2019(21):244-245.

[7]郭永坤.国内研究生教学存在问题和改进建议[J].管理观察,2019(16):108-109.

[8]沈峰,刘红丽.高校优秀学术型硕士研究生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化工高等教育,2019,36(03):55-60.

[9]石雪洁,刘华.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的美国经验及中国借鉴[J].淮北職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18(04):23-26.

[10]韩贵金,周有.地方高校研究生创新和实践能力协同培养体系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9(30):125-126.

作者简介

邢欢(1993-),女,汉族,安徽宣城,研究生在读,云南师范大学,研究方向:教育评价。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