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新时代中华传统文化融入民办高职院校人文课程实现路径研究

时间:2024-04-25

阎露方 赵立芳 吕美

摘 要:在新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的教育应转变教育观念,避免重技能轻人文,充分认识中华传统文化对于培育学生人文素养上的重要作用,进一步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本文试从发挥人文课程的主渠道作用,利用网络平台融合,开展实践活动深化融入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四个方面探索新时代中华传统文化融入民办高职院校人文课程实现路径。

关键词:中华传统文化;融入;民办高职院校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高度重视。高职院校在为社会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同时,同样也肩负着传承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使命。受到实用主义的影响,“00”后学生更关注就业的实用性,偏重于关注学习专业技术和技能,大部分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不高,但是新时代下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将中华传统文化融入人文类课程是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新的尝试。

1 中华传统文化融入高职人文课程的必要性

1)是符合新时代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5〕6号)中明确提出,要切实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根据我们以前的教育理念,高职院校注重技能培养,强调动手能力,从而忽视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锤炼。随着新时代国家对人才、市場对人才的重新定位,单一的技能培养已不能适应社会需要、市场需求。高职院校的教育理念、教学观念必须尽快转变,避免重技能轻人文,必须充分认识到中华传统文化在培育人文素养方面的作用,加强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

2)是高职院校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新时代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的核心内容,对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当前,许多高职学生受到当前社会中多元文化和价值观的影响,出现了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等错误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他们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规范和引导。中华传统文化是几千年来形成的优秀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力量基础和内容来源。在人文类课程中引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青年学生中的践行和培育具有重要的作用。实践证明,当代青年学生只有真正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坚持崇高的理想信念,弘扬优秀的民族传统,塑造高尚的道德情操,才能健康成长为国之栋梁、民族脊梁。

3)是提升高职学生的职业素养的必然要求。随着高科技时代的到来,要想在越来越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在练就过硬本领的同时还应不断提升自身的职业素养。职业素养包含的内容非常丰富,其中重点是职业思想意识、职业伦理道德、职业行为规范和职业工作技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涵盖了文、史、哲各个领域,更具有人文情怀和美学价值。通过开展传统文化教育,能够让学生进一步学习文学、历史,了解社交、礼仪等方面的知识,从而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场竞争力。

2 中华传统文化融入高职人文课程的可行性

1)人文类课程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文素质教育蕴涵着重要的教育功能。中华传统文化有着深厚的人文思想和民族精神,学生能够从中培养自己的审美情操,提升自己的道德水平,充实自己的内心世界,进一步增强对国家的认同、对民族的认同,进而潜移默化地影响个人的职业发展,使高职学生总体上具有良好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水平的基础上,其文化修养、审美情操、人际关系和社会责任等能达到大学生应有的人文素质水平,最终成长为德才兼备的有用之才,实现高职院校教书育人的教育目标。

2)中国传统文化为人文类课程提供了价值观方面的丰富内容。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所追求的是一种真、善、美的人生境界,比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正心笃志、自强不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精益求精、吃苦耐劳”、“滴水之恩、涌泉相报”、“以诚相待,言而有信”等这些价值取向,包含着积极的家国情怀、理想信念、工匠精神、感恩意识、诚信品质等把这些内容丰富、生动活泼的故事融入人文类的课程中,能够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价值观。

3 中华传统文化融入高职人文课程的路径

1)充分发挥人文课程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基础性作用。高职院校人文类必修课程中涉及到中华传统文化内容的主要包括思政类课程,大学语文课程。教师应研究寻找人文类课程内容和中华传统文化知识的结合点,运用多种教学模式,将中华传统文化的内容情景化、交际化、生活化。教师需要学深吃透、融会贯通,将语文教材中涉及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提炼出来,将其中的思想和精髓充分挖掘出来,引导学生进一步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通过新媒体手段进一步拓展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渠道。传统单一枯燥的讲课方式和育人理念已经不能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兴趣,教学目标难以实现,教学效果不甚理想,在信息化、网络化的新时代大环境下,充分利用各种新媒体手段和技术,通过多样化、立体化、互动式的教学手段能够增强激发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相比较传统课堂授课模式,通过QQ、微信、微博等平台建立有关中华传统文化内容的“微信公众号”或者“微博互动平台”,教师通过让学生添加关注方式将适合学生学习的内容推送到学生手机中,还可开通网络课程或是录制微课,学生可以利用碎片化的时间随时随地学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通过新媒体的技术将授课模式从单向教育向双向互动式教学转变,可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3)通过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对于高职学生来说,课程的设计应重视实践活动的开展,而不仅仅是对文学知识的了解与欣赏。通过挖掘传统节日背后蕴藏的文化内涵,比如春节,再比如中秋节,还有我们的国庆节,在这些节日里开展包饺子、包粽子、做月饼、唱国歌等实践活动,让学生深刻体会传统节日中蕴含“尊老爱幼”、“热爱祖国”、“弘扬正气”等优秀的传统文化。还可以在思政课堂或者语文课设置主题活动:爱国主义演讲、红歌演唱比赛、感恩诗歌朗诵、经典诵读等等,通过这些活动增强高职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和民族自豪感。

4)建立一支高素质专兼结合的中华传统文化授课教师队伍。中华传统文化融入人文类课程,最终还是要依靠教师队伍来实施,那么教师教学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了教学的效果,要建立一支专业从事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教师队伍,必须加强教师专业培养,强化中华传统文化的学习和研究,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定期组织教师对传统文化相关内容的教学研讨,从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对相关教师和学生骨干进行传统文化知识的专题培训,实现中华传统文化进课堂,进头脑。

新时代将中华传统文化融入人文课程绝非易事,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实践探索并进行实践论证,对出现的问题和不足不断加以调整和修正,才能确保其路径的可行性。

参考文献

[1]高竞男,张鹏.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与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相结合的探索[J].职业技术教育,2014.

[2]王青.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人文素质教育的路径探究[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8.

[3]许太梅,汤太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职生人文素质关系研究[J].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

[4]聂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职人文素质教育的融合[J].知识文库,2018.

作者简介

阎露方(1982-),湖北荆州人,石家庄工程职业学院,硕士研究生,讲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