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浅谈高校辅导员如何引领大学生正确使用手机

时间:2024-04-25

祝潇 王东盈

摘 要:高校大学生是有远大理想抱负、有深厚国家情怀、有伟大创造力的青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是国家文明的传承者和接班人。随着互联网和数字技术的迅速发展,信息传播方式和工具日益更新,手机、电脑、平板逐渐占据主流地位。课堂上玩手机的现象逐渐增多,大学生对手机逐渐依赖,引发“低头族”危机。手机过度依赖伤害学生身体,影响学生学业、社会交往等。本文主要通过调查问卷,探索大学生依赖手机的原因,提出一些对策,希望对今后高校辅导员如何引领大学生正确使用手机提供帮助。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手机;对策

1 大学生手机依赖的原因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地方,需要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实现,学习不仅需要老师教,还需要学生主动学,上课玩手机会影响课堂质量和学习效率,亟需改善。

1)自身因素。现在的大学生基本上都是“95后”、“00后”,衣食無忧,生活条件优越。有的是家中的“小棉袄”、“暖男”;有的则是家中的“小霸王”,唯我独尊。最近热播的《哪吒之魔童降世》,引起社会各界的反响与反思。电影中“若命运不公,便和它奋斗到底”、“我命由我不由天”等名句纷纷被引用。学生的主动学习好过被动接受,现在的大学生考上大学之后就自我放松,试图“混过”大学四年,便寄托于手机来打发时间。

2)社会因素。随着社会发展,人类需求逐渐增多,通讯手段也由原始的邮寄信件、使用传呼机等转变为使用手机、电脑等,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进入大学,大学生逐渐产生攀比和从众心理,手机更换频繁,功能也逐渐完备,手游、视频、拍照、聊天、购物等手机APP应运而生,丰富课余生活。足不出户就能解决衣食住行的问题,方便生活又节省时间。

3)家庭因素。“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教育孩子需要松紧有度、以身作则。学生期间如果不能锻炼自制力与自律性,对今后的学习、工作会产生不利的影响。“拖延症”就是其中的一种表现,对待凡事都是拥有一种“等会再做、不着急”的表现,这些都是个人习惯。个人行为的养成是从“模仿”开始的,父母应给与正确的引导与教育,控制住对手机的欲望,在家尽量“封锁”手机,多读书报、看教育类节目等,做到以身作则,不做“手机奴”。

4)学校因素。学校是学生学习的地方,现在的教学方式由“灌输式”逐渐转变为“自主式”,由书写板书逐渐转变为使用PPT等多媒体教学。好奇心是学习的第一步,如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成为教学难题。有的老师授课方式比较死板,内容单一,课堂管理较松,上课期间学生很容易走神甚至疲倦;有的老师课程内容比较新颖,语言风趣,就会比较容易吸引注意力。这些都对教师的个人能力提出要求,需要与时俱进,不断提升自己。现今社会,应试教育仍是主体,教育除了鼓励学生自主学习的同时还需要加强课堂管理,对课堂秩序等进行掌控。

2 大学生手机依赖的影响

1)积极因素。(1)使用手机开辟了学习的新渠道。大学生之前获取知识主要源于书本、课堂,形式比较单一。随着网络与手机、电脑的产生,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获取知识,进行学习。课堂中,学校不断引进新的渠道,推荐使用云课堂、学堂云等软件、APP,引导学生正确使用手机的同时,不断创新授课方式,满足学生的求知欲。(2)使用手机丰富、充实课余生活。网络的产生打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手机、电脑等媒介的产生,更新交往方式。从开始的只能发文字到图文并茂、视频播放、语音聊天等,逐渐满足交往需求。QQ、微信成为主要方式,表情包、流行语逐渐替代繁琐的文字,简单易懂明确,既可意会又可言传。

2)消极因素。(1)过度使用手机影响身心健康。手机丰富大学生活,手机逐渐成为必需品,大学生将大量时间都消耗在手机上,熬夜、晚睡、饥饿等情况不断发生,严重影响身体健康,产生晕眩、营养不良、脱发等现象。手游逐渐被大众所喜欢,手机方便携带,同时使用手机时会有很多虚假、诈骗、色情等不良信息传送,冲击大学生的价值观,影响心理健康发展。(2)过度使用手机影响学业。手机是把双刃剑,调查问卷显示,有56.86%的大学生从高中开始拥有手机,逐渐成为不可缺少的必需品。手机最初的主要功能是打电话、发短信,随着社会发展,为满足需求,手机的娱乐、支付等功能逐渐完善,已经影响学生的课堂学习与交往,高校教育面临挑战。(3)过度使用手机引起社交障碍。人们总是用智商与情商来判断一个人的能力,但智商与情商并不一定成正比。手机媒介的运用,拉近人类共同的同时,也使人类情感逐渐疏离与冷漠。人与人的交往需要面对面进行交流,对方的表情、话语等都能够很好的掌握,虚拟的感情,会带来更多的猜测与质疑,不断自我封闭,回复成为一种反射,无情感可言,长此以往,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造成威胁,情商与智商也受到影响。

3 高校辅导员引导大学生正确使用手机的对策

1)加强校风校纪建设,改善授课方式。学校是培育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地方,引导大学生合理使用手机,需要加强学风建设。学校通过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通过微信公众号、QQ群、主题班会等加强宣传手机依赖的危害。现在学校都开始实行无手机课堂,加强对手机的管控,但一味的压制反而会反弹。手机开辟了学习的新渠道,鼓励学生认识到手机的必要性,还需要远离手机危害。教师在课堂中改善授课方式,逐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创新教学方法,吸引学习兴趣,不断提升自身的个人能力,与时俱进。

2)丰富课余生活,提高学生自制力。大学生长期、长时间使用手机,会对身心产生危害,影响学习、交友等。调查问卷中有45.1%的学生可以勉强上课不带手机,78.43%的学生上课偶尔玩手机。作为高校辅导员,应该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用哪些牌子的手机、玩哪些手游、用哪个APP购物等等。国家政策支持创新创业,鼓励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培养学生通过实验室、社团等途径提高个人能力,结合“互联网+”,实现专业的创新发展。辅导员应该带领班级学生进行团学建设,提高凝聚力,多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文体活动,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分散注意力,摆脱手机依赖,提高自制力。

3)加强心理咨询、排泄与引导。随着课业负担增重,就业压力增大,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凸显。为排解情绪,大学生对手机产生依赖,试图通过虚拟世界来缓解各方面压力。高校都设置心理疏导咨询室、心理排泄室等,通过语言、活动等来帮助学生发泄不良情感,回归平静,回归学习。作为高校辅导员,应逐渐了解学生的生活、交友等各方面情况,有问题时及时解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影响学业,甚至影响生命安全,应引起重视。

4 结论

高校大学生是国家的希望,是实现中华民族中国梦的先锋力量。因个人、家庭、社会、学校等因素的影响,大学生对手机逐渐依赖。手机带来便利,拓宽学习渠道的同时,过度使用手机会对大学生的身心、学业、交友等方面产生不良影响,作为高校辅导员,应该不断进行心理咨询,丰富大学生的业余生活,提高自制力,宣传学校的规章制度,引导学生正确使用手机,摆脱“手机控”,做一名积极向上的新青年。

参考文献

[1]李建祥.大学生手机依赖症与高校学风建设问题研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9,3(06):179-180.

[2]李娜.手机媒体时代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策略探究[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02):65-66.

[3]李铁,余家赛.大学生“手机依赖”背景下高校学风建设研究[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上旬刊),2019(02):32-33.

[4]孙临花.手机互联网时代大学生惰性行为及对策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9,40(25):87-88.

[5]王派.大学生对手机过度依赖的心理分析及对策[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30(04):250-251.

[6]张文龙.高校辅导员如何引导大学生正确使用手机——以思想政治工作为阵地[J].科技视界,2015(27):213-214.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