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关于邢台市就业扶贫工作的调研与启示

时间:2024-04-25

田德荣

摘 要:***总书记指出:“一人就业,全家脱贫,增加就业,是最有效最直接的脱贫方式。”邢台市位于河北省南部,农村人口占比较高,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比例大,国家级贫困县6个,省级贫困县4个,脱贫攻坚任务艰巨;人社战线坚决落实总书记要求,将就业扶贫摆在更加突出位置,积极构建“六种模式”“四个覆盖”“三项工程”的“643”就业扶贫体系,强化“造血”功能,激发内生动力,就业扶贫的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

关键词:创建六种模式:多措并举,精准施策

1 六种模式的概述

邢台市从解决贫困人口稳定就业入手,明确了扶贫车间、居家就业、电子商务、扶持创业、劳务输出、扶贫专岗“六种途径”,构建了“六位一体”就业帮扶机制,帮助农村贫困劳动力早日就业脱贫。

1)“家门口”模式,帮助贫困劳动力就近择业。农村贫困劳动力普遍存在年龄偏大、技能低、出不去、就業不稳定等因素,邢台市利用闲置校舍、厂房等集体资产、资源进行改建,引导动员企业将适合分散加工的生产车间建在乡村,为无法外出打工的贫困户提供就近就业岗位。对带动贫困劳动力就业10人以上,或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达到职工总数30%以上的企业或个体工商户,由县级人社部门认定为“扶贫车间”,对吸纳贫困劳动力稳定就业6个月的企业,按照每吸纳1人给予1000元的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稳定就业1年以上的适当增加补贴。目前,全市认定就业扶贫车间154个,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1507人。大麓古纺布艺有限公司采取“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带动农村留守妇女、建档立卡贫困妇女、残疾妇女共计180余人实现就业,每人每月增收1500元以上,被评为省级巧手脱贫示范基地。

2)“企业订单”模式,帮助贫困劳动力居家就业。新河县积极协调鑫梦达、蓝驰、顺驰等企业,采取“企业订单”模式,将眼镜盒、档案盒半成品加工分散到农户家里进行,贫困人口每人每年增收近万元。广宗县依托自行车、童车产业,将自行车、打气筒零部件分发到农户家中代为加工,计件工资,每日结算,贫困家庭增加了收入。这种模式有效解决了农村留守妇女、老人“挣钱不能顾家,顾家又挣不到钱”的两难困境。

3)“云端服务”模式,帮助贫困劳动力网上就业。近年来,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全市拥有淘宝镇5个、淘宝村33个,邢台市结合新业态发展需求,积极支持互联网企业做大做强农村电商业务。其中,邢台县退役军人创业孵化基地、南和农民工返乡创业园、清河电子商务创业孵化园加载“跨境电商”职能,广泛开展“互联网+羊绒制品、特色农产品、自行车、宠物饲料、工艺玻璃”等网上创业就业项目,帮助贫困人口实现“云端”就业。

4)“扶持创业”模式,带动贫困人口就业。邢台市将创业帮扶作为就业扶贫的主要抓手,帮助返乡农民工创业带动贫困劳动力就业或帮助有创业意愿的贫困劳动力自主创业。加大创业贷款发放力度,将个人申请额度从10万元提高到15万元,小微企业申请额度从200万元提高到300万元,放宽条件,降低门槛,简化程序。2018年,向贫困创业者发放创业贴息贷款1.7亿元,发放一次性创业补贴37万元,房租物业补贴438.14万元。

5)“劳务协作”模式,帮助贫困劳动力外出就业。劳务输出是贫困户短期内增收脱贫最直接见效的办法,邢台市坚持政府推动、市场主导,建立和完善了输出地与输入地劳务对接机制,分别与京、津、鲁等发达地区和本地118家规模企业(服务机构)建立扶贫劳务合作关系,建成各类家庭服务业输出示范基地5家,及时为输出人员提供就业信息、政策咨询、技能培训、创业指导、权益维护等“一条龙”服务。青岛市为前去务工的邢台市贫困劳动力,每年报销2次往返交通费;每月给予800元就业补贴;每月补贴500元房租,每年给予不超过3000元技能培训补贴。2018年,向青岛等地输出贫困劳动力913人,实现了精准输出、有效对接、稳定就业。

6)“扶贫专岗”模式,帮助贫困人员实现兜底安置。针对无法离乡、无业可扶、无力脱贫的“三无”贫困劳动力,邢台市因地制宜,因户至宜,灵活运用政策,利用就业补助资金或筹措财政资金在乡镇和行政村开发适合“三无”贫困劳动力的劳动保障信息员、农村保洁员、护路员、治安员、护林员等公益性扶贫专岗,对确实通过市场不能就业的大龄和残疾贫困劳动力予以托底安置。已安置就业困难贫困人员5690人,给予每人每月不低于300元的专岗补贴。

2 推进四个覆盖:全面推进,夯实基础

在创建“六种模式”的同时,邢台市大力推进精准管理服务、村级平台、创业孵化基地、招聘信息网络四个全覆盖,为就业扶贫工作的有序推进奠定了基础。

1)精准管理服务全覆盖。建立贫困劳动力就业信息帮扶台账、岗位需求清单、岗位供给清单、责任分工清单、帮扶效果清单“一台账、四清单”制度,为每一个贫困劳动力建立全程服务卡,实现就业扶贫对象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管理。根据贫困人员需求,对有就业需求的开展就业指导,推送不少于3个工作岗位;对贫困妇女和不能离家的,开发手工作坊、零部件加工等居家灵活就业岗位;对大龄和难以实现就业的开发扶贫专岗托底安置。

2)村级服务平台全覆盖。在全面完成县、乡服务平台建设基础上,采取试点先行、以点带面的工作方法,在全市1000余个行政村、210个乡镇、社区建立了规范统一的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站,主要负责扶贫政策宣传、收集发布就业信息、开展职业介绍等6个方面、19项具体工作,打造就业脱贫的前沿服务阵地,形成覆盖市、县、乡、村四级的就业服务网络,彻底打通了就业扶贫的“最后一公里”路程。

3)创业孵化基地全覆盖。采取政府购买服务、专业化公司运营模式,吸纳社会和民间资本参与创业孵化园建设,建成49家统一规范的创业就业孵化基地,可容纳创业实体2793户,为创业者提供免费入驻、项目推介、注册登记、开业指导、风险评估、创业培训、融资等全方位服务,有效提高了创业成功率。截至2018年底,已入驻2336户,带动就业11703人,其中贫困人员1128人。

4)招聘信息网络全覆盖。运用“网络+现场”模式,在举办现场招聘会的同时,依托“邢台人才交流网”、“邢台就业服务网”和“邢台就业服务局”官方微信平台,设立“网络招聘专区”,线上与线下互动,扩大招聘辐射范围。实施“网络视频面试”,将“网络视频面试”触角横向拓展到新疆、西藏、内蒙古等省市,纵向延伸至全市9个县级站点和70多个乡镇站点,形成上联“中国公共招聘网”、下通县、乡、社区(村)的就业信息共享体系。

3 实施三项工程:强化培训,提升水平

邢台市将所有贫困劳动力全部纳入免费培训范围,大力实施贫困劳动力就业能力提升工程,让有培训意愿的贫困劳动力至少掌握1-2门就业技能和2-3项实用技术,确保“培训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户”。

1)坚持扶贫与扶志相结合,全员开展引导性培训。针对部分农村贫困劳动力存在“等、靠、要”思想等问题,我们坚持扶贫与扶志相结合,将择业观念、就业意识、创业意识、脱贫意识等内生动力方面和就业创业扶持政策、劳动维权、务工常识等实践方面内容纳入培训课程,提升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增强自信心。2018年开展引导性培训24455人次,培训后转移就业9846人。

2)坚持扶贫与扶技相结合,大规模开展技能培训。大力开展以电工技术、焊工技术、叉车技术等特殊工种为主体的订单式、定向式、保姆式培训,全面提升就业质量。培训期间给予每人每天100元食宿和交通补贴,提高了参训率。2018年,邢台市1821名有培训需求的贫困劳动力全部开展了技能培训,发放食宿交通等补贴49.24万元。

3)坚持扶贫与扶智相结合,全面开展“千校行动”。组织公办技工院校到贫困县开展专项招生,使每个有就读意愿的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子女都能升入技工院校,按照学费2300元、住宿费500元、教科书费300元的标准予以资助。对正在接受中、高等职业教育的162名建档立卡贫困家庭新成长劳动力,按照每生每学年3000元的标准给予“雨露计划”职业教育补助,帮助其进入技工院校学习。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