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5
摘 要:当前在公共图书馆服务模式以及图书共享模式的改造和优化过程中,采用互联网+思维,进行公共图书馆的服务优化,是一个热门的话题。构建互联网+思维,需要对服务模式方案的进行重构,包括服务对象、服务过程服务、评价体系等等,都进行重新的要点设计,形成采用一体化服务和新媒体服务网络的架构体系。在互联网+思维模式下,公共图书馆的服务模式需要不断进行创新,采用重构的方式,形成一种新的态势,这是互联网加思维下图书馆服务模式重构的一种建设思路。
关键词:互联网思维;公共图书馆;图书共享
作为一种新形态,互联网+是经过不断的技术碰撞和思维碰撞产生的技术革命。在当前创新技术不断融合的前提下,经济社会需要对技术进步浪潮是必须要迎合的态度。互联网+具有高效零距离的特征,在互联网+模式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需要结合互联网+技术特点。因为互联网有着很大的差异性,例如当前云计算平台大数据等在互联网加发展的时代背景下,进行用户市场产品以及服务的思维模式的思考属于非线性的思维领域,在变化中发散性的寻求不同的解决方式,把传统的思维方式进行打破。
1 互联网+思维下图书馆管理模式创新
由于图书馆的存在是当前社会发展需要的一种架构,这种机构的存在与社会环境是紧密相连的。互联网加思维的大环境下,对图书馆的发展需要社会进行深入的思考。图书馆为未来会提供更多的服务,需要进行规划和设计。互联网加正是以这种设计需求相契合的,通过互联网加思维展开图书馆服务架构的新的优化,将图书馆的社会价值从未来的角度进行探索,寻求图书馆未来的发展机会。这是现有的一种认知的需求和用户的需求的磨合,在现有服务体系中,互联网+思维,使得图书馆的服务体系进行了创新,将馆员和用户的关系加以融洽,打破了信息资源的壁垒,方便了用户获取信息[1]。
互联网+思维,在受到互存互补的图书馆网络关系的建立之后,得到了更广泛的行业接受度。它提供了一种图书馆服务创新意识的思考,同时也提供了一种变革的思路。
2 互联网加思维下公共图书馆服务模式的改变
当前人们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新的生活体验使得虚拟的世界也被带到了现实世界中。社会的发展过程中,每个人的生活工作中都可能有互联网的影子。由于互联网加思维在认知特征上有着深刻的认识,因此必须要提高互联网加敏锐性的思维方式,才能适应新的社会发展条件,实现图书馆服务的发展和生存。
1)互联网+的发展,它是具有服务方面的性质的。人们获取资讯主要依靠传统媒体,没有互联网的。图书馆管理是需要进行高效互动,才能实现人与人之间的交流的。互联网出现之后,人们通过快速浏览网页,能够将消息掌握在心中,然后把媒体和人之间的距离有效缩短。例如人们通过微博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无时无处地将对事件的描述呈现在网页上。人们获取信息已经通过搜索引擎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时效不断提高,获取的方式也更加便捷了[2]。
人们可以获取更高速的信息,这种信息与技术的更新紧密相连,人们享受移动网络,同时快速地获取互联网的信息,并且创造和获取信息是同步的。图书馆必须在这种网络搜索信息的流行态势下进行改造,适应互联网时代的高效互动的要求,提供更有機的服务,将图书馆功能和互联网技术紧密结合,谋求图书馆的发展。
2)随着技术创新形态不断变化,互联网+的发展建立在人为中心的理念上,图书馆提供的服务不能只停留在图书馆空间和图书馆馆舍等基础性设施的提供上,还要将服务模式和服务理念加以真实地呈现[3]。
用户体验是图书馆服务的非常好的衡量标准。用户和图书馆之间的关系只要得到了完善,那么用户的意识和服务的意识就会被树立起来,图书馆的服务就会增强。用户的感受比加以重视,获得更好的用户评价。在当今社会,互联网加时代已经成为一种新形态,每个成功的互联网案例背后都会有一些成功的构建思路和服务模式的构建。当前互联网时代下,很多企业会把免费的产品拿出来试用,形成一种竞争态势。在互联网模式中,这种免费的商业模式从线上到线下,通过条件的创造,争取了国家从经济上政策的支持,图书馆公益的服务可以负责覆盖到更多的人,而且还可以增加增值服务,虚拟产品获利,广告收入等等。
3 互联网加思维下公共图书馆服务的要点
1)通过个性化的服务,改变传统服务中图书馆提供多元服务的模式,按照不同的公众类型提供个性化服务,就要按照服务的职能进行服务的开展。通过生产技术信息可以对文献进行搜索和查阅,用户到图书馆之后也不再是简单的阅读,而是可以从自身需求出发,进行广泛的各个领域的延伸,相关的信息可以通过购买获取,民众可以阅读自己喜好的信息。由于技术的支持,民众的阅读效率不断提高,公共图书馆已经可以满足大多数民众需要的服务,与传统模式相比,服务的主动性增强了。
2)通过对服务过程的重构,将图书的借阅和归还与相应的联动机制加以联系。图书馆可以在相应的学习小组中进行图书的传阅,也可以对特定的人群进行阅读的服务,甚至可以对公众进行调查和了解之后送图书上门[4]。
3)对服务评价进行重构,是将公共文化服务的均等性和公益性加以放大。构建授课地点,基层人员可以进行指导和授课,人们可以在授课中获得最新的文献信息。文化信息的共建共享,可以为重构服务评价模式电影基础。
各级图书馆可以在活动结束后进行回访,对服务效果进行上下协同,通过主管部门获得相应的文化服务信息,抽调人员带到基层,还可以获得统一的绩效参考。各级图书馆考核都可以对图书馆管理者进行监督。
4 互联网+模式下,公共图书馆服务模式建构方案
1)为了给为用户提供服务,可以运用互联网思维对服务模式进行重构。服务平台提供知识服务方面的需求,用户为中心理念渗透在科学创造过程中,科学服务无微不至送到用户身边。图书馆和用户之间是一种伙伴关系,图书馆的知识服务是嵌入式的,图书馆和用户之间的距离被拉近为用户的科研需求起到支撑作用,陷入过程是采用学科服务向学术顾问转变的方式,对用户的工作和生活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通过与用户之间的互动,了解用户需求,使用户的利用信息查找的需求得到解决。
2)在新媒体的帮助下,通过互联网加大环境的技术服务网络,可以把图书馆的服务提供给用户,显示图书馆服务的无处不在和触手可及。从用户的角度,用户感受和需求被得以了解。在互动交流中,零距离的沟通是可以实现的,读者的粘度不断增强,借助微博微信等平台图书馆的理念得到大更好的宣传,对读者的投诉还可以进行及时的反馈。
5 结语
通过专业学科服务用户日渐拥有更多的信息获取渠道和信息源。在互联网加背景下,馆员能够进行不断的创新和实验,得到了崭新的图书馆服务模式以及意想不到的效果,图书馆提供了开展服务的契机,面对海量的电子信息资源,在专业领域中,用户可以进行零散无序的信息的提炼,得到更好的有效的整合信息,在学科情报分析能力上,图书馆的课题申报项目研究,项目成果评价都可以通过互联网加进行信息和工具的获取,使用这些工具,用户的服务是多方面的,用户可以进行科研第一线的深入提供信息支撑和保障,学科化服务起到了科技系统的结合作用。在互联网时代,图书馆是大有所为的。
参考文献
[1]张钰梅.”互联网+”背景下图书馆微服务创新案例分析与启示[J].四川图书馆学报,2018,(4):61-64.
[2]叶文伟,肖琼.“互联网+”背景下图书馆共享信息资源的技术架构分析[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8,(8):61-64.
[3]唐虹.”互联网+”时代城市图书馆跨界服务发展模式研究[J].现代情报,2018,(10):142-145,172.
[4]王运彬,李健.“互联网+”背景下图书馆学实践教学模式探索[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8,(9):80-85.
作者简介
张杰辉,男,汉族,助理图书管理员,本科,海南省图书馆,研究方向:公共图书馆电子资源。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