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5
摘 要:珐琅器制作是一种独立的金属工艺,我国在明朝时期就把这种工艺中的掐丝珐琅发展成世界著名的、别具特色的景泰蓝工艺,使这种工艺达到登峰造极的境地。
关键词:珐琅器工艺;分类;制作
珐琅器,是以珐琅为材料装饰而制成的器物。珐琅又称“佛郎”、“拂郎”、“发蓝”, 是由中国隋唐时古西域地名拂菻音译而来,主要成分是以矿物质的石英、长石、瓷土等为原料,以纯碱、硼砂为助溶剂,用氧化钛、氧化锑、氟化物为乳化剂,以金属氧化物为着色剂,经过粉碎、混合、熔融、冷却后,再经过细磨制成珐琅粉,再依其珐琅工艺的不同做法,填嵌或绘制于以金属做胎的器体上,经烘烧而成为珐琅制品。珐琅器的制作是集冶金、铸造、绘画、窑业、雕、錾、锤等多种工艺为一体的复合性工艺过程,其制品既具备金属贵重、坚固的特点,又具备珐琅釉料晶莹、光滑及适用于装饰的特点。金属胎珐琅器器型丰富,种类齐全,其用途涉及宫廷陈设、祭祀、生活等各个方面。因制作工艺不同,根据胎骨加工方法可分为掐丝珐琅、錾胎珐琅(内填珐琅)、画珐琅三大品种。
1 珐琅器的用途
珐琅器是清宫内很有代表性的一种集观赏和实用于一体的品类。清中期珐琅器的制造达到了鼎盛时期,用途涉及皇家的陈设、祭祀、生活等各个方面,并以造型淳厚、装饰华美、工艺精湛而独树一帜。珐琅工艺原本传自西方,但传入我国后,与我国传统的金属制造工艺、镶嵌工艺有机地融为一体,心灵手巧的中国工匠很快掌握了珐琅器的制造技术,所制珐琅器在造型、图案等方面完全民族化,甚至不留任何外来文化的影响与痕迹,发展成为具有鲜明中国民族风格的艺术品类。珐琅器既具有金属的坚固性、玻璃的光滑性,又具有瓷器的耐蚀性和珠宝的富贵气。由于制作工艺复杂,釉料配制和烧造技术难度大,生产成本高,故很长时期内作为御前用器主要由宫廷内皇家御用作坊制作,又因得到皇帝的重视,不惜工本,精益求精,故使皇家御用珐琅制品美仑美奂。除少量珐琅器作为贵重礼物由皇帝恩赐给王公大臣,民间则很少流传。这些流传有序的珐琅器品类齐全、珍品荟萃、纹饰精美,其中乾隆时期的珐琅器形态之丰富、色釉种类多样、釉色艳丽、洁净、绘画技艺之精湛、器物造型之奇巧。
2 掐丝珐琅器
掐丝珐琅,珐琅器品种之一,由于在明代景泰年間获得了史无前例的发展,又一般多外饰蓝色釉料,故称景泰蓝,当然它也有饰红、浅绿、深绿、白、葡萄紫、翠蓝等颜色。其制作是在金、铜胎上用金丝或铜丝掐出图案,填上各种颜色的珐琅之后经焙烧、研磨、镀金等多道工序制成。
制作工艺过程大致可以分为7个步骤:1、制胎,即以红铜板制出器形;2、掐丝,即将压扁的铜丝依设计饰纹粘牢于胎体;3、烧焊,将其再次焊接牢实;4、点蓝,依饰纹中颜色依次上釉彩,先点地,次点花,再点蓝,后加亮白;5、烧蓝,点一次蓝即烧一次,重复多者可达3次;6、磨光,以细砂石、黄石及木炭分别逐次打磨光滑蓝料与铜丝的粗糙处;7、镀金,即抛光除锈的最后一道工序。可以说,掐丝珐琅的制作工艺既运用了青铜工艺,又利用了瓷器工艺,同时又大量引进了传统绘画和雕刻技艺,堪称中国传统工艺的集大成者。乾隆朝是掐丝珐琅大发展大繁荣的时期,据档案记载,造办处制作了数量可观的珐琅器,包括宫廷典章用品、佛堂用品、生活用品、陈设品和文房清供等。乾隆朝掐丝珐琅的胎体,铜质精纯,胎骨厚重,无轻飘之感,甚至有些器物用昂贵的黄金制胎。珐琅釉料均无透明感,沙眼减少,细腻光滑,珐琅釉色彩之丰富超过了以往任何时期;在图案装饰上,除继承了明代勾莲花的做法以外,还运用了仿古的兽面纹、几何纹,并将山水亭榭、花鸟虫鱼、人物故事作为装饰,追求绘画的意趣,取得了较好的装饰效果;在镀金、錾刻方面,不惜财力、功力,金色浓重,刻饰精美。这一时期的掐丝珐琅工艺还常与画珐琅工艺相结合,并镶嵌珠宝,具有典型的金碧辉煌的皇家艺术风格。
3 錾胎珐琅器
錾胎珐琅,又称“内填珐琅”,珐琅器品种之一。制作工艺也称为錾胎珐琅。錾胎珐琅器,是金属錾刻与珐琅工艺相结合,而产生的一种复合性工艺制品。錾胎珐琅器,就是将金属錾刻技法运用于具体的制作过程中。金属錾刻技法是我国古代一种传统的金属器加工方法,早在商周时期,当时的工匠们就将这一技艺广泛运用到铜器的装饰上,并制作出了图案精美的青铜工艺品。錾胎珐琅的制作工艺过程是:在金属胎的表面,按照图案设计要求描绘纹样轮廓线,然后运用金属錾刻技法,在纹样轮廓线以外的空白处进行雕錾减地,从而使得纹样轮廓线起凸,再在其下凹处填施各种颜色的珐琅釉料,经焙烧、磨光、镀金等加工过程后,方可成器。錾胎珐琅与掐丝珐琅不同的是,錾胎珐琅的丝不是焊接在铜胎上,而是直接在铜胎上錾刻出来,所以錾胎珐琅的丝较之掐丝珐琅的丝,线条要粗,无接缝,具有粗犷豪放之美。
4 画珐琅器
画珐琅器,又称“洋瓷”。从清代蓝滨南《景德镇陶录》一书中对画珐琅器的描述可知,画珐琅器是以金属铜做器骨(胎),用五颜六色的瓷粉 (珐琅釉)经烧制而成。简单地说画珐琅是在金、铜胎上以珐琅粉直接描绘图案和画面,再经过烧制后显色而成,它富有绘画趣味,因此,亦可称之为“珐琅画”。画珐琅器的制作方法是:先在已制成的红铜胎上涂施薄薄的一层白色珐琅釉,入窑烧结,并使其表面光洁平滑,然后以单色或多彩的珐琅釉料,按照图案纹饰设计要求,绘制花纹图案,再经入窑焙烧显色而成。
5 结语
有一种美,历经岁月洗礼而愈发典雅;有一种美,褪去世态浮华而愈显华贵。色彩纷呈的珐琅器历来就是贵重之器,繁杂的工序、奢华的制胎,加之其久居宫廷很少流入民间,无处不彰显着它的尊贵。珐琅器的制作工艺,从传入到现在,经历了漫长的发展、成熟和创新过程,已经成为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绚丽的艺术风采的特种工艺。千年历史的珐琅工艺,随着时间的沉淀,那些颜色丰富,造型多样,美轮美奂的珐琅器,至今仍显示出精湛奢华的魅力。如果说珐琅的美隐藏于层层烧制的材质之中,那么珐琅的价值就诞生于繁复的制作工艺。
参考文献
[1]清宫瓷胎画珐琅的艺术及历史研究:1716-1789
[2] 张艳婕、孙仲鸣、杨井兰,浅谈掐丝珐琅工艺在首饰制作中的运用[J];宝石和宝石学杂志2007年03期
[3] 陶玉红,珐琅工艺 对现代首饰设计的启发[J]- 中国宝玉石2009年03期
[4] 程道腴,《珐琅工艺学》[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5] 陈颖,《文物鉴定与鉴赏》 [J] 2016(3):96-97
作者简介
赵剑(1979-),男,满族,河北省承德人,就职于河北省承德市文物局,文博馆员。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