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5
摘 要:富乐院是明初建国时见于文献记载的教坊,内有官妓。旧院是常见于明中后期文人笔记等史料中南京最繁华的花街所在。富乐院在明初有地点的变迁且与旧院位置基本重合,但文献中未有对此二者的关系进行考辨。笔者认为,旧院就是地点改变后的富乐院,且由于位置的变迁至武定桥附近与夫子庙为中心的文教区隔河相望,对于明中后期妓业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明代;南京;秦淮河
1 富乐院与旧院
洪武元年(1368年),明太祖始建明朝,定都南京,随即在都城设立富乐院,内有官妓以供富商大贾消费,官员禁止入内。刘辰在《国初事迹》中记载到:
太祖设富乐院于乾道桥,男子令戴绿巾,腰撃红褡膊,足穿带毛猪皮靴。不容街中步,止于道傍左右行。或令作匠穿甲,妓妇戴皂冠,身穿皂楷子,出入不许穿华丽衣服。专令礼房吏王迪管领。此人熟知音律,能作乐府,禁文武百官及舍人不许入院,止容商贾出入院内。夜半忽遗火,延烧脱欢大夫衙,係寄收一应赃物在内。太祖大怒,将库官及院内男子妇人,处以重罪,复移武定桥等处。太祖又为各处将官妓饮生事,尽起赴京入院居住。[5]
虽然此段并未记载建造富乐院的时间,不过据材料可知,富乐院的位置最初位于南京城内西方乾道桥附近,而后富乐院移到了武定桥附近。陈作霖《运渎桥道小志》对此番的记载如下:
红土桥者,南乾道桥之俗名也。……桥东为千章巷,旧名银仓巷。道北有富德巷,俗呼瓦子巷。本宋和熙楼故址。明因之建北市楼,又谓之富乐院。后移武定桥,而楼遂废。[13]
明中后期的旧院是南京花街最繁荣的地方,其地点也在武定桥附近。据余怀《板桥杂记》卷上《雅游》载旧院的前门建在武定桥,后门建在钞库街:
旧院人称曲中,前门对武定桥,后门在钞库街。妓家鳞次,比屋而居。[9]
清陈文述记载旧院临近长板桥,直通往中山王的东花园(现白鹭洲公园)。《秣陵集》卷六“旧院篇”中提到:
旧院遗址,在东花园之右。一河为界,建长板,以通行人。后桥废,筑石埂,名曰石壩园,亦曰石壩街,今与东园皆成菜圃,土人犹称东花园。明初为曲中女郎所居,统于教坊司。街东南有乐(樂)王庙,后人误为药(藥)王庙也。[11]
陈作霖《东城志略》中对于东花园位置的记载是在武定桥旁,对旧院位置的记载也是位于长板桥附近,但更一步的指出回光寺在旧院中:
……武定桥,徐中山王达,谥武宁,桥适当王府第后,故曰“武宁”,以避宣庙讳,用今名。……
明留守后仓,在赤石矶下,俗呼“蟒蛇仓”。其转输之道,则引淮水为渠,谓之小运河,自金陵闸东北傍白塔巷而流。塔木在回光寺,永乐时,回光所建。万历中,以寺近旧院以去,而白塔犹存。……长板桥所跨也。桥西为教坊。明初,以胜国俘孥罪臣妻女没入其中,最称弊政。然烟花南都,点缀陪京,旧院闻歌,奈何辄唤,渡江名士有乐而忘归者,如顾横波之眉楼、李香君之媚香楼,皆足曲中生色。[13]
顾炎武印证了回光寺在旧院中的说法。《肇域志·应天府·寺院》载:
回光寺在旧院内,旧院国朝初设教坊与此。[12]
顾起元《客座赘语》卷五《金陵诸园记》关于东花园的位置记载也是在武定桥,但比《东城志略》更为详尽:
已所记诸园凡有十六:一曰东园,记称近聚宝门,稍远,园在武定桥东城下,西与教坊司邻,今废圮。[3]
综上材料的梳理,我们可以发现,旧院的位置也是在武定桥附近,并且根据余怀的描述,旧院前门对着武定桥,后门对钞库街,所以旧院应是在武定桥以南的方向。史料中关于旧院位置的记载提到几个地点:武定桥、钞库街、东花园、长板桥、回光寺。而根据以上材料所述这些地点的相对位置可以绘简图如图1。
另据记载南京城洪武年间风貌的《洪武京城图志·楼市》所载:
富乐院,一在武定桥东南,旧鹿苑寺基。一在聚宝门外东街。
构栏,一在武定桥东,一在会同桥南。[6]
《金陵梵刹志》卷二十二《青溪鹫峰寺·回光寺》篇中记载回光寺就是鹿苑寺:
在都城南隅,中城地东北去所领鹫峰寺一里。梁天监间创,萧子云飞白大书寺额,名“萧帝寺”。唐保大中改法光寺,宋太和中改鹿苑寺。[2]
富乐院迁至武定桥东南,在旧鹿苑寺新建教坊,鹿苑寺是回光寺的旧称,而回光寺在旧院之中。综上几个标志性建筑名称的变迁可知,国初富乐院在移到武定桥后改名为旧院,并且依旧有官妓在其中。
富乐院的改变密切关系到日后秦淮河风月场所的繁荣。根据余怀《板桥杂记》序文中的记载,明末时乾道桥附近称为“南市”,是“鄙屑所居”[9]。自明初富乐院移至武定桥后,武定桥附近则成为沿秦淮河发展的妓馆区的重心。
2 夫子庙与花街
夫子庙又称学宫,祀奉孔子的庙堂一般称为孔庙或孔子庙,南京当地特别称之为夫子庙。南京夫子庙从宋景祐元年(1034)开始在此供奉孔子,在东晋咸康三年(337)在此设立太学,唐代亦设有县学。明初,在此地设立国子监,未久,南京国子监转至城内北侧,后成为应天府学,清朝建立后则改成了江宁及上元两县县学。相邻处建有科举考场江南贡院。可见,夫子庙此处自古就是文教区。夫子庙后方建有学校的相关建筑,如祭孔的大成殿、相当于图书馆的尊经阁、天下文枢的牌坊、聚星亭等。故夫子庙连同这些建筑在内又称为学宫。
至于贡院,即是考场。南京贡院位于孔子庙东侧,往北可至奇望街,向南则至秦淮河。明代的江南贡院是全国划分为14个考区中举行乡试的南直隶的考场。江南乡试囊括了南京、苏州、扬州等地的考生,考生水平居全国之冠。為了消除地区不平衡,故而各个考区的录取名额不同。而各地举人的名额限定,根据《续文献通考》卷三十五《选举二》记载,明英宗正统二年(1437)时的名额分配情况如下:
从全国的分配情况来看,应天府亦即江南地区的乡试想定名额是数量最多的,由此可知此地区的考生之多、教育水平之高。
秦淮河的两岸,一边是风光霁月的南京花街,另一边则是以夫子庙为中心,是贡院和学府聚集的文教区,以及和文教区相邻的书店街。甚至夫子庙的门前市街上则聚集了许多商家和娱乐设施,可见,夫子庙附近也是南京的繁华地带。《秦淮志》卷八“坊市”中对考市有一段饶富趣味的记载:
东牌楼沿秦淮东岸,北抵学宫贡院,南达下江考棚。大比之年,商贩云集,凡考试所需,书籍而外,各县著名文物物产,若徽之笔墨、宣之纸、歙之砚、宜兴之竹刻陶器、金陵之刻瓷。乃至常之箆梳、苏之糖食、扬之香粉,意义归贻细君者,鲜弗备,名之曰考市。[15]
每三年一次的乡试举行期间,南京城最热闹的地方莫过于夫子庙门一带、伺机向考生们打捞一笔的考市了。
而文教区与花街的搭配堪称微妙,明末南京贡院举办三年一次的乡试,来自江南各地的秀才贤士汇聚此地,他们是花街柳巷的常客。若赶考之时有红袖添香,以缓解赶考的压力或落地的失意,故书香美色在秦淮河畔也算是相得益彰。
那么,该如何从贡院走向花街呢?连通花街与贡院的分别是武定桥和文德桥。
据《建康志》载,武定桥建于南宋淳熙年间(1174-1189),旧时称“嘉瑞浮桥”或“上浮桥”。后者名字中的“上”字是为了和下游的“长乐渡”作对比,最初似乎是座浮桥。武定桥的南端是秦淮旧院所在的钞库街的入口。钞库街的名称是由明初当时的纸币“大明宝钞”的制造地点而来。
从武定桥往北逆流而上便到了文德桥。文德桥是夫子庙前的架桥,若穿越文德桥就可从夫子庙前直接来到钞库街和旧院,是二者间最短的距离。但是此桥的历史并不久远,《秦淮志》载文德桥建于万历十四年,万历年间又修整过。所以,在没有文德桥之前,若想从夫子庙通往对岸则必须绕到相当下游的武定桥,因此,在明末全盛时期能够连贯夫子庙与花街的这项工程,意义十分重大。
3 余论
经以上考证可知,明初富乐院迁至武定桥附近后,几经发展成为有明一代极富盛名的秦淮风月之地——旧院。秦淮八艳美名远扬,才子佳人的故事流传至今,这与区位条件的得天独厚密不可分。旧院与江南贡院为中心的文教区隔河相望,其后修成的几座石桥对旧院妓业发展具有带动效应。
参考文献
[1](明)陈沂撰:《金陵世纪》,南京:南京出版社,2009年
[2](明)葛寅亮撰、何孝荣点校:《金陵梵刹志》,南京:南京出版社,2011年
[3](明)顾起元撰、孔一校点:《客座赘语》,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
[4](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9年,第212页。
[5](明)刘辰撰:《国初事迹》,明泰氏繍石堂钞本,引自中国基本古籍库,第10页。
[6](明)礼部修纂、欧阳摩一点校:《洪武京城图志》,南京:南京出版社,2006年
[7](明)明太祖实录,台北: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1962年
[8](明)周晖撰、张增泰点校:《金陵琐事》,南京:南京出版社,2007年,第29页。
[9](明末清初)余怀著、薛冰点校:《板桥杂记》,南京:南京出版社,2006年
[10]清高宗敕撰:《续文献通考》卷35《选举二》,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88年
[11](清)陈文述撰:《秣陵集》,扬州:淮南书局,光绪十四年版
[12](清)顾炎武撰、谭其骧、王文楚、朱惠荣等点校:《肇域志》,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
[13](清末民初)陈作霖、陈济民点校:《金陵琐志九种》南京:南京出版社,2008年
[14]陈田辑撰:《明诗纪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
[15]夏仁虎撰、楊献文点校:《秦淮志》第8卷,南京:南京出版社,2006年
作者简介
张默予(1992-),女,北京人,武汉大学历史学院2014级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明清经济史。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