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5
慈云双
《儒林外史》是一部以反映中下层儒士生活为主的现实主义杰作,其涉及的生活面极其广阔,其中包含了大量中下层平民的生活。记录了当时普通人繁多的的饮食品种以及多样的烹制方法,蕴含着丰富的饮食文化资源。其饮食有些仍然被当代人继承,有些已产生变革,更符合科学要求,适应当代中国人的饮食需求。
第一,饮食中的饭食分作正食、辅食,当代重新分类,划作主食、副食,还是人们饮食的主要划分方式。现在的食品店也分成“主食厨房”、“副食商店”。其实这个主副食观念早在先秦就有了。《黄帝内经》就有这样的句子:“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粮食被视为主食,而“果”(水果、干果)、“畜”(肉类)、“菜”则是副食,且主食的地位高于副食,现在人们的日常饮食尤其如此。但在一些节日饮食或招待客人的宴会上,人们往往以吃“果”(水果、干果)、“畜”(肉类)、“菜”等副食为主,甚至一些人在酒足菜饱之后,根本就不吃主食,这当然不符合当代科学的饮食卫生习惯,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这种饮食行为也比较普遍,所以引发了现代人的各种疾病。
第二,《儒林外史》的饮食品种中素食占了主要部分,这固然与当时人们的生活水平不高有关,但也正是现代人看重的饮食方式。比如现在南京人特别喜欢吃野菜,这些野菜,在其他地区人来看,一般都是很普通的草而已,但到了南京,它们全都可以成为宝。南京人爱吃的野菜,主要有芦蒿、菊花脑、苜蓿头、马兰头、香椿头、荠菜、野蒜等,还有地皮菜、鸡爪菜、茭儿菜等。这些野菜,可以炒着吃,可是做汤,也可以包饺子、做包子。南京人好吃野菜,主要是这些野菜都有很独特的香味,南京人主要是冲着这股香味去吃的。现代科学证明,南京人多吃野菜也是很科学的,可以预防多种疾病,起到补身的功效。另外,南京人喜欢吃鸭是出了名的,如果举办酒席,一定是少不了鸭子,无鸭在南京是不能成席的。南京人吃鸭很讲究,方法也特别多,比如著名的板鸭、盐水鸭等。南京人临时待客,如果家里匆忙没准备菜,一般都是去“斩”碗盐水鸭或者烤鸭。南京人除了吃鸭肉,几乎鸭子全身都喜欢吃。南京人特别喜欢吃“鸭四件”,就是鸭子的两只翅膀两只脚,合起来称为“四件”,有多种吃法。还喜欢吃鸭血,比如著名的南京小吃鸭血粉丝汤,还喜欢吃鸭肠、鸭心、鸭肝,这些都可以同鸭血一起烧汤吃,也可以单独配菜吃。还有鸭胗。总之,南京人是非常喜欢吃鸭子的,爱吃鸭,是南京人总体的一个标志。这些现在的南京人喜好的饮食在《儒林外史》中也有很好的记叙。
第三,烹饪方法中“炒”现在依然极为流行。现在的“炒”法更为精细,它的特点大体有三:一是在锅中加上少量的油,用油与锅底来作加热介质,“油”不能多,如果多了就变成“煎”了;二是食物原料一定要切碎,或末、或块、或丝、或条、或球,然后把切成碎块的各种食物原料按照一定的顺序倒入锅中,不停搅动;三是根据需要把调料陆续投入,再不断翻搅至熟,也就是说食物是在熟的过程中入味的。“炒菜”包括清炒、熬炒、煸炒、抓炒、大炒、小炒、生炒、熟炒、干炒、软炒、老炒、熘炒、爆炒等等细别。其他如烧、焖、烩、炖等都是“炒”的延长或发展。
第四,“羹汤”和饮品现在更为丰富。“羹汤”在南方最为流行,可以说无餐不“汤”。除了传统的酒、茶等饮品在现代人的生活中依然存在,由于世界市场的形成,饮食文化交流的频繁,很多外来的饮品也成了人们餐桌上的常见之物。比如啤酒、果制酒、咖啡等,这些都是《儒林外史》的时代所缺乏的。
《儒林外史》描写的饮食习俗大多在今天依然存在,其中反映的饮食思想对今人仍然具有很多启发。
第一,《儒林外史》中的饮食习俗在当代的延续与变迁。三百年来,中国人的日常饮食变迁比较明显,但其基本格局变化不大。就平时家居饮食而言,从前是粗茶淡饭,现在随着科技的发展和食物种类的丰富,人们的饮食也变得多姿多彩。除了像过去一样,人们自己在家烧食,城市里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快餐业也随之兴起,尤其一些单身的上班族,他们的平时饮食既有本土的特色快餐,也有洋快餐,如肯得基、麦当劳等大行其势。来了客人,菜肴更为多样,城市里的人们更喜欢下馆子。
年节饮食在当代中国的变化较大。随着人们对传统文化的日益理解和尊重,《儒林外史》中所描写的春节、端午节、重阳节等节日饮食越来越受到受到人们的重视,饮食品种大有回归传统的倾向。在不可抗拒的全球化到来的今天,正如日常饮食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一样,年节饮食也增加了许多外来的品种。最突出的表现,就是近些年来,中国人过圣诞节的热情日益高涨,饮食品种也大多取自西方,这也可以看作基督教文化在中国的接受面的扩大,特别是在年青人当中。《儒林外史》中描寫的人生礼仪饮食在当代中国当然普遍存在,如婚宴、寿宴等,但也着上了不少外来文化的色彩,比如寿宴中蛋糕就是必备的食品。
总的看来,与《儒林外史》中的饮食习俗相比,当代中国的饮食习俗的总趋向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科学与健康。当代人的饮食正逐步实现科学化,人们从仅仅满足口福之乐中解脱出来。当代人追求饮食的科学性,追求健康和长寿,以防“病从口入”。比如《儒林外史》中描写的腌鱼腊肉,由于盐分太高,不利于健康,容易引起心脏、肠胃等方面的疾病,现在一般很少上人们的餐桌了。酒是一种世界性饮料,对人体的作用一直毁誉不一。从医学观点看来,酒有益于人体健康的一面,但饮用不当其危害也很大。嗜酒和酗酒必然损害健康,危害社会。因此,现代社会中,人们对杜少卿等豪饮大醉的情嗜好是不认同的,酒精的危害已为当代人们了解,少喝,不喝或饮低度酒,成为当代趋势;2)方便与更新。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建成,更多的人加入产业大军,职工们为了赚钱要节约吃饭时间,快餐业随之兴起。随着中国与世界接轨的加强,世界上的一些著名快餐企业也纷纷落户中国,所以近年来中国的快餐业发展也十分迅速,不仅各种方便面食、米食大量出现,汉堡包、三明治、肯德基的家乡鸡、加州牛肉面也在许多大城市受到欢迎。可是,快餐给人们带来方便的同时,也不利于人们的健康,多吃高蛋白、高脂肪、高热量的洋快餐如汉堡包、三明治、肯德基的家乡鸡、油炸薯条会引起肥胖疾病等,这些又让人们对快餐说“不”,相对而言,中式快餐因为卫生健康而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当代世界饮食业在饮食习惯和烹调方法上进行了空前的交流,也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饮食。中国饮食走向世界,世界饮食也走进中国。据专家们预测21世纪后,人们的常用食品中将有一半谁也没有吃过。二十世纪末蚯蚓已成为时髦的食品,美国食品公司制造的蚯蚓浓汤罐头和蚯蚓饼干,已畅销世界各地。用蚯蚓肉末和苹果汁做的蛋糕,蚯蚓做的面包,蚯蚓干酪等也都受到顾客的欢迎。台湾的“百利地龙公司”制做各种中式蚯蚓菜肴吸引了世界各地的食客。据专家分析,蚯蚓营养成分齐全,蛋白质含量高于一般肉类,有人类所必需的几种氨基酸并含有酶和抗菌素,对人大有益处。随着人口的增长,蛋白质供不应求,开辟新食源将是举世关注的新课题。这些饮食新习俗显然与《儒林外史》中的饮食习俗大不相同;3)环保与多样。由于人口的增多和科技的发展,饮食原料较之从前也扩大了许多,几乎天上飞的、地上走的、水里游的无不成为人们口中的美食,但是由此引发的生态问题和莫名疾病也困扰着人类,于是人类在摄取饮食原料的同时不能不考虑环境问题,这样捕杀野生动物的行为越来越遭到人们的鄙弃。多样化更是当代人的饮食特征,且与环保意识并行不背。
第二,《儒林外史》中的饮食思想的当代意义。孔孟食道是《儒林外史》中占主导地位的饮食思想,它警醒人们不要沉迷于物质享受之中,不要过分贪图饮食,应该注重提升个人的道德修养,要有兼济天下的理想,这种饮食思想在当代仍然具有重要意义。当代很多人醉心于口福之乐,过着物欲横流的日子。这些人一旦进入社会公共领域,将为害整个社会,比如许多贪官污吏,他们的堕落无不从贪图以饮食为主的物欲享乐开始的。因此,我们在今天提倡孔孟食道,正是通过弘扬传统文化中的积极因素,更好地为现实社会服务。
食礼在古代社会极为看重,尤其是统治者希望通过这些程序、礼仪来固化人们的尊卑观念,从而达到有利于统治的目的。当代社会,我们看重的是平等、民主和自由,人们大多可以坐在一起分食、共餐,无须拘礼。但是礼制作为一种文化传统,仍然保留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一般而言,当人们围桌而坐时,总是把较好的座位让年长者或重要的客人,这也可以说是食礼的遗存,但已不再具有尊卑的腐朽气味,而体现尊重他人的美德。今天,我们虽然不鼓励提倡那些繁琐酸腐的传统食礼,但我们也尊重那些保持传统食礼的人们,其实那些“礼”已化为“俗”,成为构建人们和谐有序生活的有效联结。
就饮食品位而言,“精洁、清香”仍是人们的追求,但多了一些科学卫生的标准。古人对饮食不仅追求“精洁、清香”,而且逐赏奇异,比如生长多年的老鸭,埋藏多年的陈酒,隔年的陈茶等,给人的感觉仿佛饮食原料存放的时间越长越稀见越好,事实上这些饮食不一定有利于人们的身体健康。今天,我们的卫生部门根据人体的需要,制定了相应的食品安全卫生标准,在注重色、香、味满足人们饮食直感的同时更充分考虑到人体的健康需要,不仅要吃出多彩,更要吃出健康。
总之,《儒林外史》的饮食习俗与思想相当丰富,值得我们深入研究,挖掘其中有益的因素,并将其融入整个中国的传统文化之中,为我们的当代文化建设服务。
参考文献
[1]赵荣光.中国饮食文化概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