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浅析校史展览选材对中学生成长的育人价值

时间:2024-04-25

陈德蕾

摘 要:文章通过校史展览,阐述了学生参观校史室可以增强中学生对学校认同感、归属感和自豪感;传承爱国主义精神;理解精神内涵;培养坚毅品格,孕育远大抱负。分析了校史展览按学校历史发展脉博选材;体现学校特色;浓缩档案史料;保证教育性和艺术性结合等,更好实现育人价值。

关键词:校史室 展览选材 中学生成长 育人价值

2015年11月28日我校迎来了90年校庆,群贤毕至、少长咸集,一时盛况空前。师生欢聚一堂,无论是耄耋老人,还是青葱少年,在修葺一新的校史室,共缅属于自己那段青春的芳华,让人在无限感慨之余,却多了几分理性的思索。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校史馆不再是高校的专属物,越来越多的中学有了自己的校史室,它再现了学校办学历史过程,还原其真实面貌,它告诉我们“前人在办学过程中做了什么”“当今的我们应该做什么和怎么做”。因此,借助校史展览,不失为引导中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有效途径之一。

校史室反映了学校历史的全貌,她将图片、资料、实物等系统地陈列,以档案的原始性、真实性、具体可感性和鲜明形象性给参观者以深刻的印象,起到一般思想宣传所起不到的作用。笔者认为,依托深厚历史底蕴与丰富的展示材料,通过校史展览这个平台,可以使中学生在思想教育、人格培养等方面起到以下几个作用:

1、增强对学校认同感、归属感和自豪感。笔者学校的新教工和新学生入校的第一课就是参观校史室,让每个新入校的师生了解学校的发展历史。从民国初期爱国华侨创办伊始到如今办校百年的累累硕果,我校经过了原址复办、改制、整合发展等阶段,“先驱们的艰苦卓绝”,“育人的沃土、院士的摇篮”都不只停留在字面上,浏览或品读着最早的校刊、院士回校和同学亲切的交流的场面,世界冠军给自己的老师献花的照片等等,这些陈列在校史室的档案,让师生们对学校从回顾中有了认知,在检阅中有了认同,在展望中有了归属,尤其是中学生的一句话“我与院士是校友”,让师生们有了一种于有荣焉的自豪感。

2、传承爱国主义精神,倡导家国情怀。有国才有家,家国情怀既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又是当前国家倡导的价值观。笔者所在的学校是厦门市最早创办的几所中学之一。1937年学校因抗日战争爆发两度内迁,学校提出“抗日不忘读书,读书不忘救国”,解放前校内的共产党员开展地下活动,1952欢送校友参加抗美援朝等等,从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至抗美援朝等历次重大历史事件,都在学校发展史上显现出浓重的历史投影,将学校的曲折进程与中国革命的发展道路结合起来,就能看到它的诞生成长与中华民族荣辱兴衰是息息相关的。一张张照片、一段段记载,不仅激发了师生对先贤的缅怀,传承爱祖国、爱学校、爱班级的传统,而且在校园中让爱国报国的凌云壮志在学生心中扎根。帮助在校师生了解过去,珍惜现在,开创未来,达到以史为鉴,以史育人的目的。

3、理解精神内涵,体现学校特色。校史室作为档案的展示平台,校园文化建设的载体,忠实记录和形象展示了学校的创办宗旨、创办校训、创办思想以及学校的办学特色等。学生可以通过校史展览,了解不同时期的校园文化特色,理解学校办学的精神内涵。笔者的学校在以 “发扬踔厉,振我民族”的创办宗旨,“励、勤、毅、诚”的创办校训,“教育平民化、大众化”的创办思想的指导下,确立“人人有才、适之而导、人人成才”的新理念,营造让师生“诗意地栖居”的“诗之校”新特色,成立《大同诗歌报》聘请北大博导谢冕教授和著名诗人谢春池担任顾问,著名诗人舒婷为《大同中学生诗歌集》(第一部)题词。让学生在最短时间内,更准确、更系统地了解学校的精神内涵和文化特色。

4、培养坚毅品格,孕育远大抱负。人们常说“孟母三迁”,说明了环境的重要性。在学校培养的一大批名人中,这些 “名人”的档案,就是学校育人成才的忠实记录和原始材料。“名人”是一种荣誉,这种荣誉让人产生了一种凝聚作用和激励效应,鼓舞师生向名人学习和靠拢[1]。在名人成长的记录中,可以看到他们的自身素质和特殊品格,而这些可贵的品质和精神值得师生学习和借鉴,从而反省自身。笔者的校史室就有获赠的卢嘉锡院士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的量子化学学习笔记,书面整洁、字体工整、条目构成清晰,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科学家严谨的科学态度。这些名人的榜样,给学生心中播下了一颗积极向上的种子,在大同的沃土中孕育,最终激励着他们长成苍天大树。

为了使校史展览能更好发挥育人的作用,让那些埋没在历史烟云中的史料及热情校友的赠品能真正地为展览服务,我认为,对档案的选择、文字的描述及实物的摆放是其中的关健,理由是:

1、把握学校历史发展的脉博。校史室决不是散漫芜杂的史料罗列,她是以时间为主轴的纵向描述,选材严格按前后顺序加以编排。比如,从最早的校务状况表、私立校改公立的校公文、上山下乡的花名册、省示范校文件等等。学校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高潮、低谷、转折,其沧桑轨迹清晰可辨,既保持历史的清晰度,又引导参观者沿着学校的历史脚步一步步走来。 我校的校史室就是由“奠基始创-内迁跋涉-复员涅磐-改制变迁-整合发展”几部分组成,达到“通过校情,了解国情,通过昨天,激励今天”的目的[2]。

2、集中体现学校特色。现在许多学校都追求个性化育人功能,特色就是学校积极进取的个性的表现,也是其区别于其他学校的关健因子。学校工作涉及面广,既要全面反映,又要重点突出,例如,学校创办的宗旨、校风、理念等是学校精神文化的基石;卓越成就的校友是学校最靓丽的名片,这些都充分显现出学校的个性特色,所谓不同的环境蕴育不同的人,就是这个道理。校史展览必须简洁、清晰、忠实地反映学校历史,同时又能彰显出学校在历史发展进程中所凝聚的办学价值理念与校园文化精神。

3、高度浓缩档案史料。学校在发展过程中的档案是多方位的、立体的、交叉的,校史室要从所有的档案中挑选出有价值、有意义的材料,进行整理、过滤、浓缩并表现出来,覆盖面广、信息容量大,谓之“集万卷于一堂,汇众说于一室”,对校史演变的述说、发展分期的反映、重要人物的介紹、重大事件的表述、成果项目的展示,既要反映不同时代风貌,又要浓缩而不改变原貌。

4、保证教育性和艺术性结合。校史室的出现顺应了时代的潮流,参观者对艺术审美的要求也在提高。校史室要实现育人的功能,一方面要求构思新颖,材料要精确、评价要得当,具有强大的说服力;另一方面也要求整体设计和谐统一,尽可能在史料分类陈列、实物图片和文字画面装饰上,通过比例的对应,色彩和线条的组合,以及造型的多样性,使校史室既能教育人又能给人以美的享受。笔者学校的校史室,就尽可能做到了教育性和艺术性巧妙融合,相互辉映。

校史室是对学校师生进行教育的重要场地,因此档案的选择关系到师生的心理感受与情感需求,照片和实物交替呈现,文字和画面互相映衬,在这个特定的环境中,一张老照片,一页花名册,都是历史的一部分,是这所学校“量身定制”的精神内涵,档案的选择加深了师生对学校的认同,激发了学生的爱校热情,让学生们在参观中更坚定了努力的方向和价值,教育的作用自然就水到渠成。

参考文献

[1]陈淑英 从王庆根的成长看建立“超常”学生人物档案的意义 学校档案 1996

[2] 李玉文 变“死史料”为“活教材” 学校档案 1994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