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挑战与变革:新闻学研究和教育的发展趋势

时间:2024-04-25

邢建英

摘 要:从新闻学研究和新闻教育的角度来观察,新媒体的发展,会给新闻学研究和教育带来这样的变革:新闻学研究和新闻教育会打破以往传统媒体时代以研究传统新闻学和培养传统媒体的专业新闻人才为目标的局面,将数据新闻、算法新闻、公共新闻、公民新闻、参与式新闻、大众新闻、社区新闻等方面的研究和教育与传统的专业新闻研究和教育有机结合起来。

关键词:新闻学研究;教育;发展趋势

1新闻学的学科定位和发展历程回顾

新闻学是研究人类社会各类新闻传播活动的形成、发展和基本规律的应用性社会科学。它的研究对象是人类社会客观存在的新闻传播活动和现象,特别是新闻事业和人类社会的关系,并从中探索新闻活动和新闻事业产生和发展的独特规律及新闻工作的基本要求。新闻学是伴随现代新闻业的实践发展而诞生的,在研究解决新闻传播现实问题的过程中不断丰富发展。现代新闻学发端于欧美,西方学者不断探索修正创新,从新闻业务的总结、新闻史的梳理,到新闻理论的探讨及传播理论的引入,历经各种理论、学派、学科的浸润融会,形成了相对系统的研究方法和理论体系,为建立公共信息传播机制和发展现代新闻业提供了理论支撑,对我国新闻学的奠基、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中西方现代新闻学的初期研究几乎同时起步。如果以1918年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成立为标志,中国新闻学的引入和创建即将百年。100年来,新闻学西学东渐,由术入学,经历了曲折的发展道路,走过了萌芽启蒙、登堂入室、分化发展、政治异化、回归学术、创新繁荣等发展阶段,几代新闻学人前赴后继,以独特的学术贡献确立了新闻学学术地位。

2新闻学研究和新闻教育的两条路径

一条是以公众和专业新闻工作者为对象的媒介素养研究和教育,这条路径,在传统媒体时代已经开始,但是,传统媒体时代的媒介素养,主要是教育公众(也是受众)如何判断媒体发布的信息,以免遭到有害信息的误导和伤害。而在媒体融合时代,公众不仅仅是受众,同时,他们也是传者,是用户。这样,媒介素养的研究和教育,就出现了反转的现象,媒介素养在教育公众免受错误信息的误导和伤害的同时,还要教育公众不要传播错误的、片面的、虚假的、有害的信息,以免贻害社会和自己。因此,媒介素养要把新媒体环境下诞生的公民新闻、公共新闻、大众新闻、参与式新闻作为研究和开展教育的重点。这样,面对新媒体的不断发展,“媒介素养的内涵也已经从原来的能力、技能拓展到了思想意识、伦理道德、思维方式、文化修养等各个层面”,拓展到对公众如何接触和使用新媒体的专业素养方面了。另一条则是以专业新闻工作为研究对象的新闻学研究。未来的新闻学研究不仅要研究体制内的新闻传播,更为重要的是要研究伴随着新媒体而产生的“公民新闻”“公共新闻”和“众筹新闻”“参与式新闻”等新闻传播的新主体、新形态以及媒体融合产生的新业态,这无疑将带来新闻学研究的巨大变革。2017年9月在英国卡迪夫大学新闻媒体和文化学院举行的全球重要的新闻业研究大会—“新闻业的未来”第六届会议,有人做了统计:在155篇参会论文中,涉及新媒体领域的占有33%,其他领域的占有34%,而在被列为其他领域的论题里,有公民新闻、用户参与式新闻、公共服务研究等新的研究领域出现。在研究新媒体的论文中,许多研究在讨论新的新闻形式和新闻实践(如数据新闻、事实核查、算法应用、虚拟现实、社交媒体和新闻研究、数字领域的新闻中间商研究等等,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关注原生数字媒体。另外,平台型媒介作为当下媒介生态结构化转型的一个缩影,也开始引起研究者们的兴趣和关注。新闻学研究领域的这些变化,将会导致传统新闻学中的公信力、新闻价值、新闻真实性、新闻来源、新闻伦理和道德等基本概念和原理在内涵和外延上的变化或更新,而新的新闻传播形态和业态的发展,也将带来新闻学研究的新课题和新理念,在此基础上,诞生出新闻学的新概念、新范畴和新原理。

3探索新闻教育新路径

高等学校,尤其是高等学校的新闻学院,是开展新闻专业教育和大众传播教育的最主要场所。高校新闻教育对新闻专业学生的培养是塑造学生新闻观念的基础性步骤,对学生日后走上新闻工作岗位,成为新闻工作者之后的工作理念和原则产生持续影响。高校的新闻教育要能够管用,需要大量结合当代新闻实践,与新闻媒体紧密结合,提高学生的社会化程度,减小“象牙塔中的新闻理想”与“新闻实践的现实”之间的距离,这有利于在现实感很强的环境中全方位、扎实地塑造学生的新闻观念,引导其对新闻和社会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在高校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成为新闻工作者之后,随着新闻实践的不断丰富,面对的社会思潮越来越多元,其自我教育会不断强化,会对原有的在高校中形成的新闻观念产生一定程度的冲击,有时甚至可能出现颠覆性影响。此时,新闻媒体等能够对新闻工作者进行“再教育”的组织的影响就至关重要。新闻媒体或许无法彻底地改变一个人的新闻观念,但却可以形成一种导向性氛围,对身处其中的个体的“具体观点”进行引导,继而潜移默化地影响深层次的核心观念。值得重视的是,目前新闻媒体的“再教育”功能还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人们仅仅将媒体作为职业场所,尚未视其为教育场所。

4新闻学未来发展的理论思考

4.1以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学科学体系为目标

事实说明,新闻学的研究内容及其理论成果对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对于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涵养社会伦理道德;对于促进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现代化治理,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对于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提高我国在国际上的话语权和改善我国的国际形象等,都能够发挥重要作用。因此,我们要善于从宏观上,从党和国家事业总体发展的战略高度,来考察和布局我国新闻学的建设和发展问题,要使中国社会主义新闻学在新的时代,在新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环境与条件下,能够在继承以往历史传统和理论成果的基础上,不断充实新的内容,获得新的发展,以求更加系统、更加完善、更加科学,特别是要努力构建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学的科学体系,用其理论成果来促进和推动我国各项事业的发展。

4.2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

中国新闻学的建设与发展,一方面要坚持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总的指导思想,来谋划如何加强学科建设与发展,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学,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学习***總书记的新闻思想来引领新闻学学科建设与发展。因为,***的新闻思想是其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近些年来***总书记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就党的新闻舆论和宣传思想工作的性质地位、职责使命、基本方针、重要原则、创新理念、发展路径、人才培养、队伍建设和党的领导等一系列事关新闻事业长远发展的带有根本性、战略性、全局性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作了全面、系统、深刻的阐述,形成了他独特的新闻思想,为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做好党的新闻舆论和宣传思想工作,以及新闻学学科建设指明了政治方向,规划了实践路径,确定了工作原则,提出了行动要求,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和理论指南,需要我们认真学习、深入研究和努力践行。

参考文献

[1]张志安.从新闻传播到公共传播—关于新闻传播教育范式转型的思考[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v.38;No.20603:77-84+131.

[2]刘家林,方晨.中国第一个新闻学博士冯列山新闻思想初探[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v.31;No.14301:74-78.

[3]杨保军,涂凌波.“走出”新闻学与“走入”新闻学—提升当前新闻学研究水平的两种必须路径[J].国际新闻界,2012,v.34;No.21105:6-13.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