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探析高校瑜伽教师的素养及发展对策

时间:2024-04-25

摘 要:基于素质教育的时代大背景,越来越多的高校引入了瑜伽这一课程,旨在助推大学生这一群体心理素质以及身体素质的全面提升,为其今后的成长与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在这一背景下,要求高校瑜伽教师牢牢把握大学生这一群体的学习基础、认知能力、兴趣爱好以及成长特点,全面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以及教学能力,才能更好的契合广大学生日趋多样化、个性化的发展需要。基于此,本文立足于高校瑜伽教学的开展实况,探讨了培养瑜伽教师职业素养,提升其发展潜力的具体策略,希望理论的研究,可以对实际教学工作的开展有所助益。

关键词:高校瑜伽教师素养;发展策略;现存问题

现阶段,瑜伽在高校体育课程体系中的应用价值日益凸显出来,其所具有的较高美学价值以及艺术欣赏特征,并且在培养大学生身心素养层面所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使得大学生十分热衷于选择这一课程。但就现阶段我国各所高校瑜伽教师队伍的职业素养来看,大多还未达到较为理想的状态,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相关课程开设育人价值的实现。基于此,立足于我国各高校瑜伽教学工作的开展实况,探讨提升瑜伽教师综合素养的具体策略,有着较高的现实价值与实践意义。

1 高校瑜伽教师现存问题探析

实践证明,现阶段我国各所高校瑜伽教师队伍的整体素养以及教學能力,还未达到较为理想的状态,无论是专业理论知识的积淀,还是融合多学科知识的能力,亦或是教师自身的品行道德,都很难较好的服务于实际工作的开展需要,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学科开设育人价值的实现。具体来说,首先,许多高校瑜伽教师并不具备较为深厚的理论积淀以及较高的专业技能,很难满足体育专业学生专业化教学需要,甚至于一般学生的教学需要。其次,教师所沿用的教学理念模式以及具体方法凸显出单一老化的特点[1]。具体来说,在组织教学过程中依然采用传统教学模式下的单向灌输方法,即由学生被动地接受教师的理论传输与技能指导,未能充分激发学生这一群体的积极性以及主观能动性。最后,许多教师并不具备融合运动生理学、体育保健学、解剖学等多学科知识的意识与能力,因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极易导致学生出现损伤的现象,实际学科的育人价值大打折扣。总而言之,上述问题的普遍存在,使得各所高校瑜伽课程开设的价值大打折扣,很难较好的服务于大学生这一群体日趋多元化、层次化、个性化的成长与发展需求,而如何妥善解决这一问题,则是本文理论研究的重点所在。

2 高校瑜伽教师素养提升策略探究

2.1 深化专业认识

人们常说:理念是行动的先导。换句话说,要想从源头处提升高校瑜伽教师队伍的综合素养以及教学能力,首先必须确保该项目的专任老师可以正确认识这一项目的运动特点以及功能价值,并以此为指导,更有针对性的编排教学内容、设置教学进度、选用教学方法,更加契合大学生这一群体的成长与发展需求。具体到瑜伽这一项目的教学来看,其是在音乐伴奏与引导下的一种规律性、规范化运动,这一项目教学开展凸显出节省运动场地、内容简单可行的特点,并且在长期的技能训练下,可以提升运动者的生理、心理健康水平,有助于其以更加积极的姿态与饱满的热情参与到生活学习中来[2]。这一项运动对于大学生的价值主要凸显在以下几个层面,首先可以对其体内机体的各个系统进行积极调节,例如可以借助于呼吸这一途径,充分交换体内的气体,提升体内氧气的利用率,达到缓解疲劳、提升机体生理机能的目的。其次,在长期的规范练习下,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使其更加乐观积极的面对生活中的挫折与困难,为其今后的成长与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最后,瑜伽项目的学习还有利于提升大学生这一群体的人际交往能力,使其在练习过程中获得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

2.2 提高专业素养

任何一项工作的开展,都离不开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人才队伍,所以对于高校瑜伽教师来说,其职业素养的基础在于深厚的专业积淀以及较高的专业技能。而这一目的的实现,一方面需要各所高校把好瑜伽教师的用人关,明确相应教学岗位的用人门槛以及工作标准,坚决落实持证上岗的用人原则,从源头处提升高校瑜伽教师队伍的专业性。在此基础上,应当借助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专业培训活动,例如专业交流会、教学技能大赛等,确保各瑜伽教师可以接触到该领域内的先进理念与前沿技能,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教学水平、责任意识以及创新能力,更好的服务于实际教学工作的开展需要。除此之外,就高校瑜伽教师自身而言,应当加大学习力度,一方面要确保自身的示范动作标准、规范,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榜样作用;另一方面,也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在授课过程中应当采用简练通俗的语言进行讲解,并且采用正面、侧面与背面示范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从而引导同学们逐步具备较高的瑜伽素养,提升其技术展示的艺术性与规范性。除此之外,还需要掌握有关该项目运动特点的运动人体学科专业知识,从而帮助同学们科学开展热身活动,降低学习过程中出现拉伤等运动损伤现象的概率,为其身体素质的提升提供坚实的保障。

2.3 优化教学模式

高校瑜伽教师素养的提升,同时也反映于其教学水平的高低。基于此,广大教育教学工作者应当牢牢把握大学生这一群体的学习基础、认知能力、发展需要以及兴趣爱好,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多种反馈信息的全面整合以及科学利用,即及时跟进不同学生的动作展示情况,帮助其提高动作质量,消除错误或者是多余的动作,避免问题的扩大化发展。在此基础上,应当重视实践教学的开展价值,即可以通过课堂构建、角色扮演以及过程记录三个环节,在教学全过程中营造起良好的实践氛围,引导不同学习状态的学生,在自身原有水平上有所提升[3]。最后,在课程教学评价过程中,教师应当打破原有考核评价机制的桎梏,积极探索一条同学生们个性化发展需求相结合的考评体系,具体来说,一方面考核内容的设置应当凸显出针对性与个性化的特点,即由不同学生根据自身的技术特点,选择相应的考核项目,避免一概而论式的考核。其次,不能单纯的以学生的技术水平高低为评分标准,而应当辅以学生日常课程的参与情况、学习热情、团队协作能力等,全面考量之后得出较为客观且准确的分数。最后,教师不应当作为教学评价的唯一主体,而是可以由其他瑜伽教学老师、同学以及学生自评共同组成,最终提升同学们参与瑜伽教学的积极性与主观能动性,将这一学科的专业育人价值落到实处。

3 结束语

总而言之,要想提升瑜伽这一体育项目在高校中引入与开设的育人价值,就必须全面提升高校瑜伽教师的综合素养以及教学能力,使其以较高的专业素养、教学能力、责任意识以及创新水平服务于实际教学工作的开展需要,这也是有关主体应当全面研究与深入探索的问题所在。

参考文献

[1]李树一.简析高校瑜伽选项课教学的现状及对策[J].运动,2017(22):101-102.

[2]王小鹏,周云鹤,王会儒.我国大学体育课瑜伽教学中的问题与发展对策[J].运动,2017(18):99-100.

[3]黄婉,赵芳.探析高校瑜伽教师的素养及发展对策[J].当代体育科技,2016,6(25):89+91.

作者简介

杜焱鑫(1986—),女,汉族,湖北宜昌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运动训练学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