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劳动阶层和中产阶层的家庭教育对儿童学业成就影响的比较研究

时间:2024-04-25

周慧贤

摘 要:在儿童的教育中,父母对儿童的心理发展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家长参与到儿童的教育中去,可以有限的促进儿童的学习成绩、课堂表现等学业成就,促进了教育质量的提升。而不同的社会阶层,他们的教育方式也不尽相同。本文重点研究了两个社会阶层:劳动阶层和中产阶层,探讨劳动阶层和中产阶层在儿童的教育中起到了哪些不同方面的作用,在哪些方面更有差异,以及不同的教育方式对儿童的影响。

关键词:不同阶层;教养方式;学业成就

1 不同社会阶层中家庭教育的差异

1.1 在学业辅导方面的差异

据调查显示,中产阶层的家长一般都会每天检查孩子的作业、拓展孩子的课外阅读和课外知识、培养孩子的多方面兴趣和爱好。从受教育程度来说,中产阶层父母的受教育程度比较高,因而在辅导孩子写作业时,可以为孩子解决许多的困惑,帮助孩子更好的学习;从经济方面来说,中产阶层父母有更好的经济实力让孩子进辅导班学习,在辅导班里面受到更好的教育;从辅导孩子的时间来说,中产阶层的工作一般都比较稳定,上下班时间比较固定,因而有更多的时间可以陪伴孩子,监督孩子的作业。与中产阶层的家长相比,劳动阶层的家长,受教育程度比较低,基本都在高中学历或大专学历之下,因而当孩子遇到一些学习上的困难时,这些家长往往不能为孩子答疑解惑。而且,劳动阶层家长的经济实力相比之下比较低,因此无法投入更多的金钱到孩子的学习中去。劳动阶层父母的工作一般都不稳定,上下班时间不固定,因而没有那么多的时间来辅导孩子的学习。

1.2 在家校联系方面的差异

在家长和学校的联系方面,不同阶层的家长也存在较大的差异。对于中产阶层的家长来说,他们更重视和老师之间建立一种互动关系。中产阶层家长往往会更多的参加孩子的家长会和亲子活动中去,更多的与学校、老师之间进行互动,以便更好的了解孩子的各种情况,促进孩子的学习和发展;而对于劳动阶层的家长来说,他们和学校及老师往往是隔绝的。劳动阶层的家长一般都不会重视与老师之间的联系,他们只是让孩子在学校中学习,接受老师的管教,而对于学校中的各种活动,他们往往不会在意,因而就会导致家长和学校、老师的联系少之又少,基本处于零互动状态。

1.3 在课外培养方面的差异

不同的社会阶层在培养孩子时采取的教养方式也存在着较大的不同。中产阶层在养育孩子时,比较注重孩子多方面能力的协调发展和培养孩子多方面的兴趣和爱好。在当今社会,各种兴趣班层出不穷,比如乐器、舞蹈、跆拳道、国际象棋、口才主持等等。中产阶层家庭的孩子一般都会参加各种兴趣班和课外课程,以发展孩子各方面的潜力。而劳动阶层的家长,则倾向于自然成长,即不加任何干涉,让孩子自由的成长。劳动阶层家庭的孩子平时放假在家的大部分活动一般就是和兄弟姐妹玩耍,或者看电视等等,参加的課外学习和兴趣班比较少。

1.4 在行为管教方面的差异

在教育过程中,常常会有儿童犯错的情况,在孩子犯错时的教育方式上,不同阶层的家长往往会有不同的处理方式。在行为管教方面,中产阶层的家庭比较民主化,在对孩子进行管教时,往往选择采用说理、鼓励、奖赏等积极的方式;而劳动阶层的家庭则比较倾向于权威化,往往选择采用命令、训斥、体罚等消极的方式。研究发现,通过一种民主化的教育方式,家长可以更好的教育孩子,孩子也更容易进行自我反省,改正自己的错误行为,从而更好的达到教育的目的。

2 造成不同家庭教养方式的其他原因

2.1 家庭伦理关系

在大多数中产阶层中,家长会给儿童提供更多发表自己意见的机会,让孩子能够民主的参与决策。但是在重要的问题上,大多数孩子没有太多自由决定的权利,更多的是顺从父母的安排。中产阶层的家长往往会注重学习和待人处事的共同发展,家长不仅要抓学习,还要培养孩子待人处事接物的能力,他们认为传递正确的人生观念是非常重要的。在劳动阶层的家庭中,亲子关系多数是权威型的,亲子互动相对较少。在日常对话中,家长经常使用命令式的话语,他们注重强调纪律的重要性,在管教方式中也经常选择体罚。而且在劳动阶层的家庭中,儿童从小就被灌输孝顺的重要性,百善孝为先,家长注重强调观念性教育。

2.2 性别因素

据调查发现,性别不同也会影响家庭中的教育方式。一般来说,男孩和女孩的教育方式是不同的,在性别气质上,不同阶层家庭的要求是不一样的。中产阶层的父母对于男孩和女孩的教育的差异性要比劳动阶层家庭小得多。在劳动阶层的家庭,这种教育的差异性比较大,许多家长仍然存在着传统的刻板印象,希望女孩要温柔、大方、端庄;男性要勇敢、独立、有责任心,这种教养方式和传统社会对不同性别角色的期待是不谋而合的。

3 不同社会阶层之间差异化家庭教育的影响

3.1 劳动阶层家庭教育的影响

经调查研究,由于缺乏家长的从旁协助,劳动阶层的学生往往在学校中处于不利的学习位置。许多劳动阶层家庭的学生,他们的生活重点并不是学习,而是人际关系。比如,许多女生往往在身体和外表等外在形象上投入大量的金钱和精力,以产生魅力,吸引异性,这种现象往往会被定义成不好的现象,而这些学生也会被定义为坏学生。而且,劳动阶层家庭的儿童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较低,他们的学习往往是外力胁迫的产物,比如体罚。当这种外力消失或减弱时,他们的学习动力也会相应的减少。而且,劳动阶层的家长对于儿童的学习往往没有一个长期的教育规划,他们的关注焦点大多局限在短期内的学习。因此,劳动阶层的家庭往往不能为儿童提供一个适当的学习环境,而这种局限性也会削弱儿童的学习动机,使这些儿童难以有更好的学习表现。

3.2 中产阶层家庭教育的影响

一般而言,中产阶层的家长会更清楚的认识到教育成就的重要性,所以他们会积极参与到儿童的学习中去,为孩子规划出一个更系统性的教育计划,从而为儿童提供一个更佳的学习环境,以提高儿童的学业成就。而且,较为富裕的经济条件也会带来一些优势,比如中产阶层的家长可以通过课外补习班、聘请私人教师等方式来帮助儿童进行学习。在中产阶层的家庭教育中,这些儿童往往有更多的读物和书籍,而通过阅读各种书籍,儿童对抽象文字意义的掌握也能获得大幅度的提升。由此可见,中产阶层的家长往往存在一种"理性化"的概念,而这种理性化会导致家长采取一种更为主动的教育行动来参与到儿童的学习中去。由于外在的动态环境使中产阶层的家长难以确认儿童的未来,所以这些家长会产生高度的焦虑,而这种高度的焦虑会使中产阶层的家长采取更加理性化的教育行动,使儿童能够更好地适应外在环境的变化与需要,为儿童提供一个更佳的学习环境。

4 结论

目前关于不同社会阶层家庭参与儿童教育的研究基本上都达成了一个共识:中产阶层的家长较多参与孩子的教育,而劳动阶层较少参与孩子的教育。有数据表明,中产阶层的家长没有参加家长会的比例在20%—30%之间,而劳动阶层的家长没有参加家长会的比例则高达60%—70%。所以,我们可以得出,劳动阶层往往固守于务实取向的生活,因而阻碍了其资本的发展,所以难以发展出更广阔的教育视野。但是我们也不能抹杀劳动阶层对于教育儿童所做出的伟大贡献,由于每个儿童的自我概念和能力是完全不同的,所以在儿童的学业发展中,除了家庭教育所带来的影响,儿童的主观能动性也是极为重要的影响因素。而中产阶层相比之下拥有很多的资本,能够对儿童出现的各种情况进行更好的应对,并且能够主动参与到教育中去,使儿童处于一个更有利的学习位置,从而有更好的学习表现。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